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有1億中國少年長大了
#愛否精選#
B 站不僅有“諸葛亮大戰司徒王朗”、“改革春風吹滿地”這些洗腦大眾的魔性視訊,更重要的是,這裡的創作者們憑藉他們的創造力,一次次衝進主流文化陣地。B 站 10 年,曾經的少年成長起來。
————————
本內容經授權轉載自「真實故事計劃」;由愛否科技精選推送。
作者 /趙漫
來源 | 真實故事計劃(ID:zhenshigushi1)
❶
2019 年跨年之際,江蘇衛視跨年晚會薛之謙登臺,與虛擬歌姬洛天依共同完成了一首《達拉崩吧》。唱罷,全國一半觀眾都懵了。
彈幕上都在問:洛天依是不是真人?歌裡的人名為什麼那麼長?這首歌來自哪裡?有人回嗶哩嗶哩。
“啥是嗶哩?”
什麼是嗶哩嗶哩?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出現在上海世博的創意秀場,1 月 26 日,BILIBILI POWER UP 2018 年度 UP 主頒獎典禮,數百位活躍在嗶哩嗶哩網站(簡稱 B 站)的創作者首度出現在公眾面前,吸引了數百萬人在直播間圍觀。
就算是那些不知道嗶哩嗶哩的人,也會被現場的音樂洗腦,麵筋哥《我的烤麵筋》的鬼畜,《改革春風吹滿地》的無限迴圈,當然還有保留曲目“諸葛亮大戰司徒王朗”。這些風行一時的視訊,都是 B 站內容創作者的手筆。
嗶哩嗶哩的世界正是由這些年輕的創作者拼湊而成的。他們充滿創造力,憑著熱愛長期堅持創作,並逐步成長為年輕人的偶像。不少 UP 主在上臺領獎時,掩面而泣,這是 B 站第一次給 UP 主頒獎,類似於他們青春歲月的一次總結。
作為活躍遊戲 UP 主,黑桐谷歌幾乎是最老的一批 B 站使用者。2009 年夏天,他將自己的第一支剪輯視訊上傳到 B 站,還只是一個大三學生。那時,愛奇藝和騰訊視訊尚不存在,最流行的動畫是《喜羊羊和灰太狼》。
現在,黑桐谷歌已經是知名的遊戲 UP 主,他在 B 站擁有 162 萬粉絲,是最具商業價值的 UP 主之一。而他上傳處女作品的 B 站,也在這10年中成為國內最大的年輕人文化社群,使用者過億,並在 2018 年登陸納斯達克。
圖|黑桐谷歌在 B 站上的作品
黑桐谷歌如今已經結婚,並選擇了在成都定居。世界終究是年輕人的。在 B 站這塊年輕之地,曾經的少年們成長了起來,開始進入主流社會扮演角色,成為父親或者妻子,時間老去,只是身上的少年氣一直都在。
❷
進入 B 站對黑桐谷歌來說,具有某種必然性。出生烏魯木齊的他,從小就是一個遊戲迷。“我在遊戲這條路上天煞孤星,從小到大身邊沒有其他人在玩。”小朋友們圍著一臺遊戲機玩,他總是死不了的那個。
那個時候,電子遊戲還是中國人眼中的洪水猛獸。經過老師和家長的圍剿,黑桐谷歌的同路者越來越少,他也一度懷疑是不是自己有問題,自己玩遊戲,未來能做什麼。
等到上了大學,他看到網上有人在製作遊戲解說類的視訊,他覺得找到組織了。帶著兩萬塊錢,他殺到成都開始自己琢磨視訊剪輯。“當時,完全沒害怕失敗了怎麼辦?大不了找個最低階的工作養活自己。”
憑著一種無所畏懼的勇氣,黑桐谷歌就加入了這樣一個非常小眾的行業。幸運的是,他在 B 站收穫了自己的第一批粉絲。這件事一做就做了 10 年,他製作的遊戲視訊已經超過了 1000 部,很多最初看他視訊的玩家,大家都成了好朋友。
從遙遠的西部走出來,成為一個當紅的遊戲 UP 主,黑桐谷歌擺脫那種被隔絕的青春孤獨感,找到了與自己興趣相投的人。
日本人山下智博成為 B 站 UP 主的路徑則有點曲折。1985 年出生的他,家鄉是北海道的一個小地方,除了捉青蛙這樣一些有點變態的愛好,他是一個毫無特點的宅男,認真上學然後做公務員,在一個藝術館工作。
