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沒有網際網路
早上七點,小李伴著“給我一杯酒再給我一支菸,說走就走我有的是時間”的音樂醒來,10分鐘後,洗漱完畢的他從高新區科學大道瑞達路交叉口的美景菩提小區攔了輛計程車,到3公里外的科學大道長椿路趕地鐵。
路網規劃的不合理導致高新區前往市區異常不便,很長時間以來,擁擠的彩虹橋都是高新區開車族通勤的無奈之選,而公交線路的缺乏和通勤時間的不可控又把無車族推向了靠近西四環的地鐵一號線延長線。 高新區就像一個孤島,不高也不新,因為此前房價相對較低,這裡逐漸成了“新鄭州人”扎堆的住宅區 。
雖然上車的地鐵站離始發站很近,但7點20的地鐵上已經找不到座位,能找到一根柱子或者門邊的空位靠著已經是早上最幸福的事情。列車一路向東,人越來越多,小李戴著新買的BeatsX耳機,耳朵卻在注意聽著旁邊兩個年輕女孩關於上週末南三環新樓盤開盤的討論。
小李是幸運的,他在2016年3月,樓市那波瘋長之前,以每平米7800元的價格入手了美景菩提的一套90平三室的二手房,月供2800元;如今同小區同戶型的價格已經漲到15000元一平。如果是現在買房,不僅首付翻倍,月供怎麼也得5000+,想想自己每月5600元的工資到手,小李暗自慶幸。
8點10分,小李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從會展中心地鐵站C口匆匆走出,無視“摩的摩的”、“內環5塊”的叫喊聲,在路邊陽光早餐的小推車攤販買了2個包子1杯豆漿,然後熟練的解鎖一輛摩拜,穿越4個路口,擠進並不寬敞明亮的電梯,完成早上通勤的最後一公里。
公司在CBD外環的某棟大樓有一整層辦公區域,小李沒事的時候總喜歡站在窗邊看著CBD中心的“大玉米”發呆。CBD剛建成的那幾年,能在CBD辦公被看作是極有面子的事,不僅金融機構紛紛入駐,原來聚集在經三路的民間金融公司們也蜂擁而至,搶佔這個鄭州的城市名片,“大玉米”一度被看作河南投資擔保公司的大本營。 隨著高鐵商務片區、龍子湖商務片區的崛起和民間借貸的沒落,CBD單一的產業結構和交通規劃的缺陷被放大,這裡不再是“高大上”的代名詞。未來北龍湖金融島建成後,金融機構外遷,CBD的明天將會如何? 小李吸完了最後一口煙,回到工位。
小李是一名Web前端工程師,在鄭州這個城市,前端和設計被統稱為“美工”,很多時候,這兩個崗位的工作甚至被認為應該是同一個人做的。小李所在的公司從事的是跨境電商業務,有100多名員工。在他所在的大廈,除了樓上聽說剛出事的P2P公司,算是比較大的公司了。前幾年,隨著鄭州航空港區的崛起,跨境電商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在鄭州湧現,路邊隨處可見O2O跨境電商展廳。幾年過去了,網易考拉從0到1奠定了海淘老大的江湖地位,而 鄭州依然沒有一個能叫得出口的跨境電商平臺 。
小李的同事大多是河南各地大專院校畢業的,他的一本畢業證在公司顯得很突出。和他工作配合較多的設計小王大學學的是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後做了2年銷售,實在厭惡了風吹日晒跑客戶,陪酒唱歌吹牛逼的日子,狠狠心在高新區的培訓學校花了1萬多元參加了UI設計師培訓,華麗轉型。產品經理號稱是北京回來的,滿嘴大資料獲客、使用者體驗、使用者生命週期,後來知道他在北京幹過2年,做過的產品在APPStore裡反正是找不到。老闆是做二手車起家的,高中畢業進入二手車行,一路從銷冠、銷售主管、總監幹到總經理,後來自己有了資本,也跟風做了一陣子P2P,在前兩年看到跨境電商這個“風口”,毅然把P2P平臺停掉,All in跨境電商,拉起了一百多人的團隊。
前端開發,團隊氛圍很重要。很可惜小李的團隊只有2個人,另一位是去年剛畢業稚氣未脫的新人,每天追在屁股後面問這個怎麼實現,那個bug怎麼調。小李自認為是一個好為人師的人,可每天手把手的教又是另一回事了,更何況自己的水平也是半吊子。年初,小李飛到廈門參加了中國第四屆CSS大會(CSS Conf),當然,自費。公司沒有員工培訓經費和計劃,最大的培訓就是新人入職的拓展訓練了。像CSS Conf這種級別的大會,鄭州一年到頭也沒有一場,小李曾經興致勃勃的參加過號稱級別很高的鄭州某網際網路大會,只聽了20分鐘就被臺上嘉賓的水平嚇的跑了出來,毫無干貨,打著網際網路大會的旗號做做廣告而已。
技術需要土壤,網際網路也是。
