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顧客認知,從用“策劃三要素”贏得關注開始
定位理論強調進入顧客心智,強調影響顧客認知。
影響認知從何處開始呢?
從關注開始。
儘管廣告界素有“ 牆紙效應 ”之說,認為即便顧客沒有注意到某幅廣告,但由於其時常出現,一樣會在潛意識中影響顧客的決策。但,在今日媒介費用日益昂貴的大背景下,能夠任性運用“牆紙效應”的企業日漸稀少,更多企業想要建立品牌,仍然必須先讓顧客關注。
那顧客的關注受到什麼影響呢?
一般來說,受到: 內容、媒介和運氣三大變數 的影響,將這三個變數量化為特定指數,則:

在這裡:
(1) 內容指數 描述的是公眾和資訊的關係,指的是多少公眾關注、有多關注;
(2) 媒介指數 描述的是公眾和資訊渠道的關係,指的是資訊通過媒介能夠觸達多少公眾,並傳遞多少相應影響力;
(3) 運氣指數 則描述的是不可控的其他變數,比如汪峰上頭條,就經常受到運氣影響。
在 內容指數中,常常涉及到三個變數的影響:傳播主體、傳播客體(公眾)和傳播環境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
(1)把傳播主體變數界定為 “基礎口碑” ,因為傳播主體的影響力,可以看作是其基礎流量,這個流量,往往由該主體已經積累的口碑決定;
(2)其次,我們把傳播客體的反應界定為 “公眾情感” ,傳播必須影響公眾情感,否則事件和資訊將行之不遠;
(3)最後,我們把傳播環境,界定為 “社會熱點” ;傳播唯有貼合熱點,符合環境能量,才能夠藉助外力,擴大效果。
綜合上述內容:

公關事件的策劃工作,首先要從內容著手,而 內容指數所包含的基礎口碑、社會熱點和公眾情感,是最核心的“策劃三要素” 。下面,我們結合示例,來逐一解說上述三要素。
1
基礎口碑
1
如何衡量品牌的基礎口碑呢?基礎口碑是品牌的基礎流量,其構成為:

顯然,一個粉絲數100萬的賬號,往往要比粉絲數10萬的賬號,其基礎口碑的數量部分要大;但是否商業價值更大?還不一定,要看所影響人群的質量。即便一個賬號只有一個忠實讀者,它也具備較大的基礎口碑估值——如果這個每次必讀的讀者是大大的話。
商業品牌和個人品牌,其基礎口碑的數值,可以參考這一演算法,由其關注人群的數量乘以質量算得。明星出現了醜聞,往往關注人群的數量沒有變化——甚至往往變得更大,但是關注人群的質量發生了變化,因為這些人群對待他的態度變化了。
瞭解了基礎口碑的演算法, 各個品牌方可以對自己的基礎口碑做個基本估算 ,看看數值有多大。清晰地瞭解這個數值,對於我們做公關大有幫助,它既可以幫助我們量化品牌影響力的關鍵引數,也可以幫助我們避免自嗨傾向——冷靜冷靜,不要認為自己所在的品牌是宇宙中心。比如,快刀何就算在辦公樓下裸奔,又有多大的基礎口碑呢?
如果瞭解了自己的基礎口碑,同時又發現這個數值不高,怎麼辦呢?——辦法是藉助別人的基礎口碑 。 他人基礎口碑的數值演算法,等於關注他人品牌的數量乘以質量。所以,品牌之間聯合做活動,做聯合營銷,往往可以有效提升活動的總體基礎口碑。
比如“ 斯巴達三百勇士 ”,如果策劃方某沙拉品牌,不借助這個擁有基礎口碑的IP,自己去做,關注度是否會大大降低呢?

那,藉助他人的口碑,是否需要他人同意呢?
答案是不一定。
比如,把“快刀何辦公樓下裸奔”,修改為“相貌酷似王健林男子北京街頭裸奔”,關注度是不是會提高一點呢?——至於如何應對王首富的反對意見,媒體自有辦法,比如:
“朝陽群眾反映的裸奔者,究竟是不是王健林?記者數次撥打對方電話,但對方尚未接聽。”
如果接聽,則表示 :
“對方表示當天不在北京,至於究竟主角是誰,尚有待調查。”
為什麼要舉王健林的例子呢?——因為他們家欠我們錢,萬達集團拖欠我們公關服務費已有年月。看,這就是前首富一個小小的、負分的基礎口碑。
2
社會熱點
影響內容傳播力的第二大變數是社會熱點 ,同一個內容,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不同角度,其傳播影響力可能大相徑庭。
比如,你夏天賣元宵、冬天賣粽子,多半推廣效果不佳。何也?時間不對。
如果在定位圈之外談定位理論,多半應者寥寥;但是在定位課堂上,則應者雲集。何也?場所不對。
如果“上海姑娘去江西過年逃走”,不是“去江西”,而是“去香港”,恐怕甚至都不會掀起波瀾,何也?沒有切中地區矛盾的心理熱點。
社會熱點,可以初步劃分為:時間熱點、空間熱點和心理熱點三類 ,其計算方法為:

