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的2009 VS 2019:擠牙膏成主旋律,單反正老去
最近十分流行“十年對比”,言下之意就是回顧過去十年,某個事物的變化。而對一個行業來說,十年的變化就足以滄海桑田了。例如手機行業,十年前是諾基亞稱王稱霸,十年後江山已經易主。
但相機行業的表現卻不一樣,即使過去十年,也沒有什麼變化。我們將目光放回到十年前,也就是2009年,當時的相機市場中佳能是老大,而現在卻也還是老大。
而產品本身呢,雖然說引數方面確實是有了一些變化,但大體設計、關鍵產品,都還是老樣子。如果智慧手機行業十年裡的變化是一日千里,那麼相機行業就是慢如蝸牛。
隨著智慧手機的衝擊,相機行業中很大一部分份額已經被侵佔,因此不少人也認為相機行業已經日落西山。回顧十年變遷,相機行業是否還能強勢逆襲?
2009年的相機行業
時間回到10年前,相機行業還是一副生機勃勃的樣子。 在當時,半導體技術還算不上先進,CMOS畫素也不過是在1000萬級別,如果相機能有個1600萬畫素,那麼就擔當得起一個“高”字了。
此外,行業中的領頭羊如佳能、尼康等,不斷完成消費產品線,全畫幅機型正有爆發之勢。 尤其是佳能自在2008年釋出的EOS 5DII把餘溫燒到了2009年,全畫幅相機成為行業標杆。 並隨著EOS 7D等細分類產品推出,相機行業出現細分用途市場,APS-C負責中低端,全畫幅負責高階的局面基本形成。
有趣的是,我們當下常見的可翻轉LCD螢幕就已經出現,但十年已過這一功能才基本普及。在2009年,M4/3系統正式出現,連拍張數終於突破10張大關;這時候索尼在相機市場中還以A卡口示人,三星也在相機市場中玩得不亦樂乎,但這兩家廠商的市場表現並不亮眼。
總體來說,雖然2008年的經濟危機給相機行業帶來了一定衝擊,但相機的需求整體而言還是比較旺盛。而且行業對前景也算是充滿信心,不說進一步拓展版圖,至少大家都不擔心自己的飯碗。
2019年的相機行業
時間來到2019年,十年之後的相機行業,已經出現了諸多變化。 例如,三星已經不玩了,賓得式微了,相機行業的規模不斷下滑,智慧手機的快速增長,徹底摧毀了低端卡片機和小型DC的行情。
在產品上固然有一定變化,例如2000萬以上畫素成為主流,連拍速度最高已經可達16張(全畫幅單反)或20張(全畫幅無反)等,翻轉屏已經成為相機標配,同時相機上也出現了USB-C充電頭等時髦元素。
(索尼a9的對焦點覆蓋範圍)
此外,無反光板相機正式成為市場主力,以索尼為首的無反相機逐漸佔據市場半壁江山,而且包括佳能和尼康這樣的老牌廠商,也都紛紛加入到無反陣營中來。 可以預見的是,自2019年起發展無反相機將會成為行業的大方向,橫行超過半個世紀的單反結構,終於走到了生涯末期。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相機行業的變化也並不多。 例如相機的設計基本沒有變化,低端相機甚至還是沿用9點對焦模組,1600萬畫素感測器等,連拍速度、感光度上也沒有明顯進步。
而相機的鏡頭進步就更少了,相信在2019年裡,絕大多數使用者還是在使用十年或更早之前推出的鏡頭,而新推出的鏡頭如EF 70-200 F2.8 USM III等,除了提升了防抖效果外,在光學效能上並沒有質的飛躍。
以10年為界,手機已經從功能機進化成智慧機,效能和形態有了飛躍式發展。 但反觀相機行業,哪怕十年前的消費者穿越到現在,依然可以快速認出市面上的相機產品,相信也能快速上手進行操作,而不會有太多困惑。
