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更有好花枝——2018
去年因為元旦有親友來訪所以總結遲來了一個禮拜,今年嘛,純屬是因為懶,所以遲來了快一個月——以此觀之,或許明年就沒有總結了。時光荏苒,痴痴然又長一歲,年終總結的時候,才會慢慢會想起當初立的哪些FLAG竟然被啪啪打臉,哪些倒是算有所進益了。
工作
去年此時正在感慨團隊規模擴大,今年就只能換成瞠目結舌了。團隊的急劇擴張、各個方向人員的補充、開發模式與理念的迭代、工具外掛的引入……可以說今年的工作是精彩紛呈的。雖然在不同的專案、領域中,所屬的角色不同,甚至某些領域並沒有參與,但是還是從這一年的各種變化中學到了很多新知識。
架構迭代
就目前核心應用來說,大抵可以算作是從最初的版本迭代到現在的。15年左右至今的各種變化歷歷在目,記得之前有微信、還是美團的幾篇架構迭代的乾貨部落格,跟我們的應用迭代之路相互印證之下,收穫頗深。結合下半年看過的兩本架構類書籍,一淺一深,還是能擠出一些想法的。預計目前的元件化架構大體上不會有變,但是小的結構優化也不會斷。與腐爛程式碼相鬥,其樂無窮。
工具平臺
把角度放開一點,這一年接觸到的各種平臺工具可謂是應接不暇。有人力培訓的、有運營工單的、有沉澱知識的;相關性很強的有元件化CI構建的、日常AS外掛、APPIUM自動化平臺、靜態質量Sonarqube等等。有公司內部搭建的、有相關同事編寫開發的、有自己跟著瞎琢磨的等等等。善事利器而已,各種各樣的工具,最終的核心需要基本上都可以算在提高效率和保證質量上。這一方面能做的事還有很多。
業務思考
基本上大半精力都在具體業務上,上半年尤甚。從定製需求到公版需求的相互影響,到後續公版需求到垂直工程領域需求的變換。一方面技術上實現方案的研磨思慮,另一方面對業務上的認知和理解或有所得。
大體上挖過坑走過彎路之後,大概在元件粒度、元件管理、底層庫介面設計與質量保證等方面算是有所領會。不過目前來說認知還不是很系統,難以成文,只能再積累了。
從純技術實現的角度來講,即堆頁面和互動出來,技術含量有限。但底層技術再流弊業務上沒有包裝得當終屬徒勞,業務實現應當是眾多底層服務支援那些零前面的那個一,不宜偏廢。或者換個角度,程式設計師應當僅僅關注如何實現業務,還是關注業務本身應當是怎樣的。大方向的團隊分工固然存在,然而自掃門前雪終歸格局偏小。要能夠理解業務方向應當是什麼、團隊應該輸出什麼,而不是悶頭做事不問何以然。
生活
生活上,要說有什麼不滿意的,應該只是一年裡都忙著收拾屋子、規劃未來,少有兩個人出去玩樂了,歸根到底還是懶則懶矣,無可奈何。
另外則是通過各種方式讀書三十餘本,小說居多。有三本技術書,較去年有所進步,但還是不足。
理一理
有收穫、有不足。
工作上新一年裡期望能夠拓寬技術視野,業務上能夠加深理解。生活上,多讀書,多總結;愛人,被人愛,大步向前,一步一個腳印吧。最近聽說人們給自己定的計劃,絕大多數人都最多堅持到一個月,這裡也不立任何年度FLAG了,方向無差,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