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路縱隊集結完畢!大包裹之戰,誰能笑到最後?
2018年7月6日,國家郵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馬軍勝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詳細闡述了新時代下郵政業(含快遞)改革發展的根本出路,以及如何堅持問題導向,推動郵政業高質量發展。這篇文章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值得同行們仔細研讀和領會。老鬼今天想說的是馬局長在文中明確提出的一個要求——
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牽引,帶動產業拓展升級……拓展冷鏈、倉配、大包裹等新興市場。
沒錯,就是大包裹。
去年老鬼連著寫了幾篇關於大包裹的文章,快遞江湖當真是“大”事不斷:先是中通快運融資,後是優速一系列謀局,緊接著壹米滴答連推四款產品,安能8週年慶典接棒後提千億目標引爆小高潮,德邦隨後乾脆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了,直接將大件快遞推到風口浪尖…
各路大軍集結,郵媽吹響衝鋒號
商場如戰場。凡是有轉折性或者決定性的大戰,離不開兩個要素:一是巨頭參與和入局;二是各路玩家彙集。
三年前優速快遞首提“大包裹”概念,不是要打仗,是搶灘卡位;三年後通達順豐百世等一線巨頭集體跟進,德邦華麗轉身,安能戰略升級,壹米滴答等新勢力快速崛起,大包裹之戰,而且是大戰的要素算是集齊了。
2018年年初,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上,“大包裹”作為新詞首次出現在馬軍勝局長的工作報告;而在去年7月6日馬局長的署名文章又再次鼓勵行業拓展大包裹等新興市場。在老鬼看來,這既是一次強力動員,同時也吹響了大包裹市場爭奪戰的衝鋒號。
大戰在即,先來看一下已經完成集結的各路大軍,老鬼挑幾家有代表性的企業來說明——
一線快遞縱隊
縱隊成員:順豐,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
代表企業:中通快運
這絕對是一個強大的縱隊,6個成員全部是上市公司,且主業快遞的日均業務量都在千萬級,可謂既有資金實力,又有規模支撐。
牌面雖然佔優,但具體到這幾家企業,也各有不同,單就目前來講,業務佈局和勢頭最好的是中通,百世,順豐和韻達。
中通快運2016正式起網,發展到現在日均貨量已突破萬噸大關。去年5月30日,差不多成立兩週年之際,宣佈完成A輪融資,紅杉、鼎暉、雲鋒三家機構與中通快遞聯投,總額超過一億美金。估值接近獨角獸,即10億美金。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成立僅兩年有餘的中通快運雖然目前排位不靠前,但是已經實現了月度盈利,而且是市場上業務增速最快的玩家。
這也符合中通一貫的打法,即在追求穩定的同時,既要保持增速,更要追求利潤。這一點,確是非常難得的。
韻達快運起網比中通快運晚一年,但據說發展速度非常快。
百世和順豐都是快運業務的“先行者”,早在通達系跨界之前就已經完成佈局。其中,百世快運業務規模最大,目前已經穩居全國前五;順豐一直以來重貨、快運、快遞“不分家”,直到去年,以戰略投資的形式入股順心捷達,整合原新邦物流的資源和團隊,以加盟模式強勢切入快運市場。
相對滯後的是申通和圓通。申通因為與快捷的風波和糾紛,導致快運業務不得不暫停;圓通雖然動作最早,早在上市之初就意欲通過收購天地華宇進軍快運,但遺憾的是最終沒能談成,之後雖然單幹,但主打快運的C網據說現在發展的不是很順利。
二三線快遞縱隊
縱隊成員:優速、速爾、跨越、亞風、龍邦等。
代表企業:優速快遞
