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挖角高通、英特爾,在印度組建終端晶片團隊

撰文 | 四月
谷歌自研晶片已經不是新聞,其面向雲端伺服器的AI晶片已經進入到第三代。該AI晶片稱為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s,專為人工智慧訓練和推理晶片設計。隨後,亞馬遜、Facebook和微軟等擁有龐大資料處理需求的科技巨頭紛紛效仿,主要是針對伺服器端的提速。
面向終端,定製級的AI晶片主要用於裝置廠商進一步整合軟體和硬體方面的設計能力,推出更具差異化和競爭力的終端裝置,同時擺脫對於傳統晶片廠商,如英特爾、高通的依賴。
兩年前,Pixel 2釋出會現場,Google展示過其首款晶片。兩年過去了,這背後的進展和路徑如何?

Pixel Visual Core在Pixel 2中首次亮相,是Google首款定製晶片。
據路透社報道,谷歌在印度班加羅爾成立了新的晶片團隊gChips。根據領英資料,“gChips”目前已僱傭16名工程師和4名招聘人員,包括來自英特爾、高通、英偉達和博通等傳統晶片製造商的工程師。目前,招聘和擴張仍在進行。
兩名熟悉谷歌計劃的行業高管稱,該晶片團隊的員工可能會和谷歌在矽谷的現有晶片團隊合作,對設計理念進行微調和測試,再將最終產品發給製造商生產。一名高管還稱,該團隊2019年底可能會擴張至80人。
根據公司招聘頁面,谷歌在班加羅爾招聘的晶片相關工作崗位共有13個。谷歌並未對上述招聘做出評論。
班加羅爾是印度的資訊科技中心,被譽為“亞洲矽谷”,其南郊的電子城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興建,後逐漸發展為全球第五大資訊中心。英特爾、微軟、通用、IBM、甲骨文等31家國際大型IT公司在此落戶。此外,大多數傳統晶片製造商都在班加羅爾長期擁有大量業務,因此谷歌選擇在此招募專家是有道理的。
近年來,蘋果、三星、華為等裝置製造商一直在尋找產品差異化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智慧手機領域。蘋果公司憑藉其內部晶片團隊主推的A系列SoC晶片,讓iPhone的效能與功耗比在頭部競爭中脫穎而出;三星和華為也在為此積極行動,專門為其手機生產定製了Exynos和HiSilicon Kirin SoC。
然而,谷歌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然在繼續依賴高通的Snapdragon晶片,至少在其終端裝置中情況如此。據悉,谷歌的目標是通過定製關鍵元件,創造更強大、高效的裝置,而這些關鍵元件原本來自英特爾這類公司。
如果谷歌的自研終端晶片專案得以落地,谷歌將加入蘋果,三星和華為的行列,這也意味著谷歌將比以前更緊密地整合硬體和軟體能力。
事實上,谷歌已經有所嘗試。2017年,Pixel 2推出了谷歌首款針對智慧手機的定製晶片Pixel Visual Core,它採用機器學習來加速影象處理,同時減少CPU的效能消耗。2018年,Pixel 3推出了第二代Pixel Visual Core,同時還增加了一款名為Titan M的新定製安全晶片。很明顯,谷歌在定製晶片領域有雄心壯志。
除智慧手機外,定製晶片設計還可用於具有更多特定用途的晶片。例如,谷歌如果為其路由器和智慧家居裝置構建一個晶片,可以比以前更好地分析語音命令和視訊。
此前,谷歌已經為組建晶片設計團隊挖來了不少重要人物,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前蘋果 SoC 晶片架構師 Manu Gulati。在蘋果任職期間,Gulati 是參與研發 iPhone 和 iPad 的 A 系列晶片的首要人物,他持有的專利多達 15 項,包含 Apple Pay 和指紋儲存方面,以及基礎晶片構架有關範疇。
加入Google後,Manu Gulati專為 Pixel 手機研發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