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A環與人生的B環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秦朔朋友圈,作者秦朔,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四年一夢
2015年5月18日,一家知名PE(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創始合夥人,在投資年會上發表了一篇氣象巨集偉的演講,堪稱那個狂飆時代最有代表性的投資宣言——
“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上資本最多的時候。有一個現象,所有的企業,不管是做網際網路的,還是做金融的,談到戰略目標都會說萬億,反正吹牛也不需要繳稅,但泡沫一旦吹起來就降不下來了。
“現在,A股的資本市場正處於被大量資金推動的牛市階段,身邊到處是股神,都在賺錢。什麼是牛市?簡而言之,‘錢多+人傻’就是牛市。我們說A股明顯是泡沫了,其實中國股市還沒有到盡頭,6000點甚至10000點都可能突破。因為這是一次資金推動的牛市,股票已經是資金供需格局中的一個商品和符號。
“資本也極大地加速產業和企業的發展。當前最主要的賺錢模式不是去買股票追幾個漲停板,而是要充分利用泡沫賣股票,不是做買方而是做賣方。利用泡沫做賣方有兩個主要方式。其中一個方式,很多企業已經是上市公司或者已經新三板掛牌,現在最佳的方式是要拼命融資,說得不好聽就是圈錢,通過高價賣股票融資後把企業做實。上市公司目前不融資,他的董事長可以說就不合格。另一個方式,就是那些沒有上市、沒有掛牌的企業要快速證券化,原來融資只能10倍市盈率,泡沫時代可以賣到30倍、50倍甚至100倍市盈率。”
這篇演講釋出20天后,該機構發行了一隻“定向增發投資基金”的產品,所募資金,用於購買其定增的股票,經摺算後的價格為每股7.33元。該機構2014年4月登陸新三板,2015年夏天市值居新三板第一位。
時間轉眼到了2019年。這隻原本期限是“6個月+6個月”的基金產品已經延期三年有半。我在新三板系統上查了一下,2月1日的收盤價為0.77元/股,比定增價跌了近90%。據專家分析,該產品可理解為以股票為標的的一個帶槓桿的理財產品,股價上升盈利幅度會加大,若股價大幅下跌,則淨值有可能歸零——因為它是劣後級資金,淨值有餘錢,先要分給拿固定回報的優先順序資金。
四年一夢。這家紅極一時的PE,2018年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那位豪言壯語、曾多次榮獲“中國十大私募股權投資家”的合夥人,也只是時代的一個象徵,不知他如今作何感想?真的很想交流一下。
goodwill 與 crazywill
事實上,就是在2015年那個火熱的夏天,市場開始從故事的時代進入事故的時代,從風口的時代進入爆雷的時代,從高槓杆的時代進入去槓桿的時代,從資產負債表擴張的時代進入資產負債表收縮的時代。P2P的雷,比特幣的雷,質押的雷,業績的雷,你方爆罷我登場,無休無止!
來看看最近,因為商譽減值導致公司業績大滑坡的雷。
截至1月31日,已公佈2018年業績預告的近3000家上市公司中,預虧的有404家,有些公司的鉅虧額甚至超過了公司總市值。究其因,主要是商譽減值、壞賬計提和資產減值等。商譽減值是最大的“黑天鵝”。
何謂商譽?簡單說,它是在收購中體現的一種價值,大致等於收購價減去賬面淨資產(或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按證監會要求,形成商譽後每年要進行減值測試,並在財報中對關鍵資訊進行披露。
有商譽,本身是好事,茅臺和可口可樂主要的價值就是商譽,它能在未來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獲利能力超出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問題是,通過收購形成商譽之後,到底能不能產生超額利潤和更高的投資回報率?