“美工”的叫法影響的不僅是前端工程師和UI設計師們的心情,它背後折射出的這座城市對技術的不理解和不尊重,更摧毀了網際網路人對這個城市的心理認同,成為網際網路人才流入的心理障礙。
近年來,國家中心城市、米字形高鐵、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等政策利好在鄭州疊加,不斷擴大的城市框架、飛馳的地鐵、四通八達的高架、媲美北上廣的擁擠路況,鄭州這座城市迎來了可能是建城以來最好的發展機遇。
而對於網際網路,鄭州還是個小學生。
國內一線的網際網路公司,不論是上半場的BATJ,還是下半場的TMD,在鄭州少有產品和研發團隊,甚至沒有分公司。頭條的河南公司雖是直營,但承擔的職能更多是政務公關、廣告銷售和廣告效果優化;騰訊大豫網作為騰訊和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的“媒體”,在門戶沒落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逐漸褪去媒體屬性,近年來積極探索智慧景區,孵化裝修、家裝專案,但從戰略部署來看,其能調動的騰訊資源著實有限;滴滴的河南公司承擔本地營銷活動的策劃執行和運力排程,相對職能豐富一些;美團、餓了麼多是商務BD團隊;銳之旗作為百度河南的總代,做的也多是廣告銷售和廣告優化工作;而新浪河南、網易河南即使不考慮其自身的發展情況,能提供的技術、產品崗位也少的可憐。
當你把中國的網際網路地圖攤開,你會發現鄭州作為中部發展的龍頭城市,竟然是“燈下黑”。
巨頭的缺席不僅意味著工作崗位的稀缺,更造成相關產業的缺失。
某天早上開車上班的路上,聽到廣播裡的互動話題是“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什麼?”,參與互動的十幾個聽眾,有一大半第一份工作都是銷售。是啊,對個人來說,銷售確實是一個入行門檻低,不大在乎學歷,不大需要很強的專業技能的職業,更多的是靠個人打拼贏得成功。可對於一個城市來說,如果年輕人的第一份工作大多是從銷售幹起,似乎不是一件好事。
工作原因經常接觸銷售,閒聊時問到為什麼幹銷售,回答往往是“畢業那會兒不知道幹啥,別的也不會,就先幹著銷售唄”。我當然相信有人是因為喜歡並且適合做銷售而從事這份職業,可更多的人是因為自身專業性不強,無技術傍身或是用人單位沒有合適的技術崗位,退而求其次選擇了銷售道路。
網際網路與銷售這個職業,本就是一對冤家。網際網路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拉近了企業與顧客的空間距離,降低企業的銷售成本,更直接點講,就是減少銷售人員的數量。你也許能記得在專賣店買第一雙耐克鞋時導購小姐姐甜甜的笑,或是對家電賣場賣電視大姐的舌燦蓮花印象深刻;可電子商務極度發達的今天,你在線上購買商品,從挑選商品到付款,幾乎不會受到銷售員的影響。資訊爆炸的時代,對於大部分商品和服務,人們已經不需要銷售人員的介紹,買家掌握的資訊已經足以支援他做出正確的購買決定。
鄭州網際網路更大的問題,在於缺少產品。
粗略翻看APPStore Top100排行榜,出自鄭州的APP數量為0。在各分類榜單中,也只有生活榜第54位的UU跑腿和財務榜第35位的中原消費金融兩款鄭州產品入圍。
缺少產品,那麼鄭州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做什麼呢?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銷售驅動,做代理,做銷售;一類技術驅動,做外包,做專案。然而做專案和做產品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路,專案關注更多的是進度、是完成率,產品更關注的是體驗、是使用者,缺少產品就缺少品牌價值,缺少核心競爭力。在鄭州,互動設計崗、使用者研究崗幾乎找不到工作,架構師也幾無用武之地,這些高階的網際網路職位在鄭州的處境也直接反映了這座城市缺少網際網路產品的現狀。
關上電腦,小李結束了想要辭職的第897天。CBD在夕陽下格外美麗,小李卻不知道辭了職以後,在這座城市還能去哪裡找一個交五險一金、技術氛圍好、公司發展方向清晰、團隊素質高的網際網路公司。
鄭州,不能沒有網際網路。
數英使用者原創,轉載請遵守規範
作者公眾號:認識前(ID:pre-kn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