他考慮著過一點不一樣的生活,然後就來到了中國。在 B 站,他儘量去介紹一些日本真實狀態給中國觀眾,可是因為文化的差異,他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他自稱為中日潤滑劑,有了潤滑劑,摩擦就沒那麼痛了。
在上海大學讀書的時候,他買了一輛皮卡丘車,他認真地覺得那輛車特別酷,而且每天都會把車停進學校的自行車庫。這輛車被網友拍下來發在網上,大家都在討論,車的主人是誰。得知大家的討論後,山下思索一番,覺得“皮卡丘車的主人是皮卡丘比較有意思”,第二天他就穿著皮卡丘的衣服,騎著皮卡丘車去上課了。然後,就上了熱搜。
較真的山下智博已經在中國生活了7年,從無數條粉絲的私信和評論中,他看到了更真實的中國,自己也變得越來越中國。在 1 月 26 日的典禮上,山下智博哭了,特別感謝了中國觀眾對他的接納。
圖|山下智博在頒獎現場感動落淚
而身為留學生的逍遙散人,上 B 站錄視訊的動力則來自於寂寞。2010 年,剛到紐約留學的時候,室友是英國人,每天出去 party,自己一個人待在公寓,國內的朋友向他推薦了 B 站,一入深似海,便開始了自己的 UP 主生涯。
“如果我不出國的話,可能是不會錄視訊的。”在國外獨自生活的經歷,成為了他們做視訊的一部分動力,也給了他們足夠的鑽研時間。
2011 年底,一位臺灣網友看到散人的視訊後找到他,向他請教遊戲製作的知識,兩個人很快成為好友,一起打遊戲,也在 B 站釋出了很多共同署名的遊戲視訊。
因為生病的關係,這位網友沒辦法上學,遊戲成為了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因為年紀很小,他經常鬧彆扭,最終兩個人也逐漸疏遠。
2015 年的 3 月 28 日,這位網友在臺灣去世。得知訊息後,散人在微博上給他寫了一封很長的信。
後來散人每次剪輯視訊感到壓力大的時候,想到這位曾經的友人,就會堅持下去。
❸
孤獨始終伴隨著年輕人,尋求同類的渴望使得B站成為他們的精神家園,他們在這裡創作,吸引同類彼此陪伴,並逐步成長起來。
UP 主吉阿星從很小的時候就很喜歡畫畫,他偷偷在米粒上刻了 5 個小字:我要當畫家。最後,藝考失利的他學習的是人物造型設計專業,為後來成為美妝博主埋下伏筆。
從小住在東北,吉阿星沒有因為像女孩子這件事被揍過,原因就是,除了身高 178 以外,他看起來和普通女孩無異,簡而言之:美。
高中時候,他就經常和女孩子們挽著手去逛街買衣服,後來他發現這麼做不太行,因為那個城市太小了,親戚們和父母的同事經常撞見他,事後的詢問會讓他的父母難看。所以他在家的時候,穿著打扮都很低調。
2016 年在瀋陽畢業後,吉阿星有兩個擇業方向:影樓化妝助理和櫃姐。櫃姐就是站櫃檯賣化妝品,他更想去影樓工作,因為能學到更多東西,工資只有 500 每個月,當時,吉阿星在瀋陽的房租是每個月 750,“所以我當時就覺得,我為什麼活著?我學這個專業是為了什麼?我也不知道,然後就懷疑人生”。
懷疑完人生,吉阿星去做了櫃姐,多的時候一個月能賺到 2000。去街上拉著大媽化妝,經常被拒絕,遭人白眼。回到家以後,吃的最多的就是掛麵,偶爾外賣折扣大的時候,也點外賣吃,“花十幾塊錢,就能吃得非常飽了”。
所以在後來的視訊裡,吉阿星自稱是“下水道女孩”,他背後的窗簾是大學三年一直在用的,媽媽縫給他的那個,有的時候他也會做一些很少女的簡易 diy,比如前幾天,他把自己的鏡子周圍鑲滿了水鑽。
做美妝火了以後,有公眾號寫他的文章附帶了照片。他就會把這些發給爸媽看,爸媽也很開心,覺得自己的孩子得到了認可。今年過年,他已經按之前設想的那樣,給媽媽買了一套好的護膚品,給爸爸買了單反。
圖|仙女吉阿星
火遍全國的《改革春風吹滿地》(原作品名叫《唸詩之王》)作者小可兒,之前是芝加哥藝術學院的留學生。大學期間,他和朋友一起租了棟別墅,裡面住了十幾戶留學生。大家既可以出來一起聊天遊戲,也可以關上房門做各自的事情。