對時間熱點,做策劃、自媒體的同行非常熟悉,大家往往要準備一張“ 策劃日曆 ”、“ 公關日曆 ”,提前把一年中的各種節日、大事件標註出來,以便提前做好準備。這些時間點,屬於固定日期類的時間熱點,相對容易識別,容易分辨。通常的重大節日、紀念日、重大社會活動、重大體育賽事、重大娛樂節目或影片等等,其時間都有跡可循。
比如說,把每年要上映的各種電視劇、電影的檔期摸清楚了,就容易做出大量的熱點海報、熱點段子、熱點小視訊出來。只要你勤快、有創意,總能抓住一個波段的流行。
再比如說,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元旦,央視就會在新聞聯播等各大節目中播放全國各地迎元旦的新聞。如果你們搞一個花式創意迎元旦的互動,在這樣的節點舉辦,則有更大的概率獲得傳播。當年老何團隊給中華世紀壇做策劃,就建議 “邀請農民工一起敲響世紀壇新年鐘聲” 。世紀壇每年的迎新年活動,常常登陸央視新聞甚至新聞聯播,如果這個活動舉行,其影響力自然要遠遠超過常規的官方迎新年活動。
有按年迴圈的,比如冬天,總有些地方有雪災;夏天,總有些地方有水災;春節,會有春運;每到6月,是考試季;也是大學生畢業季;到了9月,是大學新生畢業季。
也有按月迴圈的,比如每個月發工資之前和之後的時間,比如女朋友大姨媽的時間。
還有按周迴圈的,比如白領上班族,每週一的心情,和週五的,很多人有些微妙的不同。
比如,名人會去世,明星會劈腿,年輕人會創業成黑馬,獨角獸也會轟然倒地。據說,衡量一個人是否出名,可以看媒體是否提前準備好了他的訃告;往往媒體會儲存一個巨大的檔案庫,把各類名人的生平資訊、訃告文字提前備好,如此能夠第一時間搶先發布。
那明星劈腿呢?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明星劈腿。時間長了,老百姓會不會納悶:明星是不是天生就要劈腿?(大家可以想想,為什麼明星總會劈腿?)所以,作為策劃,你大可預設明星劈腿話題,事先做好創意,比如準備一張海報,文案是:
星星可能劈腿,但一輛寶馬X5不會。(打死寶馬也不會幹,但你們品牌不一定啊。)
至於年輕人創業、獨角獸倒地,也總是週期性出現。比這個週期更長的,還有每3到4年的一次瘟疫,每7到8年一次的經濟週期,每10年就有一代新人……
相對於普通地點,空間熱點也常常體現出威力。 比如,你拎著一瓶雪碧在老家鄉下閒逛,多半相安無事。但是,如果你拎著雪碧在天安門東站下車,然後去看升旗,情況就很不一定了。
大家都關注的空間熱點,往往能夠牽動更大範圍的關注度。比如在天安門發生的事情,堪稱舉國關注;在北京國貿、三里屯等熱點區域發生的事情,也更能吸引北京乃至其他區域人群的關注。當年老何上學的時候,北大農園食堂發生過爆炸,想想看,如果不是北大,而是老何畢業的某縣第一中學,是否關注度大不相同?
要優先尋找有傳播能力的、中堅人群心中的空間熱點。老何有個朋友,就用了這個非常簡單的辦法,調動了社會關注度。他的辦法是:
在各大學校門口跳舞,然後邀請男生、女生一起跳,再把跳舞視訊發到網上。
他跳遍全國的計劃尚未完成,就已經小小地走紅網路,並登上電視節目。
為什麼在大學門口跳舞,邀請男女學生一起跳,能夠調動這麼大關注度呢?——因為,關注這件事的,既有在校學生,也有畢業生,甚至還有關注該校學生的社會公眾。這幾個群體,是傳播能量最強的社會中堅力量啊。
這就是為什麼山東藍翔技校老闆說:
我們不能像清華北大一樣,光整那些虛的,我們要教學生有用的本事。
如果不拉上清華北大墊背,這句話還能流傳這麼嗎?後來技校之外某校也在北大南門拉了個橫幅,又免費刷了千萬級的傳播資源。

