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場景無人配送分析
2018年7月,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臺釋出會上,美團攜手合作夥伴,推出了多款無人配送車。其中室內無人配送因為法律法規方面的限制較少,短期落地的可能性較大,眾多玩家紛紛入場,並宣佈完成了試運營。剛剛結束的CES上,無人配送廠商們也是熱情不減,釋出多款迭代產品,感覺外賣領域的無人配送落地是勝利在望。

普渡 好啦

Yogo 無人配送站與新一代機器人
那麼快遞場景呢,是否可以照搬外賣場景,依葫蘆畫瓢,快速落地呢?答案是不能。
首先,室內配送在快遞行業是選配,大部分快遞是樓下配送;其次,就配送到戶的整個流程來說,室內配送花費的時間也並不多,遠達不到在外賣配送流程中30%到40%的時間佔比。

快遞場景下人工配送與室內無人配送對比

外賣與快遞場景對比
對比下來,我們可以得到2個結論:
1.前期,無人配送對外賣配送人員的價值比快遞人員要大,可以快速提高配送員的效率與收入,給美團/餓了麼帶來降本增收的利潤空間;
2.落地上,室內外賣領域會比快遞領域提前1到2年;
快遞更適合的模式:
1.在地區快遞站,集中式、自動化分揀並裝入智慧箱體中;
2.有人駕駛箱式貨車運輸多個智慧箱體到園區
3.由無人配送車頭牽引智慧箱體在樓下聯絡使用者取件,或進入寫字樓進行室內配送
4.配送結束後無人車行駛到特定站點,等待有人駕駛箱式貨車,返回地區快遞站
此模式下,可以減少僱傭快遞員的數量,真正實現降本增收。而單純的室內配送對快遞行業並不能產生絕對價值,相反還會在市場培育初期消耗大量成本。
隨著L4甚至L5級別無人駕駛技術與相關法規的成熟,上面的有人駕駛箱式貨車也可以無人化,將帶來第二輪降本增收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