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報告:中美在人工智慧領域競爭中領先全球
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於 1 月 31 日釋出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 中國和美國在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競賽中位居前列。該組織總幹事稱,中國在智慧財產權領域不容小覷。
報告顯示,從人工智慧在 20 世紀 50 年代起步至今,與該領域相關的論文已經累計發表超過 160 萬篇,超過 34 萬件相關發明獲得了專利。值得注意的是,在 2013 年以後,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急速增加,這也顯示出過去幾年這一領域的火熱和高速發展之勢。

(來源:WIPO)
根據研究報告資料,在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量最高的前 30 個機構中,企業佔了 26 席,剩下 4 個則為大學或公共研究機構。其中美國科技巨頭 IBM 手握最多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利,數量達到 8920 項,排名第二的微軟則擁有 5930 項專利。位列 3 到 5 名的則分別為日本東芝公司、韓國三星集團及日本電氣公司(NEC)。
從國家來看,在人工智慧專利數量排名前 20 的企業中,來自日本的企業佔比過半,達到 12 家,美國和韓國各 3 家,還有兩家則是來自中國的百度和中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在與同類競爭者的競爭中佔有極大的優勢 ,在所有學術機構中,專利申請量排名前 20 的有 17 家來自中國,發表相關科學論文數量排名前 20 的學術機構中,有 10 家來自中國。
報告特別指出,在 2013 年至 2016 年間,來自中國的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量急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了 20%,高於其他國家。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總幹事 Francis Gurry 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和中國顯然已經取得領先。他們的專利申請數量、科學出版物等均位於該領域的前列,”他還認為中國已經融入全球智慧財產權體系,擁有全球最大專利局和最多的國內專利申請數量, “在智慧財產權領域他們(中國)不容小覷。” Francis Gurry 說道。

圖丨與計算機視覺相關的專利佔據明顯數量優勢 (來源:WIPO)
除了不同國家和企業的競賽情況,這份報告還從專利數量出發,分析了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現狀。
首先,報告指出了人工智慧技術在應用層面還存在著不平衡的現象, 所有相關專利中,與計算機視覺相關的專利佔到了 49% ,這並不是一個非常令人驚訝的結果,報告解釋稱這是由於目前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非常依賴深度學習技術的推動,同時深度學習技術在影象識別方面的確存在較大的優勢。
在 2013 至 2016 年間,與人工智慧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相關的專利數量平均每年增加 55%,是增速最快的領域之一,這也體現出機器人是人工智慧技術落地的一個重要載體。
此外,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對許多領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例如醫學成像、自動駕駛和安防領域都被視為人工智慧技術落地商用化的合適場景。 但報告同時指出,這項技術也並不是會對所有行業都產生顛覆性影響。
Francis Gurry 認為,人工智慧領域專利申請數量迅速增加,意味著大量基於人工智慧的新產品、新申請和新技術即將改變人類的日常生活,但同時也形成了倫理道德、法律、監管方面的挑戰。為此, 這份報告向全球政策制定者介紹了人工智慧的未來、其治理形勢以及支援人工智慧的智慧財產權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