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看待代幣化——不要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本文原作者為彭博專欄作家、原高盛投資銀行家Matt Levine。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讓大家對加密經濟以及代幣化有更冷靜客觀的認識,不要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而是要在真正需要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場景中使用。

在瞭解加密貨幣、代幣以及區塊鏈時,我們需要知道一個基本的常識, 即在區塊鏈發明之前,金融工程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並且達到了高度的複雜和精密程度。 許多加密愛好者可能太年輕而無法記住這一點,但在21世紀初,相當多的人通過“證券化”(將各種以前非可交易的經濟所有權——抵押貸款,或信用卡債務——轉換成人們可以相對輕鬆買賣的可交易證券,使得人們可以相對更加容易地進行買賣)掙了很多錢。證券化的某些方面非常糟糕,但基本概念看上去還是很合理的,今天仍然有很多證券化的活動。
但是加密/代幣/區塊鏈世界中一種流行的模式是,有人出來講話,聲稱“最終,通過代幣化,我們發明了一種方法將_________分割成資料並讓人們交換資料。”我總是發現這個說法有一些迷惑。無論_________是什麼,可以肯定地說,在發明代幣化之前,已經有一種方法可以將其分成資料(位元)並讓人們交換資料(位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東西分割成可交易的資料一直是金融領域非常熱門的主題,人們對此非常擅長。例如,房地產是一個流行的代幣化目標,我很困惑,因為房地產證券化——不是抵押貸款支撐的證券,而是房地產投資信託——是一個已經存在很長時間的事物。
這並不意味著實際的代幣化房地產提議與現有的房地產證券化沒有區別,也不意味著它們不會起作用或者不會很好。 (舉個例子,其中一些提案涉及交易個別建築物的股份,這與典型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略有不同。)這意味著如果你正在評估這些提案,你必須試著去理解,鑑於代幣化的相關技術已經存在,為什麼沒有人實際去進行代幣化提倡者認為他們現在就可以做的分割和交易。答案可能與區塊鏈有關:擁有一個無需許可的開源方法來交易代幣可能會讓市場以傳統證券化所不具備的方式成長。但也很可能,答案是,“沒有人交易過單個建築物100美元的代幣化分割份額,因為這對任何人都不是特別有吸引力的投資。”如果這是問題,那麼區塊鏈也無法解決。
生物技術公司是否會在開發階段定期將一種藥物的現金流證券化?我不是生物技術融資的專家,但似乎答案是否定的。我認為這裡的原因與為什麼消費者公司不會定期將個別餅乾品牌的現金流或其他資產證券化的理由沒有什麼不同:公司的管理層能夠更好地構建多元化的個別產品組合,並將資源集中用於開發和營銷最有前景的產品,顯然比外部投資者要做得好。但對於區塊鏈,彭博的一篇文章裡談到:
生物技術行業的小型公司Agenus Inc.採用了一種新的募資方法,希望通過發行一種實驗性抗癌藥物的未來銷售額支撐的數字證券來籌集5000萬美元至1億美元。
該公司表示,數字證券將允許投資者押注單一產品的未來銷售額,但對股東權益產生的影響有限。 Agenus計劃從2月15日開始向某些高淨值個人和機構投資者提供至少2500萬個所謂的生物技術電子證券代幣,或者稱為BEST。
執行長Garo Armen在電話採訪中說:“通過這些型別的新型融資方式,你可以更加專注於特定的產品。”他表示,其他生物技術公司也會“不可避免地”效仿。
是嗎?為什麼?我很抱歉,我一直堅信市場的高效性——但是,你知道,如果這是不可避免的,為什麼它還沒有發生呢?你不需要用區塊鏈和數字證券來將個別藥物的現金流證券化;證券化的技術已經存在了幾十年。 如果新技術在一段時候後還是從未被人使用過,那有可能是理論的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