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傳銷新版圖:數量陡增,正吞噬中國邊緣城鎮
編者按:本文來自36氪戰略合作區塊鏈媒體“ Odaily星球日報 ”(公眾號ID:o-daily, APP下載 )
文 | 昕楠、如風
出品 | Odaily星球日報(ID:o-daily)
在確認自己所參與的“福七百”專案可能涉嫌傳銷後,張蕾一家人的生活軌跡走向了無邊的黑暗。
從姐姐張琦到身邊的朋友,跟著一起投錢的人不在少數。有人拿出了自己大部分積蓄,有人則想盡一切辦法將信用卡套現,算下來,林林總總將近 30 萬。
傳銷幣多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虛擬貨幣”、“數字/虛擬資產”的旗號,行資金盤、非法集資之實。
同時,區別於線下的傳統傳銷專案,不需要限制人生自由,多帶有 地域分佈廣、參與人員多、涉及資金量巨大 等特點。
儘管此前國家曾專門針對傳銷幣的傳銷手段進行過曝光和出臺風險提示,但截至目前,傳銷幣暗流湧動、擴張依舊瘋狂。
Odaily星球日報採訪多位反傳銷人士、統計幾十家假借區塊鏈名目的傳銷專案發現,2018 年傳銷幣案件可能是 2017 年的兩倍,傳銷幣不僅捲土重來,還瞄準了諸如河南濮陽、湖南醴陵等三四線城市、鄉鎮人群。
像張蕾這樣的受害群體也在擴大,大部分小城鎮的受害者在走進傳銷幣之前,幾乎從未聽說過虛擬貨幣、區塊鏈等字眼。而傳銷幣團隊則無孔不入地輸出暴富誘惑、販賣成功學焦慮。
虛擬貨幣列車開向暴富? 卻因傳銷幣三次輕生
張蕾從來沒有想過姐姐會因為傳銷幣而作出輕生的舉動。
在接觸“福七百”之前,姐姐張琦曾經在哈爾濱一所正規學校做老師,一家三口在 2017 年 8 月份才搬進了新房。而在接觸傳銷幣之後,一切都變了。
一開始,平臺以購物返利的手段吸引使用者入場,交納一定數額的入門費,通過拉人、消費、投資等方式獲得積分收益,後來還開出了買車返貸等優惠條件。
最後,宣導將平臺裡積分轉成其他虛擬貨幣,她們緊接著就把平臺裡的積分以 10:1 的倍率進行了轉換。
“但沒想到,被套在了裡面了,都走不出來了。”據張蕾介紹,“福七百”後面又推出一個虛擬貨幣在去年 9 月 11 日開盤,但開盤不到兩小時,就關閉了交易。不久後,專案方涉嫌傳銷的傳聞就鋪天蓋地的傳來了。
據張蕾介紹,這時候,張琦已經通過信用卡套現等方式投入了近 13 萬元,再加上通過該平臺貸款買車,一共有近 20 萬的投入。
無奈之下,張琦只得將家中唯一一套房產變賣,以補貼還貸款資金。張蕾回憶,這時候姐姐的心態已經特別不行了。
10 月 26 日,張琦在家中服藥輕生。她用1斤多的白酒泡了一整瓶(近 100 片)艾司唑侖(編者注:一種安眠藥),從不喝酒的她一口氣全吃了下去。4 個小時後,張蕾和家人發現了不省人事的張琦,隨即將她送醫。
連續搶救 8 個小時後,張琦被救了回來。
但從死神跟前回來後,張琦陷入了極端的抑鬱情緒中。張蕾透露,後來姐姐還有過兩次輕生念頭。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走出傳銷幣帶來的陰影。
據多位被捲入傳銷幣騙局的受訪者回憶,之所以覺得自己參與的傳銷幣專案可信度高,除了其宣傳的高收益外,還多次受到了專案團隊線下運營的矇蔽。
傳銷幣悄然走向邊緣城鎮
