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碩:幣圈不可管死 區塊鏈不該出現獨角獸
金融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隨著人工智慧、區塊鏈、大資料等技術的應用,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模式、服務形態、管理運營模式等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12月13日,第三屆智慧金融國際論壇暨2018“領航中國”年度盛典在北京召開,論壇期間,金融界圍繞近期加密貨幣遇冷以及未來區塊鏈發展環境等問題與上交所原CTO白碩進行了對話。
金融界:近期幣圈可以說是進入寒冬,您之前講到幣圈和鏈圈的問題時曾表示區塊鏈領域的大部分重要技術創新還是來自幣圈,您認為目前加密貨幣的處境是否是區塊鏈向數字經濟體轉化的必要歷程之一?
:以太坊是一個三位一體的技術體系,幣圈指的是有平臺、有社群,也有虛擬貨幣的閉環經濟體,他們也在說非區塊鏈金融應用的可能性。不能狹義理解這種幣圈,我們要承認大部分創新性的技術確實是從人家那兒出來的,這一說法是有事實基礎的。
但當時這種資金比較踴躍往幣圈去也是一個現實,重賞之下技術人員多一些創造是可以理解的。現在資金方面沒那麼踴躍了,是會有一些減緩的勢頭,但是我也希望看到鏈圈有更正氣的技術出來,真正是面向傳統的企業、產業,正規的行業應用,但它還有它的規律,也需要一個打磨的過程,黑客、存在利益不良企圖玩家客觀上能夠起到打磨的作用,這種開源可以避免很多損失。
民間幣圈是一個試驗田,為未來、為整個數字化的社會提供信任服務的一個基礎,在前期經歷的一個過程,不能拿社會很嚴肅的事情做這個試驗。在真正應用之前要由民間不斷來試錯,幣圈不能把它管死,留一灘活水能起到作用。尤其安全這個事情,越開放越有利於修補漏洞。
用了區塊鏈,但是銀行的客戶他對於銀行用沒用區塊鏈事情可能是無感的,只是銀行跟銀行之間,銀行跟其他機構之間的一種2B的遊戲,這是現在看聯盟鏈的做法。
如果C跟B有記賬權了,比如監督權,這就不一樣了,如果這個C還有一些參與感,生產關係就有一點改變、優化的意思了。區塊鏈這個技術有很多種用法,完全是B之間的遊戲,也是一種用法。如果能夠延展到B的客戶或者B的合作伙伴、B外圍的一些合作資源,那是會不一樣,整個生態大家明顯感覺到我們在使用了區塊鏈提供的信任服務,這個信任服務有信任、有激勵、有證明,我很願意看到有這一類的出來,但是這個還是有挑戰性的,它實際不是一個技術決策,而是一個治理的決策。
不是說每一個公司都有這樣的一種理念或者拿這個理念說服客戶的能力,這肯定是不會的,但是我隱隱約約感覺到,不從這個角度說服客戶的話,真的很難做。
區塊鏈應用起到的作用應該是優化生產關係,不是推翻、顛覆生產關係,但不是說可有可無,而是通過這個東西調動積極性,讓大家嚐到甜頭、也願意用,比如拿積分在社團的內部進行貢獻度的考核和分享的額度、分享的力度,一種管理,用的過程當中是否公平,大家可以去監督、能夠自證清白,而不是少數人在黑盒子裡把所有的決策都做完,有些事情確實有沒有區塊鏈都能做,如果晒出來就不一樣了。
:大家對區塊鏈陷入一個誤區,都想催生獨角獸,我覺得AI或者大資料、雲服務、物聯網都會出現獨角獸,唯獨區塊鏈是不應該出現獨角獸,沒有獨角獸對區塊鏈發展的更有利,因為它是提供信任服務的,沒有圍牆的必要性對於獨角獸可能是負面的。
競爭比壟斷更有利。考慮到信任服務的特殊性,我們在做產業扶植或者往積極方面引導的時候,不要只有獨角獸這麼一個通道,催肥可能適得其反。給他政策可能通過另一種方式,比如通過開源基金會的方式,把這個資源放在裡面,讓他做出來、晒出來,讓更多人打磨,這樣做出來的信任的東西更經得起考驗。
我們看到有些區塊鏈的公司,說自己有一些什麼樣的技術,他們團隊裡邊有多少院士,有院士、也國際頂級會議的成果,運用人才優勢、技術優勢,說了半天,這東西都是在黑盒子裡面,到底有沒有,到底黑盒子裡面賣的東西和他聲稱的院士的成果、國際頂級會議的成果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這個事情他自己能證明嗎?如果不開放出來的話,沒法證明。
這種資訊不對稱在其他的領域也就罷了,因為大家最後看到的是效果,唯獨在信任這個領域,如果不開放出來,不讓更多人打磨它,這個會起反作用的,在別的領域是高大上的,給你加分的東西,到了信任領域可能給你減分的東西,別人反而不敢用了。
本文來源:金融界
作者:亓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