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貨之人:Able Kone 金屬濾網
如果有人問你做一杯手衝咖啡需要什麼工具,估計你的第一反應是:磨豆機,濾杯,濾紙,然後是下壺,手衝壺,電子秤,溫度計,當然還有新鮮的咖啡豆。
濾紙的使用率是如此之高,以至於用濾紙都成了大家對手衝咖啡的刻板印象。但濾紙始終是消耗品,總會有用盡的一天,而你每消耗一張濾紙,就加速了一棵樹被砍掉的程序。所以,如果你是希望邊喝咖啡邊救地球的環保人士,又或者你並不關心環保,但希望能喝到不同於濾紙衝出咖啡的味道。那對你來説來自美國的Able Kone金屬濾網值得一試。
據設計團隊所說,他們每天早上都會用Chemex來衝咖啡,但有一天發現濾紙用光了,找不到其他適合Chemex的濾紙代替,於是就想著乾脆自己設計一個好看,高質量而且能持續使用的濾網,最後的結果就是Kone的誕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Kone是專門為Chemex設計的)。所以説普通人用完濾紙後會買濾紙,發明家用完濾紙會自己設計一個用不完的“濾紙”。
Kone從誕生至今已經到了第三代,第一代是一整個錐形的金屬濾網,第二代外形設計跟一代一樣,只是把濾孔調小一點,第三代也就是最新款在頂部加上了一個防熱塑料圈,把底部尖的地方削平(避免戳到人),然後把濾孔再調小了一點,所以細粉的情況是一代比一代好,具體的情況後文會説到。很多人投訴說加了個塑料圈之後沒有了之前一體金屬的那種高雅的感覺,但實際用過之後才發現一體金屬是好看,但衝完拿起來倒咖啡渣的時候燙手,加了個塑料圈之後順手了很多。
▲ 我的8杯量Chemex
嚴格上來說它只是一個濾網(雖然已經像是個濾杯了),是濾紙的代替品,所以它還會需要一個濾杯來支撐,官配是6,8,10杯量的Chemex,在Chemex上顔值也是最高的,但實際上應該可以相容其他錐形濾杯,Hario V60 02親測沒有問題,Kono Meimon我沒有所以不清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試試。
▲ 100%美國製造
產品還有一個賣點是100%美國製造和手工製作(美國人也開始玩職人謹制這套了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買到了瑕疵品,塑料圈上有幾個凹凸不平的地方,劃痕也有點多,如果是普遍情況的話這個手工製作還真是不能信任。
如果只是單純的產品介紹的話,到這裡就要結束了,但我感覺我的文章還是會有人願意去看,他們的支援給了我動力去多寫點內容。接下來,我會把Able Kone和Hario V60做一個比較,讓大家對於傳統濾紙和金屬濾網的不同有個粗略的概念。
為什麼會選Hario V60作為比較物件,第一是因為它很普遍,從剛開始接觸手衝的新人,到有很多年經驗的老手家裡都會有一兩個Hario V60,所以大家會更能體會到我在說什麼。第二是在我做了幾次試驗過後,發現在這隻豆子上最適合他們的研磨度是一樣的,都是15 中等偏細(我的磨豆機是Baratza Virtuoso,1是最細,40是最粗)。
先說一下流速,Hario V60的快流速相信大家都已經體驗過,但Kone的流速比Hario V60還要快得多。我在兩個器具(Kone&V60+自家濾紙)上用了同樣的方法測試:在Hario Buono上量了215g的水,然後以最大的水柱一口氣向中心注完,從開始注水計時,到流盡最後一滴水計時結束,V60用時27秒,Kone用時10秒。所以用Kone的話會建議中細研磨,不然很容易萃取不足。
▲ 悶蒸中
▲ 看著粉堆膨脹和冒泡是我衝咖啡的享受之一
接下來就是衝咖啡了,用的豆是哥倫比亞聖塔芭芭拉莊園日晒,中烘,特點是有明顯果香,低稠度,柑橘酸,口感非常乾淨。
Kone:12g粉,196g水,細水流中心注到100g後繞圈注至196g,用時2分40秒。
V60:12g粉,196g水,細水流繞圈注到100g後中心注至196g,用時2分07秒。
大家可能會疑惑,為什麼Kone水流如此快到真正衝咖啡時用時反而久,原因是Kone的萃取到了尾段時水會塞在底部,我之前已經做過幾次實驗發現不是研磨粗細度的問題,所以建議大家如果有同樣情況出現的話尾段可以直接不要了,一定是過萃的。
▲ Kone出品,為了讓大家清楚看到表面那一層咖啡油脂,我是一隻手拿手機打光,另一隻手拍照。
▲ V60的出品,表面非常乾淨
▲ 能分得出哪杯是Kone出品,哪杯是V60出品嗎?
Kone的出品最明顯的就是表面會像法壓一樣留下一層咖啡油脂,這也是很多人喜歡金屬濾網的原因。V60的出品香氣非常明顯,Kone的出品香氣則比較暗淡,不認真聞的話會聞不到。對於我來說口感最不一樣的地方是V60的出品稠度會比較低,也就是所謂的light body,Kone的出品會稍微偏濃一點,然後V60的出品酸味會比較明亮。打個比方的話,濾紙出品就好像是蒸餾水,而濾網出品則是山泉水。作為一個新手能告訴大家的也就這麼多了,如果有老手有其他意見大家可以積極討論一下。
▲ Kone的出品很明顯有細粉殘留
Kone的出品殘留的細粉會在最後一口尤其明顯,我個人倒是挺喜歡這種感覺的(像喝水混沙子一樣),如果介意的朋友,比較經濟的方法就是不要喝最後一口,但如果你是那種“自己衝的咖啡最後一滴都要喝完”的人,你可以買個細粉篩在衝之前先把細粉過一遍,又或者網上有人試過在Kone下面墊一層濾紙(我是覺得這個方法有點意味不明)也可以試試看。
最後説說保養的問題,濾網畢竟不像濾紙可以用完就扔(當然如果你有錢的話就可以),適當保養很重要不然濾孔會塞住,建議每次用完之後仔細洗一洗,定期用小蘇打+水把油脂泡掉。賣我豆子的烘焙商一直在用Kone,他試過用洗潔精和不用洗潔精其實效果沒多大不同,但用了洗潔精之後洗潔精的味道會留在濾網很久,所以在此不建議大家用洗潔精清洗。
總體來説,這款濾網非常適合不想過多消耗森林資源的環保鬥士/喜歡保留每一滴咖啡原始風味的人/喜歡喝到咖啡油脂但又覺得法壓完全沒有藝術感可言的人/有錢人。
如果讓我給Kone打分的話 (總分10分,1分最低,10分最高)
外觀我給7分,塑料圈做工有點糙且影響美感。
實用性我給8分,理論上來説保養得好可以用一輩子,而且又能為環保貢獻一份力量。
價效比我給4分,對比其他金屬濾網來説真的有點貴了,按照Chemex濾紙一盒100張23加幣來算,用400次大概可以回本。(而且這款濾網還有18k金限量版,價格是普通版3倍不止)
最後的最後,不知道大傢什麼時候會看到這篇文章,但在海外的流浪人在這裡祝大家新年快樂,事事順利。
請大家多多關注我的部落格:coffeelu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