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安居難題待解
原標題:快遞小哥安居難題待解
隨著快遞行業的發展壯大,快遞員的生活問題也逐漸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近日,北京市副市長王紅組織召開全市快遞行業座談會,市商務局會同相關部門提出了支援快遞行業規範健康發展的9條措施。措施中提到,將推動快遞服務人員職住平衡,幫助一批快遞員解決住宿問題。實際上,快遞員住宿問題一直是行業內的一大難題,現階段雖然不少快遞公司提供免費住房,但住宿環境較為惡劣。業內專家認為,快遞企業應與國家聯手解決快遞員的住宿問題,除此之外,企業還應著手解決快遞員的社會地位問題。
現狀:
快遞員住宿環境差
眾所周知,快遞員是一份非常辛苦的職業,2018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這背後離不開每一位快遞員的辛勤勞動。面對如此巨大的快遞量,企業自然需要增加人手才能保證運力。在這背後,快遞員的住宿也成為企業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一方面企業要承擔巨大成本,另一方面,住宿環境也受到許多制約。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後發現,現階段北京多數快遞公司都解決了住宿問題,但住宿環境相對較差,某通達系快遞員對記者表示,公司雖然包住,但住宿相對擁擠。“我們這邊是上下鋪,8人一間,每天晚上11點準時停水。”另一通達系快遞員也表示,包住地點與配送區域還有一定的距離,由於舍友較多,每天早晨需要早起排隊洗漱。
相比通達系,直營快遞公司情況稍好一些,但會收取一定費用。某直營快遞公司配送員表示,公司前3個月住宿免費,從第四個月至第六個月每個月收取300元的住宿費,6個月過後,每個月需繳納500元的住宿費,從工資中扣除。但該快遞員表示,公司住宿環境較好,為四人一間的木質上下鋪,相對乾淨整潔。
由此可見,雖然不少企業為快遞員提供了住宿,但住宿環境卻不盡如人意。對此,今年1月順豐甚至開始試水長租公寓。據瞭解,順豐已在北上廣深以及杭州、西安、東莞等13個城市試點專案並投入運營,其中深圳目前已有十餘個專案落地,部分只針對順豐內部員工,部分則對外招租客。從目前公開的資訊來看,該公寓現階段主要是為順豐的員工提供住宿服務。去年11月、12月順豐在東莞、廣州的兩個公寓專案已先後開業投入使用,其中東莞的專案是順豐在該市的第一個員工大型集體宿舍,這解決了一部分快遞員的住宿問題。
對策:
北京提供2400套房源
但無論是收取費用還是不收取費用,快遞企業都要承擔較大的租賃成本,特別是對於加盟制快遞企業而言,這部分費用需要由加盟網點自行承擔。針對此類情況,在2月16日召開的全市快遞行業座談會中,市商務局會同相關部門提出了支援快遞行業規範健康發展的9條措施。
措施中提到,將提供2400套(間)租賃房源(含續租、新增)作為快遞員工宿舍。搭建平臺,加強快遞企業與改建租賃房持有機構的需求對接,優先保障快遞企業租賃。落實物流規劃,加快推進快遞員工配套生活設施建設。推進落實《北京物流專項規劃》,按照一定比例規劃建設一批只租不售、統一管理的快遞員工集體宿舍和配套設施。其中,對於現有物流園區,允許土地產權單位改建一批;對於規劃新建物流園區,允許土地產權單位配建一批。鼓勵國有企業利用自身國有閒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整體出租給大型物流企業作為員工宿舍。
此外,還要健全完善快遞行業勞動保障制度,開通勞動保障服務綠色通道。對符合法定勞動關係的快遞服務單位及從業人員,開通綠色服務通道,為企業及員工參保、待遇支付做好服務保障。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督促用人單位與快遞從業人員建立穩定的勞動關係,按規定參加基本醫療、工傷保險等,保障職工基本權益。研究探索開發專項險種。根據快遞行業特點,積極推動支援商業保險公司探索開發專項商業保險產品,不斷滿足行業勞動保障需求。
會議提出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推進快遞員“關愛工程”,繼續做好免費體檢、暖心驛站、夏送清涼冬送溫暖等服務。鼓勵企業建立幫扶互助保障基金,對員工重大疾病、安全事故、意外傷害等給予一定的幫扶。
縱深:
需提升快遞員社會地位
實際上,不少企業已經開始著手落實快遞從業人員的關懷問題。春天的防霾口罩、夏天的降溫飲料、秋天的安全保險、冬天的溫暖基金等,企業通過多種方式為快遞員等勞動者進行職業關懷。以菜鳥為例,2018年在杭州設定了街頭“愛心冰櫃”,並推出“城市超人計劃”,在全國眾多菜鳥驛站、天貓小店,免費為快遞小哥、戶外工作者提供17萬瓶飲用水和降溫物品。此外,今年過年期間菜鳥還開通了快遞員春運高鐵專列。此外,蘇寧也在2017年設立快遞員節,並於2018年出資50萬元,在蘇寧總部為100名全公司評選出的“超燃快遞員”發放了每人5000元的大紅包。
不過,在快遞專家趙小敏看來,快遞員的關懷不僅體現在物質方面的獎勵,更重要的是企業需著手提升快遞員的社會地位。現階段,快遞員收入水平雖有所提升,但社會地位仍舊較低,這會導致快遞從業人員的流失。未來,企業應藉助政府對快遞從業人員關心的“東風”,打通快遞員的福利待遇問題,這樣做可以提高快遞員的從業穩定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快遞的服務質量。
除了社會地位的提升,消費者也需要對快遞員給予更多理解,點我達釋出的《2019眾包騎手生存真相報告》提到,儘管配送人員備受社會各界關注,但還是不可避免地招來各類批評的聲音。批評集中於超速行駛帶來的交通安全隱患,如摩托車對城市道路交通狀況的衝擊,以及配送人員闖紅燈、逆行、超速行駛、隨意變道等行為對城市交通安全帶來的威脅。
但對於快遞而言,速度已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配送速度和服務直接決定著消費者的選擇,所以快遞員社會地位提升的同時,消費者也要給予更多理解和幫助。北京商報記者 王曉然 陳韻哲/文 企業供圖
(責編:董思睿、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