小可兒很喜歡和朋友一起打遊戲,但這種重複的快樂很容易厭倦,嘗試製作視訊後,他發現打遊戲帶來的成就感,遠沒有創作視訊來得大。那段日子,他潛下心去研究了很多,包括做視訊的技巧,做音樂的技巧,為後面的作品做了一些鋪墊。
2016 年,B 站出現了很多現象級的作品。小可兒決定休學回國,進入這個行業。他回到上海,在媽媽的公司裡租了一間倉庫。賺到的第一筆錢有 5000 塊,他帶著媽媽去吃了一頓日料,偷偷結了帳後,小可兒告訴媽媽,“我賺錢了”。
一年多的時間裡,靠製作鬼畜攢下了 100 萬。也就是說,在現象級作品《唸詩之王》之前,他已經是真正意義上的“百萬調音師”了。作為一個上海人,小可兒一直很喜歡趙本山的小品,這次《唸詩之王》的成功,也被歸因在了“因為全國人民喜歡趙本山老師的小品”。
用賺到的錢,小可兒和朋友開了一個“阿婆鎮”工作室,他們在上海租了四套別墅,想讓 UP 主住進來,讓視訊製作者成為一份體面的工作。
❹
事實上,如果沒有人向你介紹,ilem 看上去就是一個不但普通,還長了幾顆青春痘的東北男人。他用洛天依作為載體,成為 VOCALOID 屆的教主,然後薛之謙翻唱了《達拉崩吧》,李宇春唱了《普通 DISCO》。
圖|薛之謙x洛天依 《達拉崩吧》
有人說 ilem 的創作,正在突破次元壁,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但 ilem 覺得這很平常。歌手在大型晚會上唱自己的歌,會讓他有一種孩子過年站在臺上,給爸爸媽媽唱兩句的感覺。親戚們看到這些成績,也會直接或間接地給他兩句“整得挺好,不錯”這樣的誇獎。
對 ilem 來說,在 B 站收穫到最重要的是一種認同感。當他知道自己正在做的這件事情,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有意義的,會有很多人喜歡,他總算是跟沒那麼普通的自己做出了和解。
2013 年,《The last of us》(最後倖存者)釋出的時候,黑桐谷歌遭遇車禍,右手掌骨骨折。醫生說要打鋼釘,隔年還要再做手術取出鋼釘,那之後手就很難用了。
他做了一個決定,不管怎樣,要把這個系列做完。“最後這麼一點事情想要做,如果不讓的話,還不如把我殺了”。沒有去大醫院治療,而是找一個比較有名的一個骨科大夫,把骨頭接上,然後固定。
生於 1998 年的中國 Boy,高考時已經做了五年視訊,收穫了很高的人氣。和父母商量後,他最終沒有選擇進入大學,獨自來到上海繼續視訊製作的工作。2018 年初,中國 Boy 取出自己在 B 站的打賞和禮物,捐助給雲南山區小學購置熱水器。
曾經的宅男們成長了起來,他們懂得陪伴意味著什麼,並努力發出自己的光芒。也正是這種陪伴,讓 B 站成為上億年輕人的精神角落,他們在這裡娛樂學習,在這裡溝通興趣,在這裡度過了漫長幽暗的青春期,成長為大人。
我的朋友王小宅是一個深度 B 站使用者,大學期間,他曾經患上嚴重抑鬱,甚至會嘗試一些自我傷害的舉動。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逍遙散人的遊戲視訊,那時散人正在國外煎熬著。
圖|“散人幹不死”
散人錄製的“I wanna ”系列遊戲,難度非常大。在 1 到 18 期的視訊中,他一共死亡了 11410 次,平均每 9 秒死亡一次,但每次復活後,他總能找到破關的方法。
“我發現了這些視訊,坐在電腦前看了十個小時,親眼見證散人一步步通關。” 小宅說,看完覺得自己的生活也沒那麼糟糕。
“就是在那個時候,我決定要好好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