迅雷鏈技術優化共享出行,區塊鏈能否保障順風車安全?
據最新訊息,去年國慶期間轟動一時的區塊鏈出行平臺“阿爾法順風車”,已經正式上線國內知名主鏈迅雷鏈。按阿爾法官方表述,依託迅雷鏈提供的區塊鏈技術支援,共同探索“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安全出行解決方案”,阿爾法將著手打造全球首個“全業務流程上鍊”的出行平臺。

業界對此的關注點是,針對順風車領域的安全性問題,區塊鏈是否能夠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阿爾法順風車此次在迅雷鏈完成部署,在超高效能的支援之下,又會帶來哪些新的變化?
提高資訊質量最大化保障安全
如何做到安全運營,順風車的安全機制如何完善,是當前共享出行市場最關鍵的難點。此前滴滴對順風車業務進行了多次整改,還接入了支付寶信用體系,但還是無法杜絕危機事件的發生,直到現在也沒能恢復順風車業務。
區塊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按照阿爾法平臺的說法,在傳統順風車平臺上,司機和乘客雙方僅能看到對彼此的使用者點評,而對其身份背景沒有確切的認知。阿爾法會針對車主進行相關安全調查,並對其信用進行記錄,包括有無案底、是否借過高利貸等,用技術+風險控制來規避安全隱患。已上鍊資訊任何時間發生修改都有跡可查,且永久儲存,在保證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提高資訊質量。規則的制定強化了司機提交真實資訊是後續能夠做共享出行服務的最低成本,造假後要付出的各種成本反倒更高。由此在上車之前,使用者根據相關提示就能對車主有一個基本的、相對更加真實的安全性判斷。
此外,在上鍊迅雷鏈之後,阿爾法順風車還能全程記錄每一次行程的所有資訊,並按當時的時間戳上鍊儲存,由此形成資訊存證,這本身就可以視為一份過硬的證據留存,一旦出現危機或糾紛,能夠很輕易地進行跟蹤和舉證,由此形成巨大的法律威懾力,從而進一步保證出行的安全性。
為何會選擇迅雷鏈?
按照順風車業務的特性,阿爾法平臺對底層主鏈的效能要求相當嚴苛,單就區塊資訊不回滾、不分叉,市面上的大多數主鏈都難以滿足。

首先是交易處理能力上,順風車業務存在明顯的高併發特徵,上下班高峰期訂單量會激增,按照阿爾法平臺公佈的使用者資料來看,短時可能達到每秒幾十萬次的訂單數量。這就要求底層主鏈具備相應的處理能力,即至少要達到十萬層級的TPS能力。
其次在響應速度上的要求也很高,出行本身就是對時間敏感度較高的業務,對響應速度的要求應是秒級,如果系統響應時間過長,會嚴重影響使用者體驗。很難想象一個使用者下單後,司機要幾分鐘甚至1小時後才看到訂單資訊的順風車系統該如何使用。
另外出行業務也要求一旦確認接單,就不能隨意更改,現有的出行平臺上,無論是對司機還是對乘客關閉訂單的行為,都有較為嚴格的規定。這對應到區塊鏈上的要求,就是不能出現分叉和回滾,如果因為主鏈的分叉和回滾,導致訂單失效,這樣的出行平臺也是無法使用的。
能夠同時滿足這些要求的底層主鏈,看來看去其實也就迅雷鏈一家了。得益於自身獨有的同構多鏈架構,迅雷鏈已實現百萬級的TPS,足以滿足阿爾法平臺的交易處理需求;同時迅雷鏈還以其獨特的DPoA+PBFT雙重共識演算法,實現了秒級確認,並確保了結果的一致性,不會出現分叉和回滾等變數。
據此可以判斷,效能上的高度領先,是決定此次阿爾法順風車平臺選擇迅雷鏈的關鍵因素。
未來前景值得期待
滴滴此前曾表示,順風車上線3年以來,出行次數達到10億次以上,僅在2017年,順風車業務就為滴滴帶來8億元利潤,可見這一市場足夠巨大。
但在滴滴順風車罪案發生之後,滴滴、嘀嗒、高德等均暫停或修改了順風車業務的規則,順風車進入發展緩慢期,其關鍵原因就在於安全性問題難以得到妥善解決。如果能把保護措施再前置,而不是集中於事後,就有更強的競爭力。
而藉助迅雷鏈的技術特性,阿爾法順風車或許可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安全保護機制。此前,順風車的安全基石在於車主與乘客之間基於官方平臺認證而搭建的信任,但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這種信任關係基於對客觀資料的資訊認證,將變得更為直接和簡單透明,提升普通乘客對於安全的訴求。
因此這種模式有望成為未來出行行業的主流,而且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髮展,將帶來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和使用成本,此次阿爾法與迅雷鏈的合作,或許只是區塊鏈在共享出行領域應用的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