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歲的你,和別人相比足夠有競爭力嘛?
下一次網際網路寒冬到來的時候,你是心驚膽戰還是會泰然自若?
之前在各個平臺上面都會有很多“製造”焦慮的文章,引起很多人對於職業生涯的恐慌,甚至有人在評論區破口大罵。
所有人都覺得那不過是無良的“媒體人”在誇大其詞,我也不例外。
但是真的毫無根據嘛?
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你知道自己與別人相比,你的競爭力在哪裡嘛?夜郎自大比坐井觀天還要可怕!

作為一名職場人,最尷尬的事情莫過於在10多年,甚至20年的從業經歷中,一直沒好好考慮如何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長年如此,就跟著公司慢吞吞的走著,結果溫水煮青蛙,等到40歲的時候,才突然發現自己幾乎一無所長。
舉個例子,從技術角度而言,這些兄弟可能發現自己不是什麼技術專家,也不是架構師,沒有任何一個技術領域有足夠的深度。
很多最新的技術,比如大資料、人工智慧、微服務等等,都沒跟上。甚至可能都沒好好讀過什麼技術的原始碼。
而這些朋友10多年來,一直做的事情可能就是重複:帶著幾個小弟,做傳統的軟體系統,然後整天就是研究各種軟體的需求,設計一些簡單的架構。
使用的技術都是比較過時的,一直是一些增刪改查的事情,可能涉及到一些其他的技術,但是那些技術很多都是非主流的,或者是不流行的。
最後,你發現自己10多年工作下來,跟小年輕相比,唯一的優勢不過就是做的那種CRUD的專案比較多,經驗豐富一些罷了。
有些朋友隨著在公司呆的久了,很多公司雖然知道你也許沒特別大的技術能力,但是老闆也認可你其實對公司的業務還算蠻熟悉的。
而且你做過的專案比較多,年齡較大,有資歷,做事穩重,能帶幾個小弟,可以給公司撐起來一片天空。
此時,公司還是會給你不錯的薪資。類似上面情況的兄弟,30多歲時,可能薪資也會有30多k~40k那樣子
而這個時候,對大齡程式設計師來說,學習很多新的技術也有點有心無力,畢竟家裡老婆孩子都在炕頭上。你說加班加點吧,也有點加不動了,畢竟年齡上去了,各種慢性病一大把,精力不如往日,主要就是利用自己的一點經驗把控公司的專案。
從一些中小公司的老闆的角度來考慮這些大齡程式設計師,假如說公司業務還算穩定,營收還算正常,利潤也算穩定,那麼這些大齡程式設計師對老闆來說是有價值的。
但是假如公司現在遇到了一些危機,比如因為行業環境等原因,公司經營不善了,業務開始萎縮,利潤開始下降,這個時候你說老闆會怎麼辦?
這些兄弟本身技術並沒有什麼特長,專案也沒什麼難度,而且很多最新的技術還沒跟上沒學習。
此外,這些兄弟年齡也大了,上有老下有小,還加不動班,而且你要的薪資還不低。其他公司一看,有什麼理由用30多k的薪資來聘用你呢?
你的技術、精力都不行,所謂的專案經驗,僅僅是上一家公司的一些專案的經驗,對別的公司可能沒什麼太大的作用。
如果你是另外一家公司的老闆,你會不會聘用這樣的人?我想說到這裡,大家都明白這裡的問題所在了。
什麼樣的大齡程式設計師,他可以在40歲的時候還得到各種公司的青睞呢?