如果說線下宣講招商、地推路演是傳統傳銷玩膩了的伎倆,那麼在幣圈傳銷團伙中,上演的則是一出又一出故技重施的把戲。但依舊有願者上鉤。
2018 年 5 月 1 日,福七百專案去往黑龍江大慶喜來登酒店中進行過招商宣講,據張蕾回憶,當時參會人數多達 300 人。
胡鑫也和張蕾一家有過同樣的經歷,胡鑫是土生土長的河南濮陽人。用胡鑫的話來說,他從沒想象過,傳銷幣的專案也能跑到濮陽來騙人。
那也是一場披著宣講招商外殼的“拉人頭”大會。
“每個人都帶幾個新人去,現場交錢的人多了去了。”胡鑫回憶,當時在濮陽的宣講會上,傳銷幣專案方在臺上用高收益、返利等條件進行宣傳,下面坐的幾乎都是新人,宣講後不久就有人上了鉤。
胡鑫也往這個專案裡投了錢。胡鑫並非第一次接觸傳銷幣專案,在這之前他對虛擬貨幣已有一定了解。他想著,早期專案一般應該都不會有太多的問題,於是跟著入了場。兩個月後,他才發現,專案方宣講的高收益、按時返利都是空頭支票,在返利 2000 元后,胡鑫再也沒收到專案方打來的返利費,自己投入的 1 萬元也打了水漂。
Odaily星球日報梳理髮現,幣圈傳銷團隊近一年多來有從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向三四線、邊緣小城市擴張的趨勢。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為案由,“虛擬貨幣”為關鍵詞搜尋傳銷幣相關案件,從案件的地域分佈情況上看,傳銷幣案件分佈相對分散,湖南、廣東、江蘇、山東、廣西等地均為高發地帶,其中湖南省涉及的案件數量最多。
(資料來源於:中國裁判文書網)
位於湖南省醴陵市東南部的東富鎮就曾陷入過傳銷幣維卡幣的瘋狂之中,維卡幣的第一案在此生成。東富鎮距離市區不到 20 分鐘車程,且是南鄉片中相對富裕的縣城。很難想象的是,這裡曾有 140 人蔘與過維卡幣的傳銷活動。
北青報深一度對東富鎮報道中就曾提到,有人靠維卡幣掙錢的訊息傳出後,一時間激起了大家的投資熱潮。從鄰居到村幹部,一時間,街頭巷尾裡只要有點閒錢的人都對維卡幣躍躍欲試。
鏈法律師團隊郭亞濤也有類似的梳理:“在地域分佈上,涉案高發區域是兩廣地區、兩湖地區、江浙地區。在這點上,跟傳統的傳銷相似度很高。”
鏈法律師團隊龐理鵬則透露,傳銷幣案件涉案地區中,2018 年度的前三名高發地區是湖南( 28 起)、廣東( 18 起)、江蘇( 14 起),其中,僅湖南株洲縣一年作出判決的傳銷幣類案件就有 12 起,主要是維卡幣系列案件。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新聞報道等資訊,Odaily星球日報對部分傳銷幣進行了盤點,發現,被統計的傳銷幣案件,大多在全國多箇中小城市活躍,一般涉案人數多、涉案金額巨大。
(注:盤點內容僅涉及部分傳銷幣專案,非全部傳銷幣專案。)
而對於傳銷幣團隊的下沉,在反傳銷領域工作 12 年的李旭也有自己的觀察:
“以前大多都是在大城市裡面搞,大家都是很高調很公開地去融資,在高檔酒店、會場裡宣傳,找名人站臺。但現在大城市管理嚴格了,媒體曝光、打擊多了,他們都不敢了在大城市裡搞了,所以就轉移到了小城市。”
李旭認為,小城市的法律監管相對滯後,加之這些地區普遍存在資訊差異,很多人對傳銷幣的瞭解不多,防範意識較弱。
傳銷幣的下沉現象的背後,意味著什麼呢?