在具體公關實踐中,應當根據品牌所面向的人群,尋找到具體的、針對性的空間熱點。比如,對於大眾來說,一片小樹林可能平淡無奇,對於鑽過小樹林的當事人而言,這可能是一片聖地。公關傳播,要找到不同人群的聖地。這樣的地點,可能既牽動目標人群的神經,又無干大眾情感的波瀾,堪稱定點傳播、精準溝通的利器。
比如,2018年10月28日,定位界就在北京崑崙飯店組織了一場定位活動,紀念定位之父傑克·特勞特先生訪華16週年。為什麼在崑崙飯店呢?——因為2002年10月28日,特勞特先生首次訪華公開亮相,就在這裡。崑崙飯店堪稱達摩東渡的登陸點。這就是一個小眾人群心中的空間熱點,它一經揭示,便展現出關聯人們心智的能量。
除了時間熱點、空間熱點之外, 心理熱點也是重要的傳播能量來源 。 總有一些人群、一些話題容易引發關注,傳播中只要帶上這些熱點,就容易引發心理能量。
比如 “上海女孩去江西過年” ,江西人就會關注,上海人也有可能。為什麼呢?因為這背後有中西部地區和沿海地區的區域矛盾,中西部地區由於發展較為落後,內心有自卑感,並對東部地區奉獻能源、勞動力,而所分配較少,有不滿足感。因此,這種感情,疊加“上海人”的另一熱點,更容易引發傳播。
須知,“上海人”是另外一個容易引發外部情感反饋的話題點,尤其是“上海男人”(此處無任何不尊重各地同胞之意,請大家理解為中性描述即可。)
我們如何識別心理熱點呢?常用的辦法有“現象反推法”。比如,我們總看到有奶茶妹、公交車最美女售票員、車展最美女清潔工等 “勞動美女” 出現,請問,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形象呢?
這些勞動美女之所以走紅網路,是因為媒體願意報、願意傳;媒體之所以願意傳,是因為有人願意看。那誰願意看呢?
——答案是,對美女想要而不可得的人啊,就是像老何這樣的屌絲嘛。屌絲既對美女有需求,又難以接近。因為美是稀缺資源,接近美女往往代價高昂。因此,出現勞動美女這樣典型的價值低估情況,才能給老何等屌絲以可獲得感。而可獲得感加上保護欲,會促進大家對該人設的關注和互動。
再比如,大家總是看到 “高管辭職創業” 的報道,動不動就放棄百萬年薪、千萬期權;發展到後來,都要放棄億萬期權,為什麼?——原因跟大家過年回老家鄉下,看人圍著桌子炸金花賭博並無不同。 高管創業是賭博 ,放棄現在,去賭未來。大家看炸金花,是不是賭注越大的桌子,看的人越多,感覺越刺激?
心理熱點的形成機理,是社會矛盾。社會矛盾,猶如社會地殼的斷裂帶和擠壓帶,往往蘊含著極為巨大的心理能量。這些斷裂帶和擠壓帶,其心理規律可以總結為三句話:愛別離、恨憎見、求不得。不同社會階層的愛別離、恨憎見、求不得,疊加形成了各種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一經激發,便釋放出巨大的社會能量。
地域歧視便是恨憎見的代表之一。一部分人歧視另一部分人,不僅中國有,國外也有,比如英格蘭人就歧視蘇格蘭人,蘇格蘭人也反過來歧視英格蘭人。不僅如此,在中國的老外之間,也相互歧視。比如,在北京的老外,常常被在上海的老外歧視,認為太土;而北京老外也會反過來歧視上海老外,認為他們沒有文化。
任何事件,附加地域能量,都能擴大傳播。正因如此,有關部門在報道治安案件時,命令禁止使用“某省犯罪嫌疑人”這樣的表達,以避免進一步強化地區隔閡。
正因如此, 建議大家公關中慎用地域能量,如果要用,以正面激發為主。 正面激發地域能量的做法,如奧運會火炬接力,大家不僅為家鄉的奧運火炬手自豪,也為奧運火炬接力路過自己老家自豪。這種“家鄉自豪感”,便是品牌傳播可以藉助的、正能量形式的心理熱點。
3
公眾情感
忽視公眾情感,是最常見的策劃錯誤之一。 傳播不能打動情感,就難以形成有效的記憶,更難以激發公眾進行二次傳播。由於情感本身含有能量,情感能量蓄積到一定濃度,必須用行動來對衝、來釋放。比如,人非常生氣時,會踢椅子;喬峰大怒時,會掌劈石壁。所以,如果激發公眾的情感能量到一定程度,便能激發出點贊、轉發、評論等行為反應。
激發情感有兩條路徑,一種是資訊式的,一種是互動式的,前者以資訊傳遞為主,後者則需要為公眾設計參與和互動的動作形式。

