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程式碼來自中國,BATJ全進場,全球最大聯盟鏈“超級帳本”總舵手:中國社群正以驚人速度成長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完全沒有感受到任何的衰退或谷底”,在區塊鏈行業陷入刺骨寒冬之際,DT 君近日專訪 Linux 基金會超級帳本(Hyperledger)執行董事布萊恩•貝倫多夫(Brian Behlendorf)時,這位全球最大聯盟鏈的總舵手展現出十足的信心。
他進一步指出,”自 3 年前成立以來,我們一直處於一個非常線性前進的狀態,並持續加速、持續成長,部署更多應用,更多實驗性和概念驗證專案。”

圖 | Brian Behlendorf(來源:DeepTech)
“我經常一早起來,又發現世界各地有哪個機構、公司推出了超級帳本的專案,即便事前我們幾乎不知情”,貝倫多夫又說,譬如最近 NASA 才宣佈了正在使用 Hyperledger Fabric 來打造下一代的航空控制控制系統。而這都是因為超級帳本完全開源,任何人、任何企業,無需加入會員,無需申請,都可以自由使用超級帳本的開原始碼。
為什麼在加密貨幣泡沫破滅後,聯盟鏈仍能不受影響、持續成長?其實,關鍵在於企業需求。
過去幾年,以比特幣、以太坊為首的(public blockchain)一派,被看好能實現真正的下一代價值網際網路,佔據了區塊鏈風口中心。但隨著比特幣行情大跌,區塊鏈行業發展大受打擊。尤其是堅持去中心化精神、不設准入門檻的公有鏈,技術突破現陷入瓶頸。
相較之下,在開放和去中心化程度有所限縮的聯盟鏈(consortium blockchain)一派,則展現出令人期待的成熟化態勢。
各大聯盟鏈近來動作頻頻,包含制定標準、推出落地應用,讓市場格局逐漸成形,也為各行業應用區塊鏈奠定了重要的底層架構基礎,促使企業界明顯對區塊鏈產生真正的興趣。普華永道(Pwc)在 2018 年調查就發現,84%的全球企業正在應用區塊鏈技術,且其中四分之一已處於試行(pilot)或採用(fully live)階段。

圖|四分之一全球企業已處於試行(pilot)或採用(fully live)區塊鏈技術階段(來源:Pwc)
從 Hyperledger、以太坊 EEA,到 R3 Corda 與摩根大通的 Quorum,各大聯盟鏈各自有其訴求,發展途徑不完全相同。但若從聯盟最重要的核心——社群來看,則超級帳本已堪稱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聯盟鏈體系。
創立於 2016 年的超級帳本,是一個為了提高跨行業的區塊鏈技術的開源合作專案,由 Linux 基金會主導管理,也是目前 Linux 基金會旗下超過 70 個開源組織中增長最快的專案。
1 月 30 日,超級帳本甫宣佈新增 8 家成員,目前總會員數已經超過 260 家,並涵蓋金融、銀行、物聯網、供應鏈、製造、網際網路和科技產業,以及政府機關與學術機構等。其中,包含中國網際網路四大巨頭 BATJ,即百度、騰訊、阿里、京東在內,有將近 2 成會員都來自中國。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公司有不同的背景,而且地理分佈也非常廣泛”,貝倫多夫強調,因為成員來自眾多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國家,可以讓超級帳本社群生態更為繁榮。
他說明,超級賬本的軟體都是由社群開發,所有的技術都來自於開發者。我們把這個大家庭稱為”溫室”(greenhouse),這個溫室會提供各式各樣的工具和資源。目前已有 FABRIC、SAWTOOTH 等 12 個商業區塊鏈框架和工具,從數字身份認證到智慧合約語言,最近還加入了供應鏈架構。

