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雙創時代這些“風口”行業的高亮時刻
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報道:行業起落的背後,是資本的選擇和助推。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2014年9月,“雙創”時代序幕正式拉開,隨後,創業在中國的土地上變成了一門紅極一時的“時尚”。
近三、四年來,創業的風口就像龍捲風一樣變幻莫測,席捲了整個中國,而創業者也跟著龍捲風的方向追逐。閃爍的聚光燈下,一些熱門行業被媒體、輿論推送到了風口浪尖,又反向推動了資本的關注。有一位投資人說:看到一個創業團隊,2014年做手遊,2015年做O2O,2016年做VR,2017做人工智慧,2018年做區塊鏈……
進入了2019年,今日的創投市場“寒風凜冽”,中國創投行業從起步期進入了成熟調整期。行業起落的背後,是資本的選擇和助推。
資本——這個幕後英雄,他操控大局,決勝千里之外,運籌帷幄之中,見證行業更替的創投史。
盤點雙創時代這些“風口”行業的高亮時刻,或許能讓我們更清楚地看清資本力量變化的可循之章。
區塊鏈
區塊鏈一天,人間一年。
2008年,一場社會實驗開始,中本聰帶著比特幣和區塊鏈出現。十年間,伴隨著比特幣和區塊鏈發展的不同階段,極客、礦工、投機者與小白不斷湧入,留下暴富、神話、騙局、信仰、革命等關鍵詞。
伴隨著比特幣和數字貨幣價格的暴漲,雙創時代的區塊鏈領域受到大眾的關注,變成投資以及創業的風口。CVSource投中資料顯示,2015年,區塊鏈融資案例數為6個,融資金額總數為10.49 US $M,2016年融資案例數翻了6倍,總額成為前一年的10倍,達到103.76 US $M。
進入2017年和2018年,區塊鏈各路玩家紛紛進場,2018年的融資案例數成為2015年的30倍,而融資總金額達到了300倍。

資料來源:CVSource投中資料
在上述數字當中,全球最大礦機位元大陸在2018年總計融資1740 US $M,成為當年融資的“極端值”,同時它衝擊港股IPO,一度掀起區塊鏈投融資熱潮的頂點。
然而,到了2018年年中,數字貨幣市場市值折半。
到了年尾,冰凍三尺還不夠,比特幣跌破 6000 美元支撐位後一再下探,小幣種呼啦啦成片歸零,一批Token fund 投資未捷身先死。
進入2019年,位元大陸等三家礦機商香港IPO被拒之門外,港交所主席李小加在達沃斯世紀經濟論壇上回應稱,其不符合“上市適應性”的核心原則。無論是此前吸金的礦機業務,還是想要轉型的AI業務,三家加密貨幣礦機商均無法滿足“上市適應性”。
區塊鏈投融資在短短一年光景上演了一場舉國矚目的“冰與火之歌”。而這出“冰與火之歌”的背後,資本的參與軌跡已經被清清楚楚地記錄了下來:
投中研究院的《2018年區塊鏈投融資報告》顯示,2015年以前,主要的投資大多集中在與比特幣相關的企業中,比如礦機晶片、交易平臺、支付匯款、錢包服務等相關企業。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在了區塊鏈技術研發及行業應用上,推動了包括交易後清結算、智慧合約、供應鏈、物聯網、醫療、身份認證、資料存證、資料分析等領域的發展。
接下來,是政府資金的入場:2017年起,數十支市場化母基金和引導基金宣告成立;2018年新設區塊鏈母基金和引導基金的數量及頻率明顯加快。
作為技術驅動型行業,目前區塊鏈底層技術仍然處於探索階段,距發展成熟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區塊鏈大型應用的開發與落地,短期內難以達到一定規模。由此,頭部VC/PE機構對待區塊鏈投資保持有高度的理性,在專案的選擇上也相對保守。
從“炒幣”中剝離出來的區塊鏈投資,在刺骨的資本寒冬中已經逐漸歸於理性。
共享單車
涼了的共享單車,只是過去數年來風口轉換的一個典型縮影。
“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數年前來自雷軍的這句哲言,無疑是曾經那個風口創業時代的最好雞血。無數“風口創業者”跟隨週期浪潮奔襲,試圖分取一杯羹。在“共享單車”這個巨大的風口上,曾經在網路上出現“單車顏色都不夠用”的笑談。
