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說:社群的紅利不僅沒有結束,反而才剛剛正式開始
財經作家吳曉波說過:不做社群,未來將無商可做。還有一句話也是廣為流傳:所有的生意都值得用社群重做一遍。從這兩句話足以看出如今社群對於商業的重要性,而商業的本質永遠不會變,變的只是套路而已。

一、小趨勢
隨著這兩年知識付費、社群營銷、社交電商、短視訊等的崛起,彷彿讓人看到了一絲久違的曙光,好像又跟自己沒有半毛錢關係,因為那都是別人家的,而2019年我們又該如何抓住屬於自己的小趨勢呢?
小趨勢都有什麼特點?羅振宇說過:一是小,所以很難察覺;二是不發生在熟悉的領域裡,通過一系列連鎖反應才滾動到我們面前。
時勢造英雄,有時候順勢而為往往比拼命努力更重要,所以我們要思考今後會有哪些小趨勢。或許社群、個人號和朋友圈的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三位一體,缺一不可,再加上一個呈現內容的載體,可以是公眾號也可以是其它平臺,那就更完美了。
雖然一直以來有不少人已經在這幾個方面做得很好,但是真正把這幾個方面結合起來發揮到極致的人並不多,目前個人號和朋友圈也是最容易上手、最多人玩,而這次我正要分享的是關於社群的一些淺顯見解和玩法。
二、容易忽視的幾個地方
首先從最重要的幾個基礎說起,這也被很多人忽視的地方:
1、頭像
頭像是別人認識你最直觀的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展示方式,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成功的頭像可以給你大大加分,增強使用者對你的好感和信任。所以最好是放自己本人頭像,如果想提高逼格,可以找攝影師拍專業的形象照或生活照,也可以請設計師設計一張漫畫頭像也是不錯的,這都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
2、暱稱
一般都比較簡單,直接放自己的姓名或藝名,或者再加上自己的品牌名,讓人一看就知道你是誰,以及你是做什麼的。
名字和頭像都不要經常換,就像企業的LOGO一樣,如果你經常換,別人好不容易記住你了,你卻換個新的導致別人又不知道你是誰了,相當於之前積累起來的信任付諸東流!
3、自我介紹
加了好友後,或進群后可以發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重點突出你的資源和能給別人帶來的價值,勾起別人對你的興趣,產生跟你聊天的慾望,從而讓更多的人認識你並主動加你為好友,也為後續的環節埋下伏筆。
4、群暱稱
群暱稱的作用也不可小覷,很多人都大大忽視了群暱稱的重要性,主要有3個方面的作用:(1)資源展示;(2)強化標籤;(3)打造品牌。
群暱稱要根據你所在群的定位和你的需求進行調整,如果你的群暱稱裡包含某些關鍵詞,別人搜尋關鍵詞的時候也可以看到你,所以用好了群暱稱,就相當於一個免費的廣告位,可以持續給你增加曝光、帶來精準流量。
尤其對於打造個人IP的人來說,你在群出現的次數越多,別人看到你的次數越多,你給別人留下的印象越深刻。
三、加群的方法
(1)直接在微信搜尋框內搜尋。可以選擇搜尋文章或朋友圈,輸入群+具體關鍵詞,就可以看到文章或朋友圈裡別人釋出過的有關群的資訊,如果看到的群二維碼已經超過100人,讓別人邀請你即可;
(2)通過在微博、貼吧、搜尋引擎等搜尋群+關鍵詞,也是可以搜尋到很多群;
(3)等你有了一些群之後,就可以找人換群,互相邀請進入彼此的群裡,關於換群的渠道,可以直接在微信搜尋框內搜尋:換群。因為有些人在群裡釋出過換群的資訊,或者有些經常換群的人備註或暱稱也帶有換群的關鍵字,還可以去搜索QQ群,也是可以找到的。
如何藉助工具實現自動化引流?
先說一下裂變的玩法,形式有多種多樣,比如有分享、拉人進群、拼團、打卡、邀請等裂變方式,不同的裂變方式達到的效果不同,也適用於不同的行業,下面重點說一下現在常用的一種社群裂變方法:

