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尚能飯否?
美東時間1月29日美股盤後, 蘋果 公司公佈最新財報。財報顯示,2019財年第一季度(截止到2018年12月29日),蘋果公司營收843.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利潤199.7億美元,同比下降0.5%。
由於此前罕見地釋出了業績預警,資本市場對蘋果財報的“下降”毫不意外,每股盈利甚至超出了市場預期。財報公佈後首日,蘋果股價盤初漲超5%,並在隨後進一步擴大漲幅。
據外媒援引Wedbush證券公司分析師Daniel Ives的觀點稱,財報結果沒有市場擔心得那麼糟糕,反倒形成了“反彈”行情。國內TMT分析師付亮也認為,蘋果業績總體上依舊穩定,除iPhone外,蘋果其他產品及服務都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除中國外的幾大地區市場,營收上下波動幅度也都在5%以內。
本季度,iPhone收入同比去年下降了15%,而所有其他產品和服務的總收入則增長了19%。在硬體銷售表現不佳的情況下,蘋果急需找到另一個新故事,於是服務業務成為瞄準物件。
轉型服務公司?
蘋果公司核心產品iPhone正遭遇銷量難題。
2019財年第一季度,iPhone淨銷售額為519.8億美元,遠低於去年同期的611.0億美元。為了避免在財報中展現銷量困境,從本季度開始,蘋果選擇不再公佈硬體銷量資料。
在財報公佈後的第一時間裡,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預計,2019財年第一季度蘋果iPhone的出貨量為6590萬部,這一數字同比去年的7730萬部下降了15%。StrategyAnalytics用“令人失望”描述了iPhone的表現。
與之相對,蘋果在財報中首次公開了服務業務的收入和利潤率等資料,其中包括來自App Store、Apple Care的收入以及來自Apple Music等的訂閱營收。從2019財年開始,蘋果採用了全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對地圖、Siri和iCloud服務的遞延收益進行攤銷,而此前這些服務都捆綁在硬體的銷售額中。
這對外界釋放的訊號是,蘋果正希望向服務業務戰略轉型。
蘋果執行長蒂姆• 庫克 (Tim Cook)曾公開表示,iPhone銷量已不再是觀察蘋果公司的核心指標,公司的核心優勢是創新、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以及生態系統等。
在本季財報中,蘋果披露服務業務利潤率為63%,硬體產品(iPhone、iPad、Mac)業務利潤率僅為34%。分析師DanielIves表示,投資者低估了服務業務的利潤程度。
服務業務明顯還有更多的想象空間,但目前它僅佔蘋果總收入的13%,硬體iPhone的銷售額佔比仍高達62%。換言之,目前服務業務還不足以解決iPhone的銷售麻煩。
來源:《中國企業家》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TMT分析師付亮認為,蘋果面臨的問題早在一年前就已經很明顯了,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明顯的改觀。在他看來,全球智慧手機市場趨向停滯,競爭對手從低端到高階產品都在積極佈局,蘋果缺少低端產品競爭力,雖然目前其他幾個業務領域增長速度可觀,但由於基數比較小,跟收入佔比最大的iPhone相比,突破並不明顯。
對蘋果公司而言,未來想要進一步發展服務業務,啟用裝置數量是基礎。庫克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全球啟用蘋果產品數量現已達到14億臺,創下歷史新高,而且由於蘋果龐大而快速發展的生態系統,也推動服務業務創下新紀錄。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蘋果頻頻發力原創內容,據The Information報道,2019年4月至5月,蘋果將升級視訊訂閱業務。
但另一方面,受多重因素影響,未來蘋果服務收入可能將面臨新的壓力。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蘋果首席財務官盧卡•梅斯特里(Luca Maestri)承認,服務業務受外匯匯率、中國市場等因素挑戰,Apple Care業務也正在減速。
蘋果對服務業務的期望是,未來5年能在營收增長中佔據60%的份額,到2020年規模翻一番。付亮認為,僅靠封閉的作業系統,蘋果服務想在未來取得龐大的收入,難度還是比較大,從內容角度來看,蘋果與內容方之間的競合關係會越來越明顯,利益分配之爭會更加激烈。
大中華區困境
受巨集觀經濟環境和對高價牴觸心理的影響,2019財年第一季度,蘋果大中華區淨銷售額131.7億美元,同比驟降27%。庫克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表示,大中華區的收入同比下降了48億美元,其中iPhone,iPad和Mac銷量均遭遇下滑。
蘋果在大中華區的疲軟態勢明顯。1月28日,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披露的最新資料顯示,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已降至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18年總出貨量不足4億臺。隨著出貨量的下降,頭部市場份額正在迅速鞏固,而蘋果在前五名中表現最差,2018年出貨量下降了13%,這也是蘋果公司連續第三年出貨量下降。
高價確實能給蘋果收入帶來提振,但也能嚇走顧客。Canalys在報告中表示,客戶對新款iPhone的高價感到震驚,即使iPhone XS在推出後下調了價格,其總體銷量也未得到明顯提升。
在電話會議中回答分析師提問時,庫克反駁了對價格因素的擔憂。他認為,與此前iPhone價格相比,當前價格差異實際相當小。
庫克在路透社的採訪中表示,考慮到匯率波動,蘋果將重新考慮iPhone在美國以外的定價策略。此前,蘋果中國的第三方經銷商已降低了iPhone的價格,蘋果官網也更新了iPhone“以舊換新”政策,支援24個月分期購買選項,以上都在佐證官方的價格調整策略。
iPhone低迷難以掩蓋,但承載了蘋果物聯網夢想的可穿戴裝置,在中國表現不俗。庫克在電話會議上表示,蘋果在中國的可穿戴裝置收入增長超過50%。之前被蘋果官方稱為“其他產品”的可穿戴裝置、家居配件,本季度收入已經超過了iPad,並逼近Mac產品線。
在這一賽道,競爭對手們早已摩拳擦掌。
作為一個作業系統,iOS可接入大量應用軟體,但目前蘋果對硬體的支援還比較弱,未來包括智慧家居在內的物聯網,將會引入大量的智慧終端,蘋果如果堅持封閉,自建裝置有限,可能會失去新賽道中的一個重要介面;相較而言,蘋果的競爭對手,包括華為、三星、小米在內,都已經在推動物聯網平臺的建設,正在跨領域打通裝置。
儘管存在種種問題,但仍然無法阻擋蘋果賺錢的步伐。蘋果首席財務官盧卡·梅斯特里(Luca Maestri)表示:“我們創造了267億美元的強勁運營現金流,以及4.18美元的每股收益紀錄。本季度,我們通過股息和股票回購向投資者返還了130多億美元,在本季度末,我們的淨現金餘額為1300億美元。”
1300億美元什麼概念?以今日市值計算,這相當於兩個高通,三個半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