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不怕打臉,2019年大公司十大懸念立此存照
撰稿 | 謝康玉、張曉欣、仇楊濤、李程程、蘆依、苑晶、蔡鵬程、高夢陽
編輯 | 蔡鵬程、蔥蔥
今天是大年初一,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新年,鈦媒體先給大家拜年了。
站在豬年的起點回望,過去一年發生了太多的“大轉折”。
幾乎所有的狂飆突進,都在這個年份陡然劃下休止符:比特幣從20000美元的高位蒸發八成;頭頂光環的共享單車企業跌落神壇;永遠的話題人物羅永浩陷入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的泥淖......
看似如日中天的商業巨擘們,同樣在這個年份發生地基鬆動:新品 iPhone 再也見不到排隊搶購的場面,首次在華遭遇慘淡銷量;社交帝國騰訊的流量陣地受到來自張一鳴軍團的猛烈衝擊;京東則被“黑天鵝”意外啄傷,股價“腰斬”......
當然,也有罕見的新面孔出生在2018。一款名叫“瑞幸”的咖啡近乎一夜成名——名滿天下、謗亦隨之。
在公認的資本寒冬之下,2018也在孕育希望,科創板帶著“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期望已經埋下種子、等待萌發。
留給未來一年的,滿滿都是懸念。這也是我們期待未來,迎見變化的意義所在。
十問2019,讓我們來一起預見大公司命運。回答未來,也回答自己。
一問:年會都缺席了的劉強東,會給自己找個接班人嗎?
製圖/鈦媒體
長久以來,京東,在外界看來是一家“沒有二號人物”的公司。創始人劉強東手持80%投票權、掌握公司發展命脈。
2018年,突如其來的“明尼蘇達”事件,對京東提出了風險提示: 公司命運與一號人物高度繫結的弊端。
受此影響,劉強東在下半年缺席了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重要會議,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缺席、達沃斯論壇缺席、網際網路大會缺席,而改革開放40年百傑民營企業家名單中,也沒有他的名字。
劉強東和奶茶妹妹的婚姻走向,也成了業界一“瓜”。
2019年,個人形象受損的劉強東,是否會放權給接班人?
就在這個問題提出的幾乎同時, 京東剛剛召開了2019年年會,劉強東再次缺席;京東商城現任 CEO 徐雷主導了本場年會。
2018年7月,徐雷被任命為京東商城首位輪值 CEO,引發關注;2018年,京東集團完成了第二次重大組織架構調整。在年末的這輪架構調整後,三大事業群架構變為前中後臺,多個部門負責人都不再向劉強東直接彙報,而均向輪值CEO徐雷彙報。外界感嘆,京東的“二號人物”徐雷終於浮出水面。
不過,京東集團CEO的寶座最終是否會降到這位“太子”身上,還未可知。在這兩天在瑞士舉行的達沃斯上,京東三大業務掌門人一同亮相併拍下了一張合影。
在徐雷的兩邊,一個是和徐雷一樣,由徐新引薦給劉強東,從財務總監一路做到京東數字科技CEO的陳生強,另一邊也是京東的股肱之臣,從京東商城運營體系負責人到京東物流CEO的王振輝。
“太子”徐雷和陳生強、王振輝兩位股肱之臣,你更看好誰成為劉強東的接班人?
2019年,答案即將揭曉。
二問:微軟能否保住“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
2018年末,一場盤桓在美股五大科技巨頭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ilx、Google)與微軟之間的市值爭奪大戰,將大眾目光重新聚焦在老牌科技公司微軟的身上。
經過激烈的角逐,截止2018年12月27日,據雅虎財經的跟蹤資料,微軟市值為7520億美元,比蘋果多出320億,力壓FAANG,成為美國最值錢的上市公司。
掩藏在市值數字背後,世界科技巨頭們排名或正在重新洗牌。
隨著各國對資訊資料安全的重視,GDRP、歐洲線上版權法等不確定政策因素在連續衝擊Facebook、谷歌等等,“FAANG”概念受挫,市場開始鼓吹以“MAGA”(微軟、蘋果、谷歌和亞馬遜)為首的產業網際網路巨頭概念股。
這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懸念,2019年,隨著全球流量紅利的衰退,網際網路開始進入下半場。2019年,將是B端科技公司們的攻擂之年,也是C端巨頭們的守擂之年。
2019年1月的美股走向已經給我們留下了足夠的懸念,市值第一的位置圍繞著微軟與亞馬遜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兩者市值均突破8000億門檻,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及蘋果依然在7500億美元徘徊。
大勢之下,微軟能否保住“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將是2019年最大的懸念。
三問:今年 iPhone 新品會調低價格嗎?