進入2018年,摩拜和ofo分別以不同方式結束了共享單車之爭:摩拜“賣身”美團,而ofo陷入資金危機。在業內人士看來,共享單車是2015年以來資本和熱錢推出來的一條賽道。由於門檻低、成本高、客單價天花板過低,它並不是一門容易賺錢的好生意,卻能帶來巨大流量,成為萬眾矚目的“風口賽道”。
根據CVSource投中資料顯示,2015年共享單車的融資案例數僅為4個,融資總額為6.19 US $M,而到了2016和2017年,融資案例數分別稱為最2015年的5倍和8倍,融資總金額更是達到了78倍和590倍。
資料來源:CVSource投中資料
而當風口過去,以資本助推的迅速擴張終將畫上句號。1月23日,美團聯合創始人、高階副總裁王慧文釋出內部信,宣佈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團APP。而曾經傲嬌的ofo創始人和CEO戴威,也在這個冬天說出了“跪著也要活下去”——過去兩年來最大的風口之一“共享經濟”黃粱一夢,驀然初醒。
兩大巨頭的鬥爭告一段落後,後來者——哈羅單車以“包抄”之姿為共享單車行業注入新的力量。上述共享單車融資的統計資料中,哈囉出行獲得了10億美元融資,成為2018年共享單車領域融資的“極端值”。
哈囉出行避開跟摩拜和ofo兩家的競爭,相對於激烈的“強對抗”戰術,哈羅單車創始人楊磊更看重怎麼把這門生意“持久地做下去”。
理性的資本總能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浪潮中發現價值。參與投資的GGV管理合夥人符績勳談到投資哈囉出行的考慮時表示:“哈羅一開始就把單車的運營考慮得很清楚,包括如何定位、如果運用電子圍欄更好的管理車輛等。這與其他家在產品和運營商簡單粗放的樂觀都有所不同。”
“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ofo和摩拜”創始人楊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哈囉出行“已經沒有必要再隱藏野心”。這個從二三線城市包抄而來的共享單車領域最大的“攪局者”,眼下似乎唯一要突破的只剩一線城市。
或許,“共享單車的風口”只是一個偽命題,在這個大起大落的共享單車賽道中,穩健的專案依然活得了資本的青睞。
電子商務及O2O
電子商務和O2O幾乎是中國創投領域的“開山鼻祖”。
2018年的電商產業,吸引了中國網際網路領域最多的明星企業在這個廣袤的戰場展開角逐,上演了一場教科書式的商戰案例。
阿里巴巴作為領先者,為了捍衛自己的領先優勢嚴防死守;京東作為挑戰者,在正面戰場持續進攻;拼多多利用微信社交網路與“五環外市場”的無爭地帶,從側翼包抄進入主戰場;蘇寧線上、線下結合,使盡渾身解數留在核心競爭者的位置;網易嚴選、雲集與小紅書們則避開巨頭優勢,分別在精選電商、會員電商與社群電商等細分市場搶得一塊陣地。而唯品會與噹噹等昔日的明星電商企業們,則在新的競爭環境下束手無策,逐漸沉淪。
在此精彩角逐的背後,讓我們來看一組資料:根據CVSource投中資料顯示,電子商務以及O2O領域在2015年融資案例數為885個,成為雙創時代該領域最高點;而進入了2018年,融資案例數雖然減半,而融資總額是2015年的1.5倍。據投中研究院的報告顯示,縱觀2018年,同屬網際網路細分領域中,電子商務領域位居融資數量及融資規模Top1。
資料來源:CVSource投中資料
在這一組資料當中,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2015年-2018年,美團每一年都成為當年融資冠軍。
電子商務重點案例(融資額最高或與最高接近的企業),資料來源:CVSource投中資料。
2018年9月,美團上市。
10月30日,美團迎來了上市之後的首次組織架構升級,繼續加強建設自身以“吃”為核心的超級平臺。將戰略聚焦Food+Platform,以“吃”為核心,建設生活服務業從需求側到供給側的多層次科技服務平臺。
而美團本身也成為了頗受關注的“投資者”——除了“買下”共享單車玩家“摩拜”成為近期的明星案例而外,目前,美團在餐飲產業鏈的上下游,已經投資了近30家企業,其中就包括易酒批、美菜、鏈農等5家餐飲供應鏈公司,石川科技、天財商龍和食為天科技等餐飲軟體廠商。
電子商務,這個最早見證中國創投市場沉浮的領域,在已經到來的未來,又會如何書寫歷史?