對二三線快遞來講,轉型大包裹既是求生之舉,也是突圍之策。2015年,優速快遞打響“大包裹”第一槍,開啟了差異化競爭的突圍之路。一路走來,歷經多輪融資,大力引進人才,以資本、管理和技術驅動戰略轉型,目前業務規模已經超萬噸/天,今年1月25日優速總額為數億元的融資已於1月25日到賬,產業巨頭普洛斯再次追投。在風雨飄搖的二三線快遞中,依然堅挺。
優速的在同梯隊的最直接,同時也是最有力的競爭者是速爾。速爾專注企業大件,深耕多年,而且背靠友和道通集團的支援,可以說是目前大件快遞領域唯一一家自有航空和全貨機的企業。需要指出的是,速爾雖然行事低調,但絕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強有力競爭對手。
除了優速和速爾,近兩年冒得最快、勢頭最猛的玩家非跨越速運莫屬。這家成立於深圳的企業,除了堅持全直營的運營佈局,主要從事企業貨運物流服務(大件貨物),目前大多數都是30KG以上的貨,而且以月結客戶為主,散戶很少收。
跨越自己雖然沒有飛機,但貨基本上都走航空。據其官網資訊,目前擁有11架貨運包機, 5萬餘員工, 1.5萬多臺運輸車輛,超過3000家直屬營業網點。跨越更是在行業中率先推出三大時效產品:當天達、次日達、隔日達,同時更為客戶推出獨具特色的貼心服務:24小時免費上門取派件。
傳統零擔縱隊
縱隊成員:德邦、天地華宇、中鐵物流、佳吉快運、遠成快運等。
代表企業:德邦
德邦的代表性無須多言,有口碑(快運界的順豐),有資金(上市公司),有規模(零擔之王),有團隊(物流界的黃埔軍校),可以說是這個縱隊裡牌面最好的一個玩家。
崔維星認定了零擔快遞化這個趨勢,為了做好大件快遞,甚至把德邦的名字都改成了快遞,足見其志在必得的信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氣。
老鬼想說的是佳吉和遠成這兩個玩家——
佳吉實際上早在2012年就申請並順利拿到了全國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跟德邦是同一批。但“蹊蹺”的是,德邦在拿到牌照的第二年,即2013年就大舉進軍快遞,佳吉直到現在仍然“按兵不動”,著實費解。
遠成快運的關注度也很高,除了在2017年7月拿到全國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去年更是跟青旅控股的全峰快遞傳出緋聞,但具體進展到哪一步了,以及接下來如何佈局,仍然是一個待解之謎。
大物流縱隊
代表企業:安能
何為大物流縱隊?老鬼的本意是指成立時間不長(區別德邦、佳吉、遠成等傳統零擔),有著新的起網模式,同時橫跨物流、快運和快遞這幾個領域的玩家方陣。按照這個維度,能夠入選這個方陣的也就安能了。
安能成立8年,加盟模式起網,依靠資本、技術等驅動策略迅速發展壯大,業務佈局越來越綜合:除了物流,還囊括了快運零擔、小件快遞、整車等各個公斤段的業務,同時還孵化和構建了目前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運力平臺。
新勢力縱隊
縱隊成員:靠譜平臺、壹米滴答、德坤物流、聚盟等。
代表企業:壹米滴答
這個縱隊的特點是企業成立時間都不長(不超過五年),而且在起網運營模式上大多采用“聯盟”的方式,通過聚合資源,捆綁發展。
去年1月16號,靠譜網廣東省網路正式啟動執行,基於多年運力平臺運營經驗,旨在打造一張全國大票零擔網路,尤其側重於對生產資料供應鏈的研究與實踐。
靠譜網的戰術和打法是,通過賦能專線、賦能城市合夥人、打造標準產品與服務,與總部、省級、城市加專線四級夥伴共建全國網路。與此同時,推出“靠譜金融”,提供應收賬款融資、場站融資、消費貸於一體的場景化產品組合。
德坤物流成立於2016年4月,依靠整合重組九家經營多年品牌專線物流公司,已經形成了業務覆蓋全國的物流網路,是一家集幹線運輸、快運零擔、整車業務、物流地產、倉儲配送於一體化多元業務的綜合性物流供應商。
