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速度已經逆天,6G網路要來了?
現在全球各地的4G網路訊號都已經相繼普及,而5G網路的研發推廣也正在世界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有人預計,5G網路的正式商業化應用應該會在2019年,也就是明年正式實現,屆時美國,亞洲,歐洲和英國都將在2019年到2020年間正式邁入5G時代。
5G的出現在網路速度,容量和訊號延遲性方面的效能都有很大的提升,在物聯網,AI人工智慧和VR虛擬現實技術方面,都能夠極大的改變我們工作和娛樂的方式,也正是因為如此,包括高通,華為,三星和諾基亞,世界各大科技巨頭都對其抱有非常大的發展期望,然而在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芬蘭北極圈附近,一些研發團隊卻已經著手開始了一項超越5G網路技術的研究。
該研發團體的主要集中地為芬蘭的奧盧城區,自從昔日的移動手機巨頭,諾基亞公司手機市場崩潰以後,這座小城市就成為了許多初創公司和大型技術公司的發展搖籃,他們都希望能夠在這個曾經的技術重鎮在搜尋強大的工程師天才,組建新的技術研發團隊,而諾基亞公司也是在此建立了新的研發中心,致力於5G技術的研究發展,以及未來的6G通訊網路。

在奧盧大學舉辦的5G測試網路(5GTN)活動中,諾基亞和60家機構一起成功地完成了該項測試,而5GTN也將成為世界首款6G行動網路專案(6Genesis)發展的基石,該專案耗資2.5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芬蘭科學院是該專案的最大獨立贊助商,他們和奧盧大學電子通訊工程部一起努力致力於該專案的研發,而諾基亞,阿爾託大學和芬蘭國有研究中心(VTT)也是6Genesis專案的贊助者之一。
該專案負責人,Ari Pouttu對此表示:“奧盧大學在5G測試技術(5GTN)上的研發已經非常成熟,我們的嘗試目標是利用5GTN為基礎,進一步打造世界第一個6G網路,這或許是未來五年,甚至是十年才會真正進入人類社會生活的技術,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縮短這個時間週期,儘快的打造出新一代的行動網路。”
他還提到,目前業內人士都還不願將這些技術稱之為6G,他們認為現在的發展達不到相應的標準水平,然而實際上,6G網路的確已經在5G發展的趨勢下慢慢成型,比如,4G網路的出現完成了3G網路引發的資料革命,而6G網路也將完成5G技術的延遲性和架構轉換上的革命。

我們都知道,5G技術的普及將會讓目前的網路速度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頻譜的處理效率也會更加高效,不過早期的5G網路也只有3.4 GHz,和LTE網路的差距並不大,但有一個標誌性的區別,那就是5G還可以利用毫米波頻率來實現更高的頻譜,在這之前,人們一直認為這種頻率不適合於進行移動通訊,但是現在已經成為了5G網路的中心部件,併為未來的6G技術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這種頻譜波段的缺點是該訊號具有很低的穿透率,這意味著5G網路必須使用微基礎設施來緻密,而要達到所需的密度卻需要相當大的時間和資金研發才能實現,與此同時,5G網路承諾的超低延遲也需要重新架構蜂窩行動網路才能實現,通過目前的基礎架構,當傳送和傳輸資料時,移動裝置需要連線到基站後才能連線中心網路,而在傳回資料時也是這樣才能接收到相應的訊號,這樣的步驟對於行業內的物聯網和其他低延遲敏感型應用來說就太複雜了。
那麼6G網路又意味著什麼呢?Pouttu表示,該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時間應該為2030年,其可以提供更快的速度,更大的網路容量和更低的延遲性,早期的6G網路應該會大部分的藉助並依託於5G的基礎設施架構,增加無線電訊號數量和去中心化5G網路架構,至於速度方面,6G網路可以提供1Tbps,其sub-1THZ頻譜能夠聚焦於連線萬億移動裝置,而不僅僅是5G網路所提供的“數十億”。

AI人工智慧技術可以自動確定資料從裝置傳輸到基站以及通過網路的最佳通道,並降低延遲性,由於6G的sub-1THZ頻譜訊號在穿透性上比5G的毫米波頻譜更弱,因此這類網路部署很有可能是由建築物所有者而不是運營商構建這類6G網路,當地產擁有者建造建築,比如商場或者體育館時,他們就可以決定是否在室內搭建這樣一個6G網路,並由微運營商來進行行動網路建立和維護工作,成為連線基礎網路架構的中間人。
6G網路的研發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像6Genesis這樣的研發團隊也只是才剛剛開始,但是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6G網路應該是朝著定製化,個性化服務方向發展,在健康醫療,可持續發展能源和自動駕駛方面可以起到很大的用處,1Tps的速度,微秒級延遲和無限網路容量,利用AI部署網路和路面交通,這些都可以實現,當然了,現在5G網路都還沒有開始普及,6G網路的出現應該還有好幾年的時間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