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術究竟有什麼魔力竟引西方政府欲聯合封殺中國電信企業?
時針撥回2年多前。
華為等中國通訊企業主推的Polar碼技術,在2016年11月份的3GPP會議上通過成為5GeMBB場景的控制通道編碼方案。
在3G和4G時代,中國雖然提出TD-SCDMA和TD-LTE標準,實際上沒有什麼影響力和話語權, 中國企業主推的Polar碼技術成為控制通道編碼,是中國在通道編碼領域的首次突破 。
2017年12月21日,在國際電信標準組織3GPPRAN第78次全體會議上,5G NR首發版本正式釋出, 這是全球第一個可商用部署的5G標準 。
2018年1月30日,據悉因美國政府壓力,電信運營商Verizon 放棄銷售 華為Mate 10 Pro。
2018年1月15日,美國國會兩位重量級議員發起一項議案, 擬禁止 政府機構採購華為、大唐及中興的產品和服務。
2018年8月23日,澳大利亞政府釋出通知稱,出於安全考慮, 禁止 華為和中興這兩家中國通訊裝置廠商為澳大利亞提供5G技術。
2018年8月26日,日本右翼媒體《產經新聞》引述不具名訊息人士的話報道稱,日本政府 計劃禁止 中國兩家通訊公司華為和中興參與建設資訊系統的投標活動,原因是基於“安全保障”考慮。
2018年11月21日,英國倫敦舉行的第九屆2018全球移動寬頻論壇期間,華為常務董事、運營商BG總裁丁耘透露,目前華為在 全球已獲22個5G商用合同 。
2018年12月1日,華為CFO、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 被捕 ,美國向加拿大要求 引渡 她。
2018年12月7日,工信部給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 發放5G試驗頻率資源 。
2018年12月18日,捷克總理安德烈·巴比什宣佈,他已 下令禁止 其政府辦公室人員使用華為手機。
2019年1月12日,波蘭內政部長布魯津斯基呼籲歐盟和北約在對待華為問題上 “統一立場” 。
2019年1月28日,來自法國的一名歐洲官員盧瓦索(Nathalie Loiseau)在談到與中國華為公司有關的安全問題時表示, 歐洲必須對華為採取一致行動 。
2019年1月29日,據彭博社報道,歐洲最大電信企業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 AG)在內部評估檔案中提及,如果歐洲各國政府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歐洲可能在與中美的5G網路建設競爭中落後,若將華為從5G網路裝置供應商名單中刪除,將會 導致技術開展延遲至少兩年 。
-----------------------------------
好了,上述資訊自公開網路羅列而成,還有很多相關資訊,不再贅述,目前也 沒看到 相關國家在指責中國電信企業存在 安全問題 時能拿出 強有力的證據 。
不過,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各國圍繞著5G網路建設,正在進行激烈角逐,而且這次 各國政府 前所未有的 不惜親自入場來進行角力 。
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下5G移動通訊技術的特點,及相較以往中國通訊企業在5G標準制定中發揮的作用,5G時代運營商的變化,5G可能對社會生活帶來的變化,5G的發展將和AI技術緊密結合。
(一)5G是什麼

5G的技術的最大特點是它標誌性的“每秒Gbps級”的傳輸速度,及相關關鍵技術,包括大規模天線陣列、超密集組網、新型多址技術、全頻譜接入技術和新型網路架構。
傳輸效能達到 每秒數GB (Gigabyte,吉位元組)的峰值速率、 毫秒級別的延時 等能力,比如4G時延100毫秒,5G時延則短至10毫秒,甚至優化裝置後能夠達到1毫秒。
從1-4G各個代際的移動通訊技術帶來的資訊介質變化,我們可以看到,1G到2G是從模擬通話技術到數字通話技術的轉變;2G到3G是隨著頻寬的提升,介質擴張到音訊、圖片、甚至是覆蓋到視訊的富媒體時代;從3G技術時代開始,頻寬基本滿足了視訊介質的便捷快速傳輸;4G相比3G在資訊介質上沒有本質上的變化,在使用者體驗上主要是傳輸速度的顯著提升。
在 資訊介質 上,未來5G時代會是什麼樣的介質呢?
會不會是科幻片裡出現的 “全息立體影像” 呢?值得暢想。
(二)中國企業在參與5G技術標準制定中有什麼突破

中國完全沒有參與1G-2G通訊技術標準的制定,從3G-4G中國都提出了相應的技術標準,不過據媒體報道都 未有什麼影響力和話語權 。
而在5G上,華為等一系列中國企業主推的Polar碼技術被納入全球5G標準,Polar碼成為控制通道編碼是 中國在通道編碼領域的首次突破 。
一時間有國內媒體稱“中國企業拿下5G標準”,其實是種誤解,最終是談判各方 達成妥協 ,在資料通道編碼方案只用LDPC碼,而在控制通道方面只用Polar碼。
(三)5G時代的競爭更加激烈