情感傳播的優點是操作成本低,傳播廣;而行為互動在勝在體驗強度大,影響深。
如果用資訊激發情感,則需要在策劃階段明確:
(1)激發什麼型別的情感?
(2)如何激發和不斷強化?
(3)激發到何種濃度?
(4)情感如何符號化傳遞?
人類情感看似複雜,其實由非常簡單的模組構成 ,只要滿足極少數的條件,即可以準確激發出相應的情感來。比如,憤怒這種情感,由四個要素構成:
憤怒=意外+不想要+別人造成+可以避免

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事情的結果是你不想要的,造成後果的是別人,他本來可以控制不造成這種後果的。這四項同時滿足,憤怒之情就會油然而生。
相反,要消除憤怒,則可以改變這四種的任何一項,比如,把可以避免改為不可避免,則憤怒有相當概率變為“遺憾”。
在明確了情感型別之後,可以在傳播中不斷強化這一情感,一唱三嘆,持續加強。直到 “情感濃度” 達到閾值,催生既定的行為反饋。比如,好萊塢電影計算過,激發一次悲傷,到“流淚”,大多需要8分鐘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可以重複這個情感主題,持續提升其濃度。
相比資訊傳播,行為互動對情感的激發效果更劇烈。 神州專車的“怪蜀黎”,就有效的激發了公眾的“挑錯”互動;“最美軍裝照”的小程式,則激發了公眾的“晒照片互動”;抖音上火爆的短視訊,許多帶有“模仿、翻拍”互動;海底撈的花式吃法,則可以激發“來一碗”互動……

互動不僅影響情感,而且往往自帶傳播能量和傳播動作。 優秀的互動設計,本身自帶社交貨幣,讓公眾互動之後,多產生社交分享慾望,直接促成品牌資訊的二次傳播。
和設計模仿模板一樣, 預留槽點,也是一種有效的互動方式。 在這裡,高高在上的品牌可以試著彎下腰來,像迪士尼的工作人員一樣,蹲在公眾身邊,這時,互動產生,二次傳播產生。比如,往常給人印象高高在上的故宮,通過雍正帝剪刀手、朕知道了、故宮口紅等一次又一次的互動設計——公眾不僅可以模仿、調侃、購買、消費這些互動設計,而且可以當做有趣的話題傳播它們。

4
“策劃三要素”的用法
在實踐中如何運用策劃三要素呢?
第一種用法,是用來判斷策劃方案是否過關。 快刀團隊的經驗是,如果一個策劃在三大要素裡,只具備一個要素,則不過關,打回去重新修訂;如果有兩個要素,則基本及格;如果三個要素齊備,則內容質量上乘。
第二種用法,是用來改進策劃方案。 用三要素的模板去檢查,缺哪個?哪個數值不高?然後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和提升。比如,基礎口碑不高?那可以藉助誰的口碑?比如,沒有社會熱點?那看看結合哪個時間點,去哪個地方做,切哪個心理熱點?沒有公眾情感?那找到情感結合點,看看如何強化?哪裡可以設計互動點?
第三種用法,則是用來量化創意傳播力。 對於每個模組,都可以評分;最後各引數的分數或加或乘,可以得到整個策劃三要素總得分。如,每個要素可以按1到5分評分,算下來會有一個總分數。時間長了,各策劃負責人和企業家,都會有大致分數概念,可以量化傳播策劃的質量,進而以此來提前衡量策劃方案是否值得大力推廣。

公關創意實施,需要各種資源投入。但創意無法做實驗,一旦實踐,難以重新挽回。
因此,企業家和營銷負責人可以通過策劃三要素等模型,將創意傳播力提前量化,在實施前就進行評估。這種衡量和改進,對於提升團隊策劃能力、減少不良創意帶來的資源浪費,都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