人工智慧
新一年的達沃斯論壇,人工智慧依然是熱門議題,一直關注人工智慧的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又在此領域添加了新的職務——世界經濟論壇成立人工智慧委員會,李開復任聯席主席。
值得一提的是,在趕赴達沃斯之前,李開復近日一直在跟他人做人工智慧方面的交流,其中包括著名歌手Will.i.am。提及這一情況,李開復笑稱,經過跟這些人交流,很確定人工智慧的浪潮是在席捲全世界,“如果我們RAP的歌手都已經創人工智慧獨角獸公司了,表示需求肯定是存在的。”
從CVSource投中資料的顯示來看,人工智慧似乎在“雙創時代”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的表現:除2016年的融資總額小幅回撥而外,人工智慧領域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到2018年,整個領域的融資金額已經達到了2015年的5倍。
資料來源:CVSource投中資料
李開復作為投資領域的明星,對於媒體而言依然擁有報道的吸引力,然而,仔細深究下來,整個AI的風口期似乎已經過去了。
比如,在2017年C輪融資統計表中,最亮眼的“超大額”融資人工智慧已經佔據了大半壁江山:蔚來汽車10億美元,商湯科技4.1億美元+15億元,小鵬汽車22億元,曠視科技4.6億美元,明碼生物科技2.4億美元,七牛雲10億元,寒武紀1億美元,依圖科技3.8億元,雲知聲3億元,碼隆科技2.2億元……
2018年同樣如此,AI各個領域的頭部企業,都拿到了一輪甚至兩輪以上的鉅額融資。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推想科技、優必選、奧比中光、信析寶、思必馳、寒武紀等等都拿到了鉅額融資,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除此之外,海高通訊被18億高價收購,車音網以16.68億併購,騰訊12.66億戰略投資東華軟體,特斯聯獲得12億重新整理AIoT領域單輪融資紀錄的高額融資……
投中資訊CVsource的資料清晰地印證了這一點。在2018年整體投融資案例之中,C輪、D輪、戰略投資、上市及上市之後的佔到了整體投融資案例548項的13.3%。
大量看起來增加到人工智慧領域的資本,實際上被相對集中地投放到了中後期的AI專案中,相同領域的早期專案已經日愈趨冷,乏人問津。
AI賽道的頭部被投企業商湯科技本身也成為了“投資方”。2018年,商湯密集投資了51VR、禾連健康、蘇寧體育、影譜科技、特斯聯等多家垂直領域的企業。
“商湯已經是一家盈利的企業,可以依賴於自身的資金儲備,持續造血,不需要過度依賴資本。我們還在一輪輪融資,更多地是為了用投、融資打通產業鏈相關方與核心利益方的關係。”商湯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徐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到,“我們所有的投資人,目前得到的回報都遠超他們的平均回報率,我們已讓所有投資方賺到了大錢。”
資本的瘋狂湧入人工智慧行業,同時催生了大量泡沫。有投資人指出:“最近我見了一個做內衣的,也說自己是人工智慧的企業,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現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泡沫化特別嚴重。”
有投資人認為,“2019年,人工智慧泡沫即將破裂”。事情真會如此嗎?
