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大跌14%,國產手機還能趕超三星嗎?
1月28日,市場調研統計機構Canalys釋出了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銷量報告。
根據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市場智慧手機整體出貨量僅3.96億部,相比2017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大跌14%,降至2013年來最低水平。
中國智慧手機市場作為國產手機廠商的後花園,此次總體出貨量大幅下跌,讓外界開始擔憂國產手機廠商的發展趨勢。
特別是號稱要超越三星的華為,在全球智慧手機增速放緩的態勢下,該如何擴大自身銷量?
手機廠商缺乏創新,使用者持觀望態度
2018年是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衰退最嚴重的一年,Canalys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市場智慧手機出貨量下降除開手機更新週期放緩之外,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成為重要因素。
除開外部環境影響,中國智慧手機市場接近飽和,功能機使用者完成迭代,智慧手機潛在人口紅利下降也是市場增速放緩的原因之一。
同時,2018年國產智慧手機市場發展創新也較為緩慢,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縱觀2018年,手機廠商執著於全面屏表現形式、比拼拍照實力和提升手機續航能力。
相比2G時代跨向3G時代、4G時代的巨大變革,2018年手機廠商在原有的技術上進行升級,各大品牌之間的手機標籤趨於一致,使得使用者缺乏足夠的換機熱情。同時,5G技術迅速發展,不少廠商將2019年定為5G元年,使得2018年下半年有換機需求的使用者,更多的持有觀望態勢。
三星毫髮無傷,華為如何成為世界第一
隨著出貨量銳減,2018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呈現巨頭化趨勢。華為、OPPO、vivo、小米和蘋果,五大手機廠商佔據88%的市場份額,小眾廠商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得益於營銷策略和產品體系優勢,華為在2018年市場整體下滑的大環境下,國內市場全年出貨1.05億臺,同比提升16%,以27%的市場份額,穩居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第一品牌。
相比華為的迅速發展,蘋果手機則是國內主流手機品牌中最慘淡的一位。2018年,在中國市場蘋果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13%,市場份額跌至9%。
對於蘋果在中國市場的下滑,外界普遍認為新一代iPhone超高階定價策略,是蘋果總體出貨量同比下滑13%的主要原因。
1月30日蘋果釋出2018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後,庫克正面迴應“價格確實是影響 iPhone 銷售的一個因素”,並許諾在2019年會調整 iPhone 的定價。
三星作為世界第一大智慧手機品牌,在中國市場出貨量下滑的局面下,受到的影響反而是微乎其微。
根據資料顯示,2018年三星手機全球總銷量3.14億部,其中中國市場出貨量不足500萬,僅佔總體份額2%。對於三星手機來說,縱然完全失去中國市場,華為2018年2.08億也難以威脅三星世界第一的位置,華為想要挑戰三星,主戰場仍舊是在海外市場。
海外市場,三星統治力正在下降
在超越三星這件事上,現階段華為最大的優勢是5G技術方面的儲備。
不久前,高通公佈了自身5G專利收費標準,產品價格2.275%-5%的專利費用,對於手機廠商來說並不是一個很低的成本。三星作為利潤率僅次於蘋果的手機廠商,為了保障自身利潤極有可能將這一費用轉嫁給消費者,從而導致手機漲價。
不僅是中國市場,在全球範圍內智慧手機的定價策略,一直是影響產品銷量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隨著印度、非洲等發展中國家逐漸顯露出智慧手機消費潛力,價效比因素將成為手機廠商海外拓展的重點。
以印度市場為例,印度2018年的手機出貨量為3.3億部,其中智慧手機佔比僅44%。巨大的增長潛力讓三星手機及早在印度市場展開了產品佈局,然而從2016年開始,隨著中國手機廠商的進入,三星手機在印度市場的份額一直聽不不前。
2017年三星手機佔據印度市場24%市場份額,小米手機當時市場份額僅為19%。但一年過後,小米憑藉價效比策略,市場份額增長至28%,而經過一年發展,三星手機市場份額仍舊維持在24%。過高的定價和較低的收入水平,使三星在印度面臨和蘋果手機一樣面臨“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雖然現階段,三星在印度市場最大的對手是小米,但從增長速度來看,2018年華為榮耀在印度市場增速高達183%。較晚進入印度市場的華為,反而成為除了國產廉價品牌傳音(Tecno)之外,增長速度最快的智慧手機品牌。
在上一場3G跨向4G的技術革命當中,三星在中國市場淪為邊緣化品牌。如今5G時代所帶來的技術革命,不亞於3G跨向4G時代,而在這場變革中,手握5G技術專利的華為,在拓展新興市場方面有著天生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