中國市場的情況是,基本上不能。
2015年牛市前後的企業併購潮,給中國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創公司帶來了鉅額商譽,各種資產紛紛注入,A股總體商譽從2013年底的2034億元增長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1.45萬億元。等三年左右的業績對賭期限到來時,大部分公司的業績都不達標,需要進行商譽減值。減值直接影響公司利潤,所以出現業績“大洗澡”。
商譽減值並不影響公司的經營現狀,因為它是公司已付出的成本;但如此普遍的大減值,說明當初併購時,並不是真的為了建立可持續發展能力,也沒有形成什麼協同效應。
那為什麼還要併購,背上這麼重的商譽?答案要回到第一節,就是“充分利用泡沫”。只要買進資產的估值低於泡沫,把它裝進上市公司,大股東就賺了。
商譽是goodwill,是一種善意,代表了善良的願望,但在中國市場,商譽被弄成了crazywill,成了妄念,代表著市夢率的瘋狂想象。
末日狂奔
2015年5月26日、27日、28日,我在《第一財經日報》頭版連續發表了三篇評論,分別是《股市還能牛多久(之一)》、《牛市還能牛多久(之二)》、《牛市還能牛多久(之三)》,通過與當年日本、中國臺灣、美國納斯達克市場泡沫的比較,提示A股現在的泡沫化已經相當嚴重。
6月3日,我發表了第四篇評論《給牛市降點溫利大於弊》。這篇評論引述了那位PE機構合夥人的公開演講。評論結尾是,“現在開始給自己降點溫,利大於弊。再集體高燒下去,會離末路越來越近。”
這些文字,體現了我一向堅持的“負責為文”、“自己不信的,千萬不要寫給讀者”等理念,但今天我想告訴朋友們的是——那時我自己恰恰是股票的買入者。
這就是人性的分裂處,明明知道,也告訴大家這就是一場泡沫,但自己還要參與其中。原因很簡單,在音樂停下來之前,總覺得舞蹈還會繼續。
當然,對我來說,如此瘋狂的舉動還有一個觸發因素。就是2015年三四月間,我妻子在2003年左右對一家公司的投資變現了,手裡有了一些錢。那時我已準備辭職,就想著趕快抓住時機掙上一票養老錢。明知在這樣的高位入市,收益率空間不大,但想著多投些資金,總收益應該不小。我就這樣進去了。後果自然很嚴重。有的股票價格現在不過是最高點時的一折二折。
股票很快進入暴跌期,我的心情糟糕透頂。2015年7月的一天,已經提出辭職的我到杭州出差,回上海要到杭州東站坐高鐵,那天暴雨如潑,堵車厲害,我錯過了列車,憑記者證直接進了站臺,看哪班早就趕哪班,再補票。看到一班“南昌-上海虹橋”的列車馬上發車,就衝了上去。等我坐定喘了口氣,車已開出,這才發現,車是開往南昌的。
這就是那個瘋狂時代,一個參與過瘋狂的人的狀態。我能在文章中告誡讀者“你不顧一切去追漲的衝動該歇歇了”,但自己卻衝進了末日狂奔。
在那個艱難的夏天之後,2015年10月16日,秦朔朋友圈上線。通過這個小小的園地,我重新和社會連線,專心地做很少的事,在這個過程中修復自己,矯正自己。我沒有再看過買的股票,沒有參與過二級市場。我買過一些專業機構的投資基金,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去做吧。
上個星期,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董事長約我交流。他說,現在看,王石說過的房地產商的四條教訓都是對的。一是不要輕易上高層專案,否則不是紀念碑、里程碑,而是墓碑;二是不要追求暴利;三是手中有錢加頭腦發熱,往往是災難性的;四是開發商不應過分考慮政策、政府問題,更應該關心自身專業能力的問題。
“手中有錢加頭腦發熱,往往是災難性的。”我就是一個教訓。唯一的慶幸只是,那時沒有借錢加槓桿。
王石寫《道路與夢想》,我是最早的建議者。王石這四訓,書裡都有。但沒有真實的經歷,其實讀了也是白讀。
A環和B環
過去的三年,過去的三四十年,從高歌猛進到穩中求進,從經濟和人生這個角度,究竟對我們有些什麼啟發呢?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我覺得,無論是一個時代的發展,還是一個個人的發展,總有兩種力量和兩種思維在起作用,姑且稱之為A環和B環。或者說,每個時代、每個人都是A環和B環的混合體,只是在不同時點上的權重不同而已。
A環,是機會的導向,好像一出門就能遇到風口,一遊泳就是在海里,浮力特別大,沉不下去。A環總是把命運交給外界的運數。
B環,是能力的導向,靠本領吃飯,不信天上掉餡餅,只信天道酬勤,天助自助者。
A環,以“可交易資產的升值”為核心,總想著自己就是“富爸爸”,可以通過投資,天天睡覺時也有資產為你掙錢。
B環,是以“人力資本的升值”為核心,在乎的是自己的真實能力,是不是與日俱增。
A環,是擊鼓傳花,往往通過“損人”而利己。特別是股票市場,是匿名的,人人都不知道買賣對手是誰,只要我賺了,哪管賣給誰。
B環,是要提供真實的產品和服務,知道客戶是誰,想達己,先要利人。
A環,習慣於自我誇耀、包裝自己和向他人誇大其詞,以拉高自己的估值。
B環,習慣於自我檢討和向他人學習,以充實自己的價值。
A環,商業的本質是估值切換,最重要的是預期。
B環,商業的本質是價值交換,最重要的是信用。
A環,是金融化的、投資性的套利邏輯。
B環,是生產性的、實體性的創造邏輯。
A環,能造就巨大的財富,但更多是投機,是賭徒,是韭菜,是灰犀牛,是黑天鵝。少數人獲利,多數人失利。
B環,能帶來真實的創新,B環也有失敗者,不如意者,但大多數是專業主義者,是手藝者,是烏龜,是老黃牛,是社會健康平穩運轉的中間力量。
A環,認為錢越多的人,越是社會贏家,所以勇於用高槓杆追逐高收益。
B環,把財富理解為能夠幫助自己實現全面發展的支付手段,夠了就好。在理財上,認為平衡的配置更重要。
A環,希望用最小的投入博取最大的產出。
B環,希望用聚焦的、長期的努力,解決一些自己存有疑惑、社會也有需求的痛點問題。
……
為什麼我們的時代,GDP持續高增長,但經濟沒有高質量,只能靠負債驅動維持增長?