AR/VR
從2012年穀歌推出GoogleGlass開始,在無數投資人眼裡,AR/VR這項新興科技被預測蘊含了千億規模的商機,並終將產生一個龐大的虛擬經濟體。
而在過去的幾年中,虛擬現實行業幾經波折。據CVSource投中資料顯示,AR/VR在被業界稱之為“VR元年”的2016年達到融資的至高點——全年融資案例數168個,融資總額530.14 US $M。這兩個資料到了2017年變驟減1/3,進入了2018年總資料似乎顯得冷冷清清。
資料來源:CVSource投中資料
然而,到了2018年底,AR/VR領域的融資資料出現了回升。在這當中,面向行業的To B VR/AR應用增長幅度明顯。據公開資料顯示,從已經公佈的政府採購資料來看,上半年VR/AR應用共有417個專案,總金額達到50949萬元。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個行業應用正在往B端深入發展。
風從哪裡來?所有人的答案都和電信運營商有關。
在5G進入大規模商用的前夕,5G+VR開始成為熱門的話題。作為一項基礎設施,5G包含並將最終指向一個萬億元規模的市場。相比物聯網、自動駕駛、遠端醫療等應用,VR是最先受益5G的一類終端裝置。
雖然和規模萬億的5G市場相比,VR過千億的市場規模很小。據媒體報道,從電信專家、VR的高校研究者、協會組織者、企業、投資人多方得知,可以肯定的是,“若5G這條高速公路建成,VR將是上面跑的第一輛車”。
醫療
相對於其他賽道的起起伏伏,醫療行業似乎在雙創時代成為了難得的“萬年青”。
在E藥經理人研究院和投中研究院聯合出品的《2019醫療產業投資指南》中,通過CVSource投中資料的分析發現,從2014年至2018年中國醫療產業完成融資數量由331家增長到695家,2015年醫療產業融資有過爆發式的增長,在2016、2017年融資數量、規模放緩、趨於平穩後,2018年融資數量較2017年有了顯著的提升,略有超過2015年峰值。 2018年融資規模大幅上升,同比增長79.42%。平均單筆交易額超越2015年1500萬美元,達到歷史新高1995萬美元。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新的《上市規則》正式開始執行。新規則造成的改變涉及兩個主要核心條款,一是允許尚未盈利或者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二是港交所接受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
至此,創新藥逐漸成為了醫療行業資本的“寵兒”。
從CVSource投中資料分析發現,2015年後,投資領域對創新藥的投資開始持續加碼,除2017年稍有回撥外,2018年創新藥投資數量高達157例,金額為40.64億美元。
歌禮制藥、藥明康德、天境生物、騰盛博藥分別成為了2015—2018年的融資明星,被公眾所熟知。
接下來,誰將迎來高亮時刻?
雙創時代的行業明星在資本的助推下沉沉浮浮,在媒體的關注下進入公眾的視野,他們的故事在也資料的記錄之下清晰可見。
2018年,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VCPE行業進入調整期。突然到來的資本寒冬讓經歷了“雙創時代”中國創投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而另一方面,科創板的推出引起了積極的反響,市場化母基金帶來重要發展機遇,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深圳天使母基金為科技創新初創企業帶來更多扶持,香港聯交所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同時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因此成為新經濟獨角獸的青睞之地。
行業興衰更替,資本浪潮湧動,新的歷史正在被書寫。
“投中榜”不僅見證和記錄了這些行業和企業的高亮時刻,更是記錄了每一個交易背後的參與者以及與他們相關的資料——股權交易中的融資、併購、退出;參與主體中的機構、企業、第三方、以及相關投資人。在這些清晰的資料之下,私募股權市場的資本暗流變得“有跡可循”。
深耕私募股權市場十餘年,“投中年度榜單”已成為反映中國VC/PE行業沉浮的晴雨表。2018投中年度榜單調研正在進行中,讓我們拭目以待在這個“多事之秋”的2018,哪些機構、企業和投資人將因矚目的成績而榜上有名。
本屆評選共含VC/PE機構榜、產業榜及投資人榜三大部分,其中VC/PE機構榜、產業榜以機構2018年全年的“募投管退”四大維度進行資料對比;投資人榜則以投資人近三年的“投管退”為評比維度。評選過程中,以問卷及現場訪談等形式採集投資機構及投資人真實、精準的資料作為依據,結合CVSource投中資料進行反覆驗證分析後,最終評出最佳VCPE投資機構、最佳產業投資機構及最佳投資人等重磅獎項。
讓我們一同見證這“高亮時刻”的誕生。
(編輯:王滿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