2018年,眾人發現,蘋果最重要的新品發售日店裡沒有人排隊了。這不是粉絲的惡搞,而是蘋果在中國市場銷售情況最直觀的體現。到了年底,看到業績資料的CEO庫克,真的開始為蘋果的未來焦慮了,調低了未來一季度的收入預期。
2018年,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慘淡,慢慢將蘋果這一智慧手機霸主推下了神壇。伴隨的是,中國品牌崛起,華為、小米、OPPO、vivo等份額直線上升。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顯現出一些跡象。價格堅如磐石的 iPhone,自1月11日起,部分機型在京東、蘇寧等平臺上價格下調,側面反映蘋果官方出貨價格的調整。不過,有分析師認為,這只是“偏短期的策略”,與現有的產品庫存情況(非新機型)密切相關。
總體來看,目前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價格偏高,非常不利於新一年的出貨量及使用者規模增長。
正如路透社的評論,
“蘋果用高價把自己送出了中國手機市場。”
鈦媒體認為,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蘋果 2019 年釋出的新機型及其定價,會否在價格上讓步,更值得關注。
來年,掌舵人庫克將會如何抉擇?蘋果如何做出更聰明的定價策略?
四問:比特幣還能漲到 20000 美元嗎?
9年前,一名為Laszlo Hanyecz的程式設計師用一萬個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披薩。
而直到2017年12月,當比特幣的單價攀升到20000美元時,人們的腎上腺素被徹底喚醒。在利益的驅使下,一場裹挾著泥沙和信仰的加密貨幣革命在2018年全面打響。
手持一份粗糙的白皮書、拉幾個大佬站臺、馬不停蹄的在全世界參會路演,專案方利用各種巧妙的區塊鏈概念在全球進行募資。
緊接著,專案方跑路、交易平臺被黑、幣價下跌、投資人維權、全球監管趨嚴。一時間,瘋狂的加密貨幣市場陷入到恐慌之中。
如果說2017年是比特幣的繁榮之年,那2018年就是加密貨幣市場全面潰敗的一年。站在2019年的門檻上,一枚比特幣價格僅不到4000美元,距離最高峰已跌去超80%,2018全年數字貨幣市場蒸發7276億美元,同比下跌87.76%。
熊市所引發的恐慌在整個市場瀰漫。加密數幣貨幣交易所,被看作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靠著交易手續費就可以旱澇保收。但是過去這一年,
90%的中小交易所陸續倒閉,就連火幣、幣安和oKEx這樣的頭部交易平臺都在想著“活下去”。
火幣和oKEx先後拿錢買下港股上市公司殼資源,引導資本流入、擴大影響力,跳出“一條腿走路”的業務模式,而幣安創始人趙長鵬面也直言,2019年是調整之年。
此外,曾經伴隨著幣價走高而暴富的礦機生產商,正在經歷著“礦場關機礦機論斤賣”的尷尬處境。位元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科技,全球前三大礦機廠商尋求港股上市,但是時至今日,他們的招股書靜靜躺著,逐漸失效......
2019年伊始,比特幣迎來“十週歲生日”,90%的下跌是否已經觸底?背後沒有價值支撐的加密貨幣能否贏回信任?全球多國如何在政策監管中鼓勵金融創新?那些仍然留守在這個市場踽踽前行的參與者,能否盼來真正的“產業區塊鏈”時代?
五問:百度的 AI 會在2019年開始賺錢嗎?