第一種方式,就是掌握自己行業裡的各種技術,哪怕走出了這個公司,也是其他公司瘋搶的物件。
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你一直在網際網路行業工作,且一直在各種知名大公司,前後負責和經歷過多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核心繫統架構設計。
對於一個網際網路系統,如果要支撐1億使用者,有哪些技術挑戰,需要怎麼來設計,你都經歷過這些過程。
每秒支撐10萬量級併發請求該怎麼做,系統要能夠支撐百億級的資料儲存又該怎麼設計。類似這些東西,你都瞭然於胸。那麼這個時候,你就是擁有了核心技術。
哪怕這個公司不要你了,你完全會被其他公司給爭搶過去,因為很多公司都需要這種有過大規模系統、高併發經驗、海量資料經驗的架構師。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招聘很多薪資二三十 K的高階工程師,負責把一個模組做好,很容易。
但是你要招一個能夠把控全域性,hold住你公司一個複雜大系統全場的高階架構師,很不好招,這樣的人很值錢,很多公司都需要。
第二種路線,你可以考慮成為某個業務領域的專家級人物。
你可以在一些業務有絕對難度和深度,業務極度複雜,而且行業持續發展,業務領域的知識持續保持價值的領域,一直深挖。
比如說電信、金融、銀行、保險、財務、ERP,等等,諸如此類。
在這些領域的公司裡面,你可以在不停的做技術類工作的同時,也注意積累這個領域的業務知識。
像一個電信系統、ERP系統,往大了做,業務都是極度複雜的,包含了大量的東西。
如果你能持之以恆,對各種業務知識、業務系統都深入挖掘,那麼最後變成這個領域的業務專家,也是很有價值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對於很多特定行業,可能做一個系統不需要那麼高大上的技術,但是絕對需要最好的業務專家來進行把控,才能設計出那種對應於某一個特定行業,且業務極其複雜的系統。
所以很多同學,假如是走傳統行業的系統開發方向,可以考慮注重更多的業務積累,未來成為頂尖的業務專家。
這樣,哪怕你40歲的時候,這個行業也需要你這樣的 “老專家” 在公司裡繼續支撐著業務發展。
(3)帶領團隊:走上技術管理之路
另外一條路,就是走技術管理的道路,這個相信大家都理解。
作為任何公司的老闆而言,都需要技術管理人員,他需要懂技術,但是不一定特別的精通,但是一定要有極強的團隊管理的能力。
作為團隊管理者,你需要有能力把控公司大的技術方向,還需要有足夠的行業人脈和資源,招聘搭建合適的技術團隊。
此外,你還要能夠制定技術團隊的工作流程和規範,進行團隊之間職責的定義和分配,讓各個團隊有效協作執行,最後成功的支撐公司的業務發展。
這個管理,說起來就兩個字,但其實背後的學問極大,要把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不同的人擰成一股繩,保持強大的戰鬥力,為公司做好支撐工作,其實這裡難度很高,非常考驗一個管理人員的水平。
如果你能從帶幾個人的小主管開始,到帶幾十人的技術leader,再到帶幾百人的高階技術管理人員。
假如你能往這個方向去發展,那麼其實在你40歲的時候,你也有對應的競爭力,因為很多老闆都需要你豐富的技術管理經驗來把控好公司的技術團隊。
當然說實話,能真的做技術管理做的好的人,很少。尤其是咱們技術出身的同學,一般來說都比較內向靦腆,不太善於交際。
所以對大多數的普通工程師而言,個人還是比較建議上面的技術專家或者業務專家路線,這裡面機會更多,而且對大多數人都更加的適合。
(4)轉型其他職位或者行業
如果有人說,我對技術沒那麼大熱情要成為專家,我也很討厭整天搗鼓業務,我更沒天賦成為技術管理人員,那怎麼辦呢?
那你可以考慮寫程式碼寫到30多歲的時候,搞點別的。
比如說考慮轉型做產品經理?考慮做網際網路運營?或者考慮做軟體銷售?
也就是說,你可以考慮帶著一定的技術背景,往技術行業裡的其他崗位去轉型,在其他崗位上積累經驗,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這個也可以。
更有甚者,在北上廣幹了10年技術,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之後,在老家買好房子,然後回老家去做生意,比如開個餐飲店什麼的。
這個也是一條路子,但這種就是因人而異了,畢竟每個人的人脈資源都不同。
最後一句話總結:不管你選擇哪條路,首先想清楚,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需要仔細想想,在40歲時,你10多年的工作經驗,將會積累了哪些核心競爭優勢。
然後再仔細琢磨琢磨,這些優勢是否是那種剛畢業的小夥子絕對無法替代的,其他公司的資深崗位是不是必須要有你這樣的人。
考慮清楚了這些,剩下的就是朝著自己的目標,堅持不懈的走下去。這中間你可能會迷茫,甚至會懷疑當初的決定。但還是那句話:相信自己、勿忘初心,自己選的路,含著淚也要走完!
最不希望看到的一種情況,就是30多歲了,還僅僅會“用”各種技術,十幾種二十多種技術,什麼都會用。但就是沒什麼技術深度,沒什麼競爭力,就一些使用經驗比較多了而已。
如果是這樣,那人家剛畢業的小年輕,可能1到2年時間就學會了這些技術怎麼用,也許就可以在關鍵時刻替代你。
這些小夥子無非就是經驗不足罷了,但是人家可以拼命加班彌補,並且人家要求的薪資比你低多了。
最後,希望每個程式設計師兄弟都有一個好的未來和人生,程式設計師這條路充滿艱難險阻,各種挑戰,但也充滿機會,需要不停的學習進步,與大家共勉!
說到最後給大家免費分享一波福利吧! 我自己收集了一些Java資料,裡面就包涵了一些BAT面試資料,以及一些 Java 高併發、分散式、微服務、高效能、原始碼分析、JVM等技術資料


資料獲取方式:請加群BAT架構技術交流群:17166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