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榮耀和小米高管差點打起來的這項技術究竟是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鈦媒體注: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 淺黑科技 (ID: qianheikeji),作者:謝么謝么,鈦媒體經授權轉載。
都說“文人相輕”,最近我發現同行互懟的情況,在技術行業也蠻常見。這不,榮耀和小米兩邊的高管前幾天就打起了嘴仗。
先是榮耀手機的副總裁熊軍民發了條微博,晒了晒肌肉。
沒過多久,小米集團的副總裁盧偉冰就看不下去了,直接炮轟榮耀最近重點推技術是噱頭,騙使用者瞎花錢。
之所以小米這邊反應激烈,我估計還是榮耀說了這麼一句:
巧了,最近這陣子小米的宣傳口徑確實很“戰鬥”。
被罵之後,榮耀這邊也很快回擊:

雙方你來我往,在微博上打起了隔空太極……
作為一個科技科普作者,么哥對罵戰本身沒啥興趣,倒是雙方的交火點—— ToF 技術吸引了我的注意。
兩邊都是優秀的國產手機廠商,一邊說 ToF 代表著一個大的行業方向;另一邊卻說它是“騙使用者花錢的噱頭”。
那麼,這個 ToF 究竟是什麼呢?究竟是黑科技還是辣雞?本期走近科學推文,么哥和你一起尋找真相……
Let's Rock !
ToF 其實是深度攝像頭的技術方案之一,要解釋深度攝像頭,那還得從 iPhone 說起……
2018年, iPhone X 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叫 Face ID 的東西,也就是刷臉驗證,在此之前,手機大多用指紋或密碼來解鎖。
說起來,人臉識別技術其實早就有了!比如2015年,馬雲就在德國漢諾威的一個會議上當中刷過一次臉。

大家可能在網上都看過這張照片
那麼問題來了,人臉識別既然早就有了,中間隔了三四年才用來作手機解鎖?其中一個很大部分的原因就在於深度攝像頭技術的成熟。
我們知道,普通攝像頭捕捉到的永遠是一個二維影象,也就是三維世界在鏡頭方向的二維投影。
這就會導致一個問題:攝像頭無法感知物體真實的立體形狀,也很難直接分辨一張照片的前景和背景,甚至無法辨別照片和真人。
舉個例子,攝像頭看見前面有個孫越,以為是個幾百公斤的大胖子,可對方一站起來,其實是個紙片人(減肥成功後的孫越)。

這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用照片很容易騙過基於普通攝像頭的人臉識別。
之所以 2018年 iPhone 敢用人臉解鎖,正是因為用了深感攝像頭技術,這項技術能讓攝像頭直接捕捉到三維影象資訊,區分照片和真人。
怎麼做到的呢?
么哥瞭解到,目前深感攝像頭技術有三個主流的技術方案。第一種方法叫3D結構光,也就是 iPhone 用的方案。
考你一個問題:
如果你的面前2米遠擺著一副畫家冷軍的油畫,真假難辨,它的右邊站著一個真人,你觀察的視角無法移動,可以用輔助工具,請問如何快速分辨哪個是真人,哪個是油畫?

冷軍作品《小姜》
如果你手頭有一支能投射圖案的鐳射筆(就是我們小時候玩的那種紅色鐳射筆),事情就好辦了。
把圖案打在兩個物體身上,如果圖案線條發生扭曲,就說明是三維物體,如果圖案沒發生扭曲,說明是平面圖案。
這就是3D結構光的基本原理。iPhone X 的人臉識別就是基於類似原理,使用時,它會用紅外線射得你一臉,然後用攝像頭捕捉圖案變形的規律,從而判斷物體形狀或臉部輪廓。

OPPO 新款手機人臉識別也用的3D結構光
第二種方法叫雙目立體成像,用兩個攝像頭來捕捉影象,再用軟體計算還原出3D資訊。
原理有點類似人的兩隻眼睛,主要基於視差原理。當你盯著一個物體看,反覆交替眨左右眼,你會發現看到的兩個畫面有略微不同。
人的大腦可以在一瞬間比對兩個畫面的細微差距,腦補出“三維感”。計算機則通過“三角測距”等數學原理計算並還原出3D資訊。

這個方案不需要主動發射光,成本也比較低,但計算量很大,對處理器的硬體配置要求較高。
正如人的眼睛其實是兩個極其精密的攝像頭,人的3D視覺主要依靠大腦的計算來“腦補”。
第三種方法就是榮耀手機用的 ToF 方案了。
ToF 的全稱是 Time of Flight,翻譯過來一般叫“飛行時間測距”。
顧名思義,當攝像頭拍攝一個物體時,攝像頭旁的元件會biubiubiu發射一段段的鐳射到物體的表面。
只要掐表計算鐳射脈衝“折返跑”的時間,經過計算就能知道目標物體的距離。
它既可以發射像六脈神劍那樣的脈衝調製訊號……

也可以發射像鐳射眼那樣的連續光波訊號……

只要在連續波中調製出一定的規律,計算髮射訊號和接受訊號的相位偏移就能算出距離。

總之,它是基於“光波的飛行時間”來計算距離的。
由於這三種方法的原理不同,所以在工作距離、深度精度、XY解析度、抗干擾、功耗等方面各有利弊,適用場景也不同。
小米的產品經理@王騰Thomas 在微博上已經把幾種方案的對比整理好了,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可以看出, ToF 方案目前最適用的場景是 3D建模 、 AR應用 和 體感遊戲 。
具體能幹什麼用呢?
說來也巧,年前的榮耀V20手機發佈會在北京舉辦,么哥去了現場溜了溜,翻出幾張當時拍的照片講講。
現場,V20手機代言人胡歌把手機放在面前大約兩米的桌子上,試玩了一款滑雪體感遊戲。

主持人說,除了滑雪,V20還能玩譬如羽毛球、勁舞時代、飛鏢之類的體感遊戲,ToF 深感鏡頭會直接捕捉到人的肢體和手勢動作。
另一個演示是讓一個人站在鏡頭前,手機畫面出現一個3D小人,她會跟隨人做出各種動作,比如跳起歡快的廣場舞。

不過我個人覺的這兩個場景稍微有點小眾,像我這樣不怎麼運動的安靜美男子平時不會經常用。
相對來說, ToF 的另一個應用 —— 3D 美體塑性,對於我這種每逢佳節胖三斤的人來說,可以說是非常適用了。
現場演示效果非常誇張,而且不僅支援拍照瘦身,還支援視訊瘦身,甚至能用在抖音上:

左邊是使用後,右邊是使用前
更厲害的是,由於 ToF 獲得深度資訊後,能把人體和背景完美區分開,實現“人瘦牆不歪”的效果 。

現場就演示了這三項,但據我所知,ToF 技術的想象力並不止於此,畢竟它讓攝像頭捕捉到的資訊多了一個維度。
比如拍照時,它能輔助對焦,更好地虛化背景;可以來掃描並估算一個物體的體積,測量距離。
5G 網路普及以後,ToF的應用場景可能更多,雖然目前還沒實現,但不妨跟么哥一起開個腦洞:
陪女朋友逛街時,不再需要反覆試衣服,直接用 ToF 深感攝像搭配 VR、AR技術來試穿衣服和鞋子,還能輕易實現個性化定製,讓優衣庫不再需要試衣間。
裝修或佈置房間時,直接用 ToF 技術掃描並生成屋內物品的完整資訊,在手機上檢視傢俱擺放效果,省得挪來挪去反覆比對。
開 VR 時會議,ToF 深感攝像頭能直接掃描並建立虛擬的你,和VR會議中和