首先需要的工具一般是WeTool+活碼系統,活碼有免費也有付費的,我建議使用付費的,功能強大比較穩定。
然後需要一個吸引點(塑造出高價值),一般是成本接近零的課程或資料,也可以是成本比較低的實物,展示海報上一定要突出主題,能一下子戳中使用者的痛點,體現出稀缺性,比如限時限量,能夠號召使用者趕緊行動。
為了增加參與人數,可以在海報寫上掃碼進群就送XXX,用獲得感增加使用者想進群的想法,先給使用者一點好處,利用人性的貪婪和愛佔便宜,同時也可以增加對你的好感和信任,從而為後面的環節打好鋪墊。
海報+工具+活碼準備好就可以開始了,首先利用已有的資源作為啟動,也可以借力,利用一下別人的資源,通過分享海報吸引使用者掃碼進群,也可以先轉化到個人號或公眾號,通過個人號或公眾號把群二維碼發給他,從而多渠道增加使用者的留存率,因為如果是直接掃碼進群的話,有些人進群后觀望一下又退了,會導致使用者流失。
進群后通過我們之前已經設定好的軟體自動@新人(這裡@新人避免太過頻繁會讓人反感,分為2種方式,一是進群時間過多久@一次;二是進群人數達到一定人數再@)+話術+文案和海報,引導使用者分享文案+海報到朋友圈,然後把分享的截圖發群裡,就可以免費獲得資料或聽課的名額。
四、留存的制勝法寶
價值輸出和互動交流是留住社群成員的致勝法寶。
如今移動網際網路資訊快速更迭,使用者都有喜新厭舊的心理,每個人的選擇也越來越多,這也讓使用者很難對一個東西持續熱愛,他們往往在參加完一個活動,得到滿足之後轉身離開。如果沒有持續的互動和貢獻價值,最後都會變成了一個死群或廣告群,而使用者總是對新鮮有趣的東西充滿了興趣,以保持自己在社交網路上的存在感和參與感。
所以在我們有了第一批社群使用者後,就要做好使用者經營,社群也是貢獻價值最好的載體,通過社群持續不斷的給使用者貢獻價值,通過貢獻價值產生信任,從量變到質變,所有成交的基礎都是信任,沒有信任也就沒有成交,有了足夠的信任,便無需主動成交,成交也變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做社群營銷也必須持續不斷的探索出一些新鮮有趣的玩法,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讓社群成員有足夠的新鮮感、給使用者足夠留在社群中的理由。

比如通過每天發早報、打卡、簽到、抽獎等互動活動,都是滿足使用者參與感、成就感和榮譽感的方法。也要經常貢獻一些使用者需要的內容,抓住使用者的心,讓他們感受到你的用心,覺得這個是一個有溫度有價值的社群,久而久之,你便收穫了一批願意跟你一起玩的忠實使用者,這樣才能保證社群的長盛不衰,讓社群持續擴大。
大道至簡,社群裂變的流程說起來雖然很簡單,但其中也有很多的技巧和方法,對活動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比如活動剛開始群裡參與的人很少,這時就必須找一些水軍或朋友同事來烘托氣氛,在群裡發分享截圖,利用羊群效應引導更多的使用者的參與積極性,從而引爆整個活動。

學會善於藉助工具的力量,市場上各式各樣的工具基本都有,設計好一套完善的引流體系和成交體系後,甚至完全可以做到自動化運營,可以大大減少人力成本,24小時為我們自動引流。
比如關鍵詞回覆、關鍵字拉群、新好友應答、自動通過好友等,把客戶常問的一些問題統計出來做成關鍵詞回覆,只要客戶觸發到了關鍵詞就會自動回覆,只要把最重要的這幾個環節設定好了,然後只需要掛在電腦上(最好是掛到伺服器)執行,從而實現社群的自動化運營,甚至也可以實現大量複製。

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最重要的是有這種流量池思維,學會經營好自己的流量池,利用各種手段獲取各種流量,不管是社群、朋友圈、公眾號等等,或者是其它很多的外部渠道,把公域流量吸引到我們的私域流量中,再通過社群營銷和存續運營獲得更多的流量,從而實現流量的快速倍增,如此往復,周而復始。
2019年做社群營銷的人只會越來越多,因為很多企業和個人已經看到了社運營銷的重要性,只是無從下手不知所措,而目前這方面的人才還是極大的短缺,處於求大於供的階段,相關的培訓機構也逐漸增多,國家也推出了關於社群運營的證書,所以說社群的紅利不僅沒有結束,反而才剛剛正式開始,以後只會變得越正規和越有競爭力,當你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或許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作者:晨鐘說 | 社乎創始人、知名自媒體人、社群自動化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