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多語言差異給UI帶來的適配影響
前言
目前越來越多App開始走向國際,開啟國際化,多語言適配問題首當其衝,
英文與中文排版有什麼不同?在做國際化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文字排版要點呢?
三種不同的字型型別
現代世界字型主要分為三種
類英文(English-like)——拉丁文、英文
高文字(Tall)——泰文、阿拉伯文
密集文字(Dense)——中文、日文、韓文

差異之處
不同語言字型上有長度、高度、對齊方式、排版方式等差異,這些差異會降低文字的可讀性、美觀度,給使用者帶來不好的體驗。
長度(length)
同一文字翻譯成其他語言後,文字長度會有變化,這與字型型別無關,
即使是同一類字型,長度差異也會很明顯,以類英文(English-like)為例:
Hello(英語)
Olá(葡萄牙語)
Hallo(德語)
Ciao(義大利語)
Bonjour(法語)

對於長度變化,設計中要注意 保留足夠的橫向空間。
高度(Height)
同一文字翻譯成其他語言後,文字高度也會變化,這與字型型別有關,同類型字型高度差異不大,不同型別則會有較大差異,設計中要注意 保留可延展的垂直空間。

長度差異通過換行的方式,可以自動解決,但是高度差異帶來的問題則需要進一步調整,比如字型大小、行間距等。
有意思的是, 高度差異會隨著字號的增加更加顯著 :相同字號的中英文,中文會比英文高很多。

所以設定行間距時,需要額外注意調整大字號的行間距,
但在UI中很少會出現字號大於20pt的大段文字,所以我們只需針對App內出現的大段文字進行行間距特殊調整即可。
標準 行間距 是1.3倍,建議設成 1.45倍,1.618倍。
對齊方式
有些文字習慣從右到左排列,比如阿拉伯語。
以Facebook舉例,當語言切換成阿拉伯語之後,整個頁面都會被映象,左右顛倒。
對於這種語言的適配其實不用擔心,因為系統會自動映象排版,我們要做的是調整字型的大小和行間距。


排版
密集文字(Dense) ——中文、日文、韓文等,每個 字元趨於正方形 ,通常是等寬的,每個字元佔用的空間都差不多, 可以進行垂直排版 ;
相對的,在 類英文字型 中,多個字元才能構成一個單詞, 趨於長方形,長度不等,空間不等,很難進行整齊的排版,且由於單個字元非正方形形狀,也
很少進行垂直排版
。
banner採集自網易雲音樂
總結
同類型文字,結構上相差不大,具有相近的排版方式,更多的是在長度上發生顯著變化;不同型別的文字翻譯之後,不只是在長度上有變化,在高度上也有變化,需要進一步調整行間距和字型大小。
參考文獻:
《西文字型》
https://material.io/design/typography/language-support.html#
翻譯:Google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