製圖 / 鈦媒體
求變中的百度,將未來寄託在人工智慧上。如果用一句話形容當下其人工智慧商業化的狀態,那就是“萬事皆備,只欠東風”。
迄今,業務層面,百度已形成百度雲、自動駕駛平臺 Apollo、語音互動平臺 Dueros 為主的“三駕馬車”戰略,具體來說:
Apollo 是“先鋒”,用以開闢 AI 領域當下最為火熱的自動駕駛場景;
DuerOS 指向流量入口,利用語音互動與硬體補貼,線上下獲取使用者、訓練演算法;
百度雲則覆蓋產業網際網路,針對傳統企業IT結構的轉型趨勢,從底層技術支撐 To B 業務發展。
在曾經的百度“改革者”陸奇離職後,百度在2018年明顯加快了AI 業務的商業化程序。
以 Apollo 為例,在今年1月的美國CES,百度首次釋出智慧駕駛商業化解決方案 Apollo Enterprise(Apollo 企業版),同時宣佈已與福特,威馬,長城等廠商達成合作,百度智慧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將其稱為:“百度 Apollo 實現商業化的元年”。
百度雲業務也在朝著垂直化、落地化的方向進行。百度雲副總經理李碩曾經告訴鈦媒體,百度對 AI 能力的需求可以提煉為三個字:獲得感。為了拿下 B 端客戶,百度接連推出更容易交付的ABC-STACK、ABC一體機,以及更完整的“端雲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DuerOS 則尤其展現出更為明顯的商業化潛質,相比國內天貓OS、小愛同學等語音互動系統,DuerOS 在去年年中率先實現了商業化閉環。隨著DuerOS3.0上線,DuerOS上的Skill Store(技能平臺)將對蘋果iOS上的AppStore,其中有兩種變現方式:打造付費技能,或是技能內付費。
不過,搭建有效的營收手段,只是百度人工智慧走向商業化的第一步。一個直觀的結論是, AI 業務尚未在百度財報中佔據一席之地。
根據百度Q3財報顯示,以搜尋與交易服務為主的“百度核心營收”總營收為人民幣216億元(約合31.5億美元),在當季總營收(人民幣282億元,約合41.1億美元)中佔比77%。
不論是底層技術研發的投入,還是AI 產品化、商業化的輸入能力,百度在國內網際網路公司中的確佔有優勢。但To B 客戶的拓展與服務從來不能一蹴而就,百度旗下Apollo、百度雲等產品仍需要進一步修煉客戶服務的內功,這對於百度這類以C 端業務起家的公司更是挑戰。
可以說,百度的 AI 業務的發展節奏,直接取決於其在相關行業的B端拿單與持續服務能力,這也要求百度對內重新整理架構,對外建立更完整的銷售鏈路與解決方案。
2019年,究竟是否能在百度財報中看到更多有關 AI 業務的營收捷報,值得期待。
AI能幫助百度賺錢嗎,你怎麼看?
六問:張一鳴能孵化出“微信殺手”嗎?
2019年開年網際網路第一槍,在社交領域打響。
同一天三家明星公司推出三款社交產品。 毫無意外的,它們的分享連結也遭到了社交通訊寡頭微信的“遮蔽”。
日活10億的微信,成為每個人連線世界的樞紐,並建立起了龐大的生態,從微信公眾號、微信支付、小程式到生活服務,經過8年積累,建立了穩定生態和護城河。如何巧借微信紅利,成為任何一個網際網路產品的必修課。
隨著位元組跳動等看準社交賽道的“挑戰者”們站出來,微信和張小龍,真的足夠“老”了嗎?
位元組跳動在社交上的迫切野心,在2017年就有所顯現;而抖音成功爆發,讓這家公司坐上了短視訊領域的頭把交椅。
頭條系App已成矩陣,從多個維度蠶食線上流量份額。騰訊無法坐視不管。在過去的2018年,張一鳴手中的多款短視訊產品,尤其是如日中天的抖音,都遭到了微信的遮蔽。
新勢力崛起要挑戰舊的江湖地位,光是朋友圈互懟和釋出會隔空喊話沒用,必須孵化出能打、善打、經打的產品。
位元組跳動把還未上線的產品第一次釋出會獻給了“多閃”——一款來自抖音、定位於熟人社交的APP,切入的是小部分群體(年輕人)的低頻需求(視訊形式的聊天)。今日頭條新晉CEO陳林多次喊話馬化騰,表明二者不是競爭對手,希望微信能解封分享連結與二維碼。
除此之外,位元組跳動還有另外一款專注於通訊社交的產品“飛聊”懸而未發、尚未露面;陳林說要“重做朋友圈”,還有另外一個小想法春節後再說。
這所超級APP工廠,在今年會給微信致命一擊嗎?