4G網路經歷過大規模建設期,目前每個 基站報價為幾萬元 。
5G的情況是頻段高,基站多(至少是4G的2倍)、基站貴(目標降到4G的2倍)、功耗高(約為4G的3倍),投資需大幅增加,按最經濟基站方案,估計投資為4G的1.5倍,全國總投資約1.2萬億元;目前 每個5G基站報價為40-50萬元 。
在運營商方面,3G和4G都是三大運營商,即移動、聯通、電信。
而在5G時代可能有變化,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聶辰席11月22日在推進全國“智慧廣電”建設現場會上的講話提到:“在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和親自推動下,工信部已經同意廣電網參與5G建設, 國網公司正在申請行動通訊資質和5G牌照 。”這意味著,廣電入局5G領域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此外,英國電信(BT)獲工信部頒佈兩張全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國內網際網路虛擬專用網業務(IP-VPN)和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ISP)。這是 首家取得此類牌照的海外運營商 ,是否會有更多的海外運營商獲得相關電信業務經營牌照,甚至擴張至更多業務,使得5G市場裡運營商領域的競爭更加的激烈和充分,我們拭目以待。
關於華為5G基站產品價效比優勢,任正非提到:“ 我們有很多東西,歐美國家最終非買不可 。我們也一定會賣給他們,而不會去計較他們曾經拒絕過我們。”
他表示,全世界能把5G基站和最先進的微波技術結合起來,融合成一個基站的, 只有華為一家 。考慮到西方國家土地私有且地廣人稀,給每家每戶鋪設光纖成本高昂,通過微波進行超寬頻傳輸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案。他認為,未來美國郊區的居民如果想看8K電視又不願付出更高費用, 便會找到華為 。
當然,本文開頭提到儘管在西方國家的強力施壓下,歐洲最大電信企業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 AG)在內部評估檔案依然擔憂如果歐洲各國政府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使得歐洲可能在與中美的5G網路建設競爭中落後,若將華為從5G網路裝置供應商名單中刪除,將會導致 技術開展延遲至少兩年 。
可見,5G在建網階段的競爭已經是 刀光劍影 ,中國企業在5G建網和基站方面的產品競爭優勢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四)5G可能給社會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從上表看,5G在 eMBB場景 的應用能極高的提升遠端娛樂、教育、文化的質量,甚至做到身臨其境的效果,普及全世界最優質的文娛科教內容。大家注意,華為等中國通訊企業主推的Polar碼技術,就是在2016年11月份的3GPP會議上通過成為5GeMBB場景中的控制通道編碼方案。
另外,5G在 mMtc場景 的應用則能更好的實現 智慧城市、環境監測等物聯網應用 。
此外,5G在 URLLC場景 的應用則能更好的實現產業網際網路,為 無人駕駛,車聯網、工業控制 等方面提供網路技術基礎。
在終端上來看,過去從1G的大哥大,到2G、3G、4G都是手持智慧終端——手機,未來隨著5G的成熟應用,我們 期待未來的終端可能是一副智慧 的眼鏡、一個智慧汽車、一套智慧音箱連線著的智慧家居系統、一位智慧的機器貓,存在無限可能 。
(五)5G發展將和AI技術緊密結合
AI的三要素是:1)資料,2)演算法,3)算力
在資料上,預計5G的超高速傳輸技術能有力的解決大規模的 資料傳輸和時延問題 。
在演算法上,過去一段時間以AlphaGo擊敗人類圍棋世界冠軍為代表的深度學習演算法的研究和應用發展,令業界樂觀期待 AI演算法 的進一步突飛猛進。
在算力上,各種從CPU到GPU到TPU等各類AI晶片,以及相關軟體加速方案不斷的出現,甚至連聯發科都計劃在普通 千元手機上搭載演算法晶片 ,預計未來算力將從高階旗艦裝置普及到大眾手機終端。
5G和AI技術結合,除了在娛樂、體育、醫療、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應用,解決資源分配不均問題之外,也特別期待,能更好的降低普通大眾在視訊創作上的門檻,即便在頭部短視訊平臺日活峰值達2.5億使用者的今天,視訊創造依然只是少數人才有能力支撐視訊製作的高成本支出, 希望5G和AI的結合,能讓使用者從繁瑣枯燥的影象剪輯、後期製作中解放出來,極大的釋放普通使用者的創意和才華,只有這樣全面的UGC視訊時代才會來臨 。
(六)5G什麼時候來

1G是於1987年11月18日在廣東第六屆全運會上開通並正式商用,歷經了長達14年,於2001年12月底中國移動關閉模擬行動通訊網,使用者數最高曾達到了660萬。

1994 年,時任資訊產業部部長吳基傳打通了中國第一個 GSM 電話標誌著2G時代在中國的開啟。此後2G 開始了它長達 15 年的霸主地位,直到2018年網路資訊指出目前主要電信運營商有意加速清理和關閉2G網路。
3G的開啟時間是2009年1月三大運營商獲得3G牌照。
到了2013年12月,三大運營商獲得4G牌照。
2019年1月10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表示,2019年內會向一些地區率先發放5G臨時牌照,而5G的試驗頻率已經在2018年12月7日發放給三大運營商,而廣電以何種形式、在什麼時間會獲得5G牌照也備受市場關注。
接下來值得關注的是發放5G臨時牌照的時間節點。
至於5G智慧終端會是什麼樣的?
值得關注2019年2月的巴塞羅那GSMA大會,除蘋果之外的各主流智慧終端廠家都 宣佈了屆時會發布5G樣機 。業內預計在 2019年下半年,5G手機才可能會到使用者手中 ,至於 大規模商用5G終端估計要到2020年 。

無論如果,關注5G建設中外各國的競爭,以及5G智慧終端變化,應該是我們關注 下一個大趨勢的關鍵抓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