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為全能的居居設計師女鬼
-- 不僅設計稿要五彩斑斕的黑,連設計稿裡的文案也要兼顧通俗易懂和高階大氣上檔次
以下是上司和設計師的一番對話
上司:ps會嗎?
設計師:會
上司:ai熟練嗎?
設計師:還行
上司:ae會操作嗎?
設計師:會一點點
上司:那正好,把這個專案週期裡涉及到的文案設計一下
啊 啊啊 黑人問號臉???
多希望自己可以左手拿著adobe全家桶,右手拿著除了adobe全家桶之外的所有技能,是時候去找我的靜靜談談心了。
話說最近小編學到了一個新的、跟文案相關的詞彙-體驗編寫師
初次接觸到這個詞彙,聯想到了傳說中爽翻天躺著賺錢的試睡體驗師。這兩者之間有個共同點,就是都與使用者體驗有關,都是為了讓使用產品的使用者能夠有更上一層樓的體驗。當然現在大多數人都在倡導以使用者為導向,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但是確實很多難用的軟體或者互動還是在我們生活中頻繁出現。
體驗編寫師作為一種新興的職業,現在估計只有像谷歌這些大廠才能都獨立出來,就像介面設計師、互動設計師一樣,剛開始都是由其他職能能夠兼顧的崗位先頂一下。而且像小公司,不太會願意在這些上面增加資本,還不如多招幾個前後端開發人員,提高開發效率,或者多招幾個銷售人員,把自己的app或者產品平臺賣出去。
所以可以想象的是,剛開始文案的優化部分公司會由設計師來進行。當然寫文案本身也是一種設計,只不過設計師平時處理的是影象,而現在需要在文字的處理上也花心思,好的文案和優秀的影象是相輔相成的。
如何才能寫出讓設計更出彩的文案呢?小編開啟谷歌,走過百度,帶著必應,捧著《認知與設計》,總結了以下幾點:
1. 闡述意思明確,用最少的語句表達完整。記得之前在網上看到過,如果同樣一句話翻譯成德語之後還能夠保持整體排版的優美,那就是個好文案。為啥呢?因為德語單詞都特別特別的長。小編躲在被窩裡瑟瑟發抖,還好當初德語是高考第三志願。
2. 突出重點,有序排列。大多數使用者都有閱讀反感症,感覺又可以為自己以前讀書看到教科書就想睡覺找到個理由!所以不要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堆積,加上概括性的標題,分點論述正文內容。
3. 文案之間的要留有空隙。這一點其實從微信公眾號文章的編排上也可以看出,之前有個運營前輩就跟我說,公眾號文章編輯的最重要兩個按鍵是“空格鍵”和“回車鍵”。讀者是有視覺疲勞的,所以重要的文案之間需要留有休息的時間。
4. 前後的一致性、連續性和相似性。對於這一點,經常拿來舉例子的就是不同步驟之間的按鈕要保持一致,比如按鈕樣式,提示文字。不能上一個步驟左邊按鈕是“下一步”,下一個步驟就是右邊按鈕是“下一步”。
5. 儘量不要用專業性的用語。比如在註冊某個網站時提示我“系統異常,註冊失敗”,我就會想系統異常,這是什麼異常,跟我的電腦有關嗎?是我今年本命年水逆嗎?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就會變差,當然不可能所有場景都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在不得不使用專業性用語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用親切的語言安撫使用者的小情緒。
6.少調侃使用者。比如在儲存文件的時候提示我儲存失敗了,而且是以一種調侃的語氣,那簡直是火上澆油。這個時候更需要的是關切的提示,以及最好提出相對的解決辦法。
亂七八糟說了一大推,小編要去修仙完善設計文案了,下一個輪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