七問:騰訊在短視訊賽道上能逆襲嗎?
製圖/鈦媒體
在短視訊領域,騰訊與位元組跳動在2018年短兵相接。
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訊,正在加劇蠶食使用者在微信上的注意力。其不僅開闢了新的流量入口,與阿里“聯姻”後也有了清晰的變現路徑——一是提升了使用者的留存,二是為抖音的生態賦予了新的可能性。
這讓從來都缺乏電商基因,又處於流量變現困境的騰訊感到焦慮。
因此,騰訊選擇重啟微視、狙擊抖音,力圖以“微視+13款短視訊”的“全家桶”對抗位元組跳動的“APP工廠”。
騰訊不惜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一方面,在2018年4月開始的網際網路短視訊整治中,騰訊封禁了包括抖音、微視、快手等短視訊應用外鏈的直接播放功能。另一方面,騰訊舉全平臺之力運營微視,砸下30億重金引明星入駐。在騰訊最大的流量入口微信,微視也被置於重要位置。據鈦媒體觀察,微視已與騰訊旗下的QQ音樂和全民K歌實現互通。
位元組跳動在短視訊領域已經逼近“一超多強”。1月15日的“多閃”釋出會上,抖音總裁張楠表示,抖音日活突破2.5億,月活突破5億。據Questmobile資料,截至2018年9月,位元組跳動以抖音、西瓜視訊和火山小視訊三款產品位列短視訊app月活2-4名。而2018年4月啟動的微視,在騰訊的大力推廣下,僅位列第5名。
憑藉“搜尋+演算法推薦”以及有趣的運營方式,頭條系的產品富有引爆點。而守著QQ微信巨大流量池的騰訊,後續推出的無論是短視訊還是社交產品都未能激起太大的水花。
騰訊押注短視訊賽道,是對位元組跳動的一次戰略性防禦,也是騰訊對自身流量陣地的一次防守。在位元組跳動宣佈推出視訊社交產品“多閃”後,“抖騰大戰”的戰火繼續蔓延
當前賽場上對壘的,一個是估值750億美元的後起之秀,一個是剛過20年週年的社交巨人。
複製一個抖音,前路艱難。騰訊在競爭防禦的考慮之外,決心有多大?重金押注後能在短視訊賽道上逆襲嗎?
八問:ofo的押金還能不能退回來了?
2017年時,瘋狂補貼的 ofo 還在被人們歌頌;到了2018年底,這家公司已經結結實實的跌落谷底,至今未見任何反彈的機會。
滴滴Uber大戰之後(2016年),共享出行,再度被推上風口,曾經是創投市場的一劑春藥。 一時間,小藍、小鳴、優拜、永安行、哈羅等等共享單車品牌加入混戰,已經邊緣化的自行車廠再次煥發了生機,甚至連汽車、充電寶、雨傘都相繼前來湊熱鬧。
單車出行行業陷入癲狂,幾乎所有的人都忘記了剛剛過去的O2O大戰,也忘記了資本快速催熟下網約車市場的畸形發展。
這場狂歡僅僅維持了1年,2017年那些前赴後繼投身於燒錢大戰的企業,相繼因資金鍊斷裂、挪用使用者押金等等原因成為累累白骨。
如今市場僅剩ofo、摩拜、哈羅與滴滴的青桔單車。
2018年,共享經濟落幕的一年,凜冬已至。多方訊息顯示,ofo的資金鍊已經撐不了多久; 1月23日,摩拜單車品牌更名為“美團單車” 。
歷史是最容易被人遺忘的,但卻總會讓遺忘歷史的人付出代價。
還捆在App上的那些使用者怎麼辦?我們替每一個人捏一把汗: 2019年,你給ofo的押金還能要回來嗎?
九問:瑞幸咖啡會成為下一個 ofo 嗎?
瑞幸咖啡,一匹黑馬。在2018年經歷多輪融資後,這家公司已然晉級大獨角獸公司。
然而,迅速增長的背後,是輿論對其持續的質疑: 燒錢補貼能否燒出一個真實的市場?