成立於2017年12月的聚盟,基本思路就是聚合並帶領全國多家核心城市物流企業,打造大票零擔網路運營服務商。聚盟以園區為基礎、聚合城市專線,形成一張覆蓋全國的門到門全直達運輸體系。據2018年4月聚盟在釋出會上透露,其已經聚合了15家專線公司,將實現超40億元的營收。
衝勁最大,同時最被資本看好的是壹米滴答。從2016年9月份開始至今,壹米滴答已完成六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30億元人民幣。其中D輪的18億元人民幣融資剛於今年1月14日完成,創下了中國零擔行業的“融資傳奇”。2018年4月,壹米滴答日均業務量已超過3萬噸。
為了滿足不同公斤段的發貨需求,壹米滴答於去年7月1日推出了小票拳頭產品,即5-60kg“壹米小件”和60-150kg“滴答到門”的快運產品組合,將原先的“滴答到門”產品進行了細分。
據瞭解,壹米滴答內部稱“壹米小件”為大包裹,“滴答到門”為電商件。從產品公斤段上來看,“壹米小件”與德邦大件快遞3.60、優速330限時達同屬一個公斤段。
從主業出發,小的正在做大,大的也開始變小。當五路縱隊集結完畢,劍指“大包裹”的大戰一觸即發。
“大包裹”之戰,怎麼打?
陣仗都擺好了,接下來的問題是:怎麼打?老鬼的判斷是,接下來這場預期在兩到三年的“大包裹”爭奪戰,極有可能重演五年前的小件快遞市場戰。
首先是資本驅動。
一線快遞縱隊的6大玩家,二三線快遞縱隊中的優速和速爾,傳統零擔縱隊中的德邦,大物流縱隊的安能,新勢力縱隊的壹米滴答、德坤物流、靠譜平臺等,要麼是上市公司,要麼已經完成A輪或多輪融資。
槍炮一響,黃金萬兩。要打仗,打勝仗,最大的考驗除了人,就是錢。錢袋子的深度和厚度,將直接影響,甚至左右每一場戰役的走勢。
其次是電商驅動。
東北證券推出的《2016年零擔快運市場行業研究報告》指出,零擔快運未來的重要增量將是小票零擔,尤其是電商B2C帶來的家居、家電配送。家電、衛浴、傢俱等電商大件重量在30kg~100kg,佔據了B2C電商大件85%的市場份額,這些快遞企業難以派送的大件商品,給零擔快運帶來增量。另一方面,傢俱、家電的線上滲透率較低,市場空間大和增速較高。
目前,服裝、IT產品在電商中的滲透率已經非常高,而大家電的電商滲透率僅為9.5%,傢俱的電商滲透率僅為3%,2015年B2C電商大件物流費用達1206億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超過65%,市場空間大,增速高。
此情此景,像極了2010年左右的小件電商。
最後是服務驅動。
這有可能是大包裹之戰區別於五年前小件快遞之戰的最大不同。為什麼?因為不論是現有的國家政策導向,還是以往小件大戰的慘痛教訓,都在指向同一個需求和共識——
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要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以低價換市場的競爭方式弊大於利,最好的競爭策略是服務。
中通快運求穩不求量,已經實現月度盈利就是服務驅動帶來的良性迴圈;優速快遞董事長餘聯兵不只在一個場合公開表態“絕不會打價格戰”;德邦全線All in大件快遞之後,崔維星給出的最有效競爭策略就是管理和服務;安能和壹米滴答很早也意識到了這點,開始向精細化管理和服務要效率。
五年前電商小件紅海中的血戰,教訓太深刻了。下一個五年,或者說三年,大包裹的玩家們想再現通達百世“組團”上市的輝煌,但所有人,恐怕沒有一個想重演“價格戰”的悲劇。
以服務贏天下,以服務戰對手,就算輸了,也依然會贏得市場和客戶的尊重。
誰能笑到最後?老鬼不做過多分析和預測,大家可以在下方留言區說出你心中屬意的“玩家”。
版權宣告
本文來源億歐,經億歐授權釋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選轉載說明,違規轉載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