圖|超級賬本溫室已有 12 個商業區塊鏈框架和工具(來源:超級賬本)
中國開發者社群規模正以驚人速度成長
不僅如此,貝倫多夫對 DT 君表示,中國的開發者社群規模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
“超級賬本 Fabric 有 20% 的程式碼都來自中國”,貝倫多夫說,”去年最後一個季度,又有很多新成員加入。通過這些公司名稱就可以看到超級賬本參與成員的廣度和深度。其中很多公司來自於中國。”
他指出,這反映出中國開發者已是超級帳本生態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包含騰訊、百度、阿里雲、華為以及其他一系列中國企業,都在使用超級賬本的服務。

圖|超級賬本已有眾多成員來自中國(來源:超級賬本)
舉例來說,國內最新的大型案例是由中國民生銀行牽頭、加上中行、中信、蘇寧銀行等大行聯手打造的信用證平臺,建立了全球的信用證網路,並創下上線第一天就處理超過 1.5 億元信用證的好成績。
話雖如此,中國本土的聯盟鏈平臺如金鍊盟的 FISCO BCOS、眾安鏈(Annchain)等,近來也正急起直追,積極要鞏固國內市場。若由過去網際網路時代的經驗來看,儘管超級帳本等國外聯盟起步較早,但本土企業在經營國內市場方面仍有地利優勢,更能貼近國內監管環境與行業需求,不無反超的可能。
對此,貝倫多夫對 DT 君表示,希望中國的聯盟鏈、當然還包含中國的企業與監管者,都把超級帳本視為一種可以運用、可以參與打造的全球性技術。”我們樂於看到與中國本土的聯盟有更多合作的機會”,他說。
但具體來說,超級帳本該如何保持領先優勢?未來一年又是否有什麼目標?貝倫多夫強調,超級帳本的發展目標是由整個社群決定,Linux 基金會的目標就是持續壯大社群。
企業級區塊鏈市場已初步成形,將進一步展開競合
因此 Linux 基金會今年一大重點目標,就是推動開發者認證與開發培訓專案。譬如 3 月初,Linux 基金會就將在香港舉行首屆的超級賬本開發者特訓營,讓參加的開發人員、軟體工程師、專案經理等,可以學習如何向超級賬本貢獻程式碼的技巧,與社群深入交流。
從這些計劃不難看出超級帳本鎖定耕耘企業市場的企圖。包含系統化的培訓專案、標準化的資格認證,說穿了都是意在協助讓更多更多企業可以更容易地對接超級帳本,解決包含該如何部署、該如何取得技術協助、該如何找到合格的開發者等問題。
在歷經過去幾年發展,企業級區塊鏈市場如今已來到初步成形、將進一步展開競合的階段,這也是各大聯盟鏈的兵家必爭之地。
對於目前仍在觀望、尚未採用區塊鏈技術的企業,貝倫多夫建議,從行業類別的角度來看,如果你的業務與註冊、認證、數字身份高度相關,如果你是一家金融機構,有許多資金流動,那麼現在就應該儘快加入,儘可能參與行業結構、市場秩序的制定。
而如果是從企業規模來看,他進一步分析,如果是小微企業,或許仍可選擇等待。如果是中型公司,則應該做些明智決定。至於大型企業,那麼現在就應該開始著手進行一些專案了。而若你是飢渴的初創公司、希望在未來幾年後佔據有利位置,那麼就應該將區塊鏈視為核心規劃。
貝倫多夫認為,未來每個細分行業的產業鏈中一定都會有一個以上的環節會採用區塊鏈的技術,你可以選擇當晚期採用者,等其他人將所有問題都解決後再加入。”但如此一來你很可能只能成為參與者,無法成為制定規則的人。”
“2019 年我們聽了足夠多的虛假的繁榮或者炒作的資訊,也在思考我們未來應該去哪裡”,貝倫多夫日前在出席《麻省理工科技評論》、DeepTech 深科技聯合主辦的”全球新興科技峰會”時這樣表示。
但無論如何,這位曾被《紐約時報》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區塊鏈領袖”的全球最大聯盟鏈總舵手仍堅持,”這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行業,從這裡到我們最終的目標還有一個很長的路要走。可能我們需要找一個最小的可行性方案,幫助我們實現未來真正全球分散式的商業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