“全國這麼多中小城市加起來,(傳銷幣)能夠拓展的市場更大了,也只會蔓延得更廣。”李旭說。
幣圈傳銷勢力盤踞,勢力洶湧不斷
連續 12 年關注傳銷行業的經驗告訴李旭,傳銷幣是在 2015 年左右逐漸繁榮的。這期間,如五行幣、普銀幣等各種披著虛擬貨幣外衣的傳銷幣在市場中自由生長。
“2016 和 2017 年是傳銷幣的高發期,那時候網路傳銷裡,很大一部分是傳銷幣。”李旭說。
Odaily星球日報查閱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為案由,“虛擬貨幣”為關鍵詞,一共有 280 個案件,其近幾年的增長趨勢與傳銷類案件的增長趨勢基本趨同。
(資料來源於:中國裁判文書網)
“2018 年法院已作出判決的案件僅 139 起,可能還會有相當一部分目前在偵查、審理。2018 年的數量,將可能是 2017 年的兩倍。”鏈法律師團隊龐理鵬認為,傳銷幣的案件不僅是連年遞增,而且還是呈現“陡增”的趨勢,這與 ICO 熱潮和區塊鏈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密切相關。
牛市的瘋狂的確造成了大量傳銷投機團隊入場,但即便行業再涼,傳銷勢力依舊無孔不入。
12 月 4 日,早期網路紅人羅玉鳳在其 982 萬粉絲的微博釋出了一條有關“ BHB 持倉分紅”專案的廣告。不久後,有媒體爆出,鳳姐此番站臺的 BHB 持倉分紅或有涉嫌傳銷、非法集資風險。
這並非鳳姐第一次站臺虛擬貨幣。有細心觀察的網友觀察後揣測,鳳姐可能早就把賬號賣了,站臺哪個幣種事實上都不代表她本人的投資建議,廣告主看中的,可能是她賬號裡 982 萬的粉絲。
一些早期就入場傳銷幣的老牌傳銷幣勢力,正在近期逐漸甦醒。俞凌雄就是其中之一。
在區塊鏈熊市到來之前,在現實世界裡兜售成功學的俞凌雄曾多次為傳銷幣站臺。有媒體報道稱,俞凌雄從 2 月以來平均每個月發一個幣。與俞凌雄本人密切相關的數字貨幣幸孕鏈、黃金鍊、永珍幣、黃金鍊、菠菜幣等除了上所即暴跌外,還均被網友指控“有疑似傳銷幣風險”。
熊市到來之後,俞凌雄在幣圈不再如往常一樣高調了,有人猜測,俞凌雄可能暫時退出了幣圈舞臺。但事實上,俞凌雄在其近期的一次粉絲線上見面會中透露,自己當前仍舊活躍在區塊鏈領域。
1 月 9 日,有媒體爆料,俞凌雄攜 STO 專案“柬埔寨中央金融集團”再度殺回幣圈。有人對其專案研究後評論稱:玩的還是擊鼓傳花的傳銷遊戲。
與此同時,除了幣圈,傳銷勢力也在探索區塊鏈世界裡的小風口——DApp。
一位不具姓名的 DApp 早期開發者向 Odaily星球日報透露:“ 11 月份的時候,我意識到,真正的那種大型傳銷組織開始拋棄數字貨幣,轉而擁抱區塊鏈遊戲了。一些能夠做出百億 P2P 專案的傳銷團隊,正在擁抱區塊鏈遊戲應用。”
眼下,傳銷幣勢力依舊盤踞在區塊鏈領域,甚至不斷將魔爪伸向小城鎮中蔓延。我們能做的,或許只有在一片混沌中擦亮雙眼,繼續前行。 (注:本文中的張蕾、張琦、胡鑫均為化名)
(我是odaily星球日報記者昕楠,區塊鏈諮詢交流、爆料請加微信:m1597829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