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加大 頭頂AI教育光環的流利說何去何從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春節前好不容易有起色的教育股近期再次陷入低迷。假期前一天飆漲近15%的流利說開始掉頭直下。
截止2月8日,流利說收盤股價11.63美元,相比去年8月份上市以來股價16.5美元高點,一直處於破發狀態。
為什麼頭戴AI 教育光環的流利說不受資本市場待見?
這一切要從公司虧損上市說起。
在英語教育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流利說自從誕生以後一直是處於不斷的虧損狀態,甚至為了留住使用者,不惜虧了“血本”大肆燒錢。
據流利說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流利說淨利潤分別虧損8916.9萬元、2.43億元,而2018年上半年的虧損更是達到了1.82億元。
在這樣的一份成績單面前,流利說創始人可謂自相矛盾——2018年3月份,流利說董事長王翌在一次採訪中曾聲稱“我們從2017年2月份開始就實現了盈利”。
這一說法可謂啪啪打臉——根據流利說2018年11月27日晚間流利說釋出了第三季度的財報,財報顯示,本季度淨收入1.8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5%;然而與收入的增長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虧損卻進一步擴大,較同期上漲120%,可謂正是其進一步虧損才帶來了營收,而不是其營收的良性增長。
流利說的虧損:捨得“孩子”就一定能套住“狼”?
作為虧損上市的典型,流利說可謂一直依賴資本而活。
公開資料顯示,流利說誕生於2012年9月,是一家以人工智慧驅動的教育科技公司,致力於用AI技術和大資料提升學習效率,實現教育的個性化和公平性,依靠這一概念,流利說前後經歷了4輪融資,前後共募集資金上億,其投資方為GGV等機構。
2018年8月31日,流利說提交招股書,隨後,流利說於2018年9月27日在美上市,股票程式碼LAIX,其發行價定在12.5美元/股,共計發行575萬股ADS,按照12.5美元/股計算,共計募集資金7187.5萬美元。
上市後,以16元/股開盤,而後便是一路下跌,收盤價12.65美元/股。雖然相對於12.5美元的定價來說小幅上漲,然而對於開盤價16美元來說,首日就直線下跌20.94%。
原因與其虧損包括後續運營緊密相關。
根據招股書中的資料顯示,自2016年到2018年,其2016年和2017年全年虧損,分別為8916.9萬元、2.43億元。同時2018年上半年持續虧損,虧損額為1.82億元。其負債額由2017年年底的2.9億元上漲到2018年上半年的4.23億元,足足上漲了1.46倍,而且負債率也從2017年年底的58.7%上升到90.58%,這才僅僅過了半年時間,負債額和負債率就上升這麼多,負債上升的同時2018年上半年還虧損1.82億元。可見流利說頂著虧損上市,壓力不小。
更主要的是,後期的流利說並沒有持續投入研發當中。
據其招股書顯示,流利說的研發投入比例從2017年之後就逐步下滑,2016年研發投入3001.3萬元,到了2018年上半年研發提高到6094.1萬元,研發費用佔比則從243.4%降到26.2%。這就讓人費解。
一方面對流利說來講,負債高企,負債率節節攀升,盈利卻是遙不可及更是,而此前流利說已經融資4輪,融資額上億元,然而流利說遲遲無法盈利,最終上市融資則成為了流利說的唯一選擇。
上市之後,靠燒錢的流利說還能夠走多久?
盈利遙遙無期 AI教育依舊需要人工干預
儘管一直號稱AI教育的典型,流利說自己也一直打上AI教育的標籤,然而,當AI教育集體面臨瓶頸的時候,流利說該何去何從?
據GPLP犀牛財經調研顯示,當前的中國,幾乎所有教育類產品只要涉及語音識別,都言必稱“AI教育”,甚至AI成為了其營銷的噱頭,但是每家到底有多少真正的科技含量則值得懷疑。
其中包括流利說。
可以說,在當前的線上英語學習當中,線上英語學習平臺只要與技術商合作基本上就能實現AI+教育,語音識別技術並不會被一家公司牢牢地佔據。
此外,如果從使用者黏性來看,流利說與使用者之間的黏性也沒有特別大的優勢,這跟當前中國的英語教育有關。
在GPLP犀牛財經隨機調查的使用者顯示,在當前學英語的十個人當中只有三個人是為了學習,其餘70%則是為了考試,這也反應了很多中國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考試完成之後,書籍學習資料則束之高閣,再也不會翻看來看。
而從資本的角度來看,流量轉化為使用者到底是不是存在正比?資本已經開始趨於理性,據艾瑞統計顯示,成人外語市場投資額已從2014年的10.5億元下降至今年的2億元左右,投資機構已經用錢投票;
其次,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下半場,當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的時候,流量貴的問題成為各個行業都面的難題,反映到企業上,則是企業需要花費更多更龐大營銷費用來獲得流量增長,這一點,流利說的財報進行了驗證,在2018年上半年的營銷費用當中,流利說在營銷費用上花費就達到了4.637億元,僅僅這一項費用,就完全吃掉了其營收,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當前網際網路企業獲客難,獲客貴的問題,同時流利說獲客成本高的問題也因此表露無遺。
為了降低成本,同時增加營收,2015年,英語流利說曾開發了小語種課程研發,但效果並不理想,最後不得不放棄——據公開資料顯示,流利說上線的“流利學院”中除了英語之外,還有日語與韓語,但在執行過程中,後臺資料並不理想,團隊還要單獨運營,增加了企業人力與財力方面的壓力。
而從降低成本的角度來說,雖說英語流利說推出了可提高教學效率的AI老師,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優質教師不足、空間受限、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但美中不足的是,AI老師在教學上缺乏與學員之間的情感交流。且AI教學缺乏思辨性,給學員提供的是標準答案,在語義理解上還存在阻礙,不能靈活運用,因此,在實際教學當中,這些AI老師依舊需要真正的教師人工輔助,因此,成本降低並不明顯。
看起來,流利說的盈利又是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