為什麼我們的公司,相當部分都是靠公允價值調整、資產價格升值、各種補貼等形成利潤,而缺少技術創新、核心能力和充沛的經營性現金流,也沒有能力在國際市場一顯身手?
為什麼我們的居民,在投資理財上總是重複犯錯,一次次撞牆?
為什麼我們已經不算少的科研投入,沒有產生多少真有價值的科研成果?
因為我們的市場制度、結構、監管和評價體系,以及整個社會的文化,都更偏向於A環!急功近利,短期行為,一切向錢看!
我們總希望藉助更大的外部的浮力,解決本該由自己的能力解決的問題!我們總相信,只要大家都沿著樂觀預期向前,美麗新世界就會在自我迴圈中,自我加強,自動實現。
海有更大的浮力,也有更大的風浪。一切都是對稱的。最近我在看中信出版的《非對稱風險》,作者塔勒布之前寫過《黑天鵝》和《反脆弱》等暢銷書。他對風險有一種根植於內心深處的切膚之痛,他說:“對於我的大多數美國同學來說,風險就是一種對自己不利的概率分佈。而我從小在戰火紛飛的黎巴嫩長大,風險對於我來說意味著在每天吃晚飯的時候,我不知道白天和我一起踢球的小夥伴還能活下來幾個人。”他提醒人們,只有身臨其境、設身處地親自承擔風險,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明天更好
前一段,有一個段子在網上流行,“2019可能會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
完全經不起推敲。它的含義是什麼?是從現在起到2029年,連十年前的2009年都不如。
但是,如果說,沒有基本面支撐的、泡沫的A環時代將大幕落去,從這個角度看,這個段子又有一定道理。如果我們還是A環邏輯和思維,那麼未來,大概率會越來越差。
而站在B環的、可靠的、自洽的、閉環的邏輯上,一個專業主義市場經濟的時代剛剛開啟,明天一定會更好。
所以我在最近的一個演講中,對未來做了這樣的展望:做任何事情就像帶孩子不能拔苗助長,外延擴張型、資產依賴型的負債驅動模式不可能持續,生產性創新、價值創造才是根本。因此,中國經濟會發生正規化的根本變化——
從快在好前,到好在快前;
從虛在實前,到實在虛前;
從向上追風口,到向下鑽油井;
從賺容易的錢,概念的錢,快的錢,到賺穩的錢,長的錢。
有人說,大時代已經結束了,可以洗洗睡了。
也有人說,新時代開始了,新常態是一種更長久的狀態。
我曾在A環中希望過,高興過,憂心忡忡過,痛苦過,掙扎過,我想和朋友們分享的是,即使A環沒有了,我們的時代和我們自己的人生,還有B環,我們依然可以健康而努力地活著,並在自己選擇的奮鬥過程中,體驗實實在在的充實和快樂。
經濟是有周期的,即使用了反週期的措施;
但經濟增速的下行並不可怕,只要那些符合價值規律的因素不被摧毀,而在繼續生長;
在靜寂中積累的新力量將帶來新的春天;
平常心,堅韌,帶著微笑,讓我們共迎2019的農曆新年!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