是的,相機行業就是如此奇葩。哪怕過了十年,產品形態和效能沒有太大變化,相機操作邏輯依然一脈相承;鏡頭根本不用升級,或者說沒有太大必要升級,哪怕是十年前的“古董”,依然不輸新出的新貴。縱然市場也出現了一些新氣象,但整體而言也算不上太大變化。
索尼:既是勇者也是惡龍
相機十年變遷,索尼算是最大的亮點。但正如我們常說的那樣, 當討伐惡龍的勇者最終戰勝惡龍,那麼也會成為下一個惡龍。
索尼所代表的,是無反相機的大趨勢,和科技力量對抗機械力量的勢力。索尼不是首家推出無反相機的廠商,但卻無疑是無反相機的最佳代言人和最有利推動者 ,旗下A系列無反相機覆蓋APS-C畫幅和全畫幅,並在近幾年快速發展和推出多款重量級產品,以一己之力打破“單反為尊”的刻板印象。
在2018年裡,佳能和尼康兩大傳統相機廠商相繼推出無反相機EOS R和Z6、Z7,就是對索尼倡導的相機電子化的最大肯定。 由於去掉了累贅的反光板,數碼相機能夠實現更廣更準更智慧的對焦功能,更高張數的連拍效能,更大尺寸的鏡頭口徑,和更便攜的機身體積。
毫無疑問,索尼憑藉著自身獨一無二的CMOS技術,將高精尖電子技術帶到相機市場,推動了行業的電子化和去機械化,提升了相機行業的想象空間。但當佔得一定的市場優勢後,索尼最終也走上了過去佳能所走過的道路,換代產品升級幅度不再,各方面的提升僅有“擠牙膏”水準。
當然,如今的情況總比十年前好一些,畢竟相機市場不再是一家獨大,索尼、佳能和尼康三家之間的互鬥,總會促進一些市場競爭。但從技術上的實力來說,以佳能和尼康當前的技術本事,短期內是很難逼得索尼需要使出全力。
下一個十年會如何?
誰也不曾想到,只不過是短短十年,相機行業便會由盛轉衰,雖然各個大廠暫時還不愁吃喝,但未來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艱難。 佳能的社長就直言,再過五年相機行業的年出貨量會萎縮至500萬臺,恐怕到時候能撐過寒冬的企業已所剩無幾。
當下相機行業最嚴重的問題是如何找到新的增長點。在如今,普通的拍攝任務交給智慧手機就足以應對,如果不是攝影愛好者或者專業人士,根本不會選擇購買相機。消費者失去了購買相機的意願,市場失去了動力,自然無法推動廠商進行創新升級。
(手機已足以勝任多數拍攝任務)
對老使用者來說,由於產品上的創新不足,他們也沒有太多的換機意願。 正如前文所說,十年前的EOS 5DII在如今依然有人使用,而且表現還算可以,他們根本沒有動力去升級售價較高但升級幅度不高的新機型。
如此一來市場就進入了一個死迴圈,賺不到錢就沒動力升級,不升級消費者就不想買(也沒有需求),消費者不買,相機廠商就賺不到錢。
再者,如今主導相機行業的基本是日系廠商,雖然日本文化中的工匠精神被津津樂道,但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死腦筋”或者說思維僵化,也嚴重影響了相機行業的發展。
而且日企之間的默契也令人驚訝,例如佳能把重心放在人像攝影上,尼康把重心放在風景攝影上,索尼把重心放在運動攝影上,三者之間互不干涉,各自賺各自的錢。 這種莫名其妙的默契大大降低了市場的競爭動力,或許這才是相機行業熱衷於擠牙膏的根本原因(反正都有人買賬)。
歸根到底,相機產品本身的專業性,和奇怪的文化氛圍導致了行業的衰落,如果由中國人或者美國人主導相機行業,那麼這個行業肯定會有活力得多。觀望未來,相機行業的下滑已經是不可避免,未來也不可能再出現什麼增長。
而相機這種產品,也會越來越專業化和高價化,低端產品和高階產品之間的分化會更加明顯,最終變成如音像產品等超小眾市場,並由數家廠商進行行業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