野蠻增長的瑞幸咖啡,靠著消費模式上的創新、密集的廣告投放、持續補貼等方式獲取了大批擁躉。不過,業界對其虧損能否長期持續抱有悲觀預計。
在瑞幸咖啡新零售爭奪戰的背後,是資本與巨頭之間的角逐,投身阿里的星巴克對這家公司的崛起不可能等閒視之。
就其商業模式而言,若想扭虧為盈依賴於規模化競爭優勢的確立。但目前來看,若是降低補貼程度,或是減低營銷預算想必都會對其復購情況產生影響。
在中國,瑞幸的人群定位則更像星巴克。在“獨孤求敗”的星巴克面前,人們會持續為外賣咖啡買單嗎?有朝一日,人們是否會逐漸忘卻星巴克的品牌?這些問題讓人對未來一年遐想連篇。
瑞幸能否如願登陸二級市場?一個圍繞咖啡的“百團大戰”,會在2019上演嗎?如果行業被拖人“賠本賺吆喝”的局面,這家公司能否笑到最後? “下一個ofo”的質疑,到底是一場詛咒還是會變為事實?
十問:誰會是登陸科創板的第一家企業?
中國人的‘東方納斯達克“之夢已經酣沉十年,似乎在2019年終於要迎來成真時刻。
科創板,這個剛剛度過兩個月生日的資本市場新名詞開始越來越多的見諸報端,來自最高領導人的官方定調、註冊制的先行試點讓它一出世就引人關注,飽受期待。
期待直觀反應了資本市場的痼疾所在。
在中國,多層資本市場建設已經經歷超過30年。直觀來看,目前各板已經各司其職——主機板上市的主要為大型藍籌企業,創業板大部分是運營已久、已有穩定收益的成長性企業,新三板企業主要為體量偏小、創新、 創業的中小微企業。
但實際情況是,這些不同的“板們”差異不大,主機板和中小板上市在企業財務指標方面的要求幾乎完全一致;創業板上市條件雖然低於主機板,但盈利指標門檻依然較高。而門檻最低的新三板則面臨著最尷尬的局面,企業業績普遍較差,且創新性不足,大批經營傳統業務的企業聚集其中,市場流動性嚴重不足、換手率極低。
細密的經緯線篩除了大量有融資需求又尚未盈利的科技創新企業——它們正是網際網路時代以來創新典型,BAT以降的絕大部分科創企業不得不選擇遠渡重洋,境外上市。
納斯達克在這一時期走上發展快車道,其市值佔紐交所上市企業市值的比重由 2000年的 2%一路上升至 2018 年的 44%。這個美國創業板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的地位不斷穩固。
在這個背景下,科創板+註冊制的推出,顯然滿懷著監管層對於打造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期待。業界都在期待更具體的操作細則。與此同時,一份最有可能率先進入科創板的企業名單正在坊間流傳,可以確定的是,2019年將有一批企業率先進入科創板名單,實現“上市夢想”。
2018年11月,上交所發行上市部總經理魏剛公開表示,科創板爭取2019年上半年“見到成效”。如此看來,伴隨著證監會的低調換帥,來自科創板的首份答卷將很快揭曉。
-------------------------------------------
365天,鈦媒體的微信每天與你準時相約,你們每天的期待、點贊、評論,就是對小編最好的獎賞。
“優秀”,這是你鈦對天天見的你們的最衷心評價。不管是皮到不行的“課代表”發言,還是邏輯縝密的分析觀點,關注鈦媒體的小夥伴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超喜歡看大家評論噠!
在迎接新一年來臨的時候,你對於有沒有更多的期待?“吃大瓜”的姿勢準備的怎麼樣了?
在評論區臥虎藏龍的你們,想不想更多的優秀評論被更多人看到?小鈦靈機一動,決定來一次更好玩兒的互動。
我們對 2019 年提出的十個問題,請你來回答!
請在評論中留下對於某一個、某幾個問題的回答即可。( 請隨意翻牌子,敲下數字 1,2,3……8,9,10註明要回答哪個問題 + 你的答案)
我們將選出最優秀或者最皮的答案在鈦媒體下一篇文章中釋出噢!評論點贊數最多的前五名貢獻者,我們也有好書相贈~(節後發貨,請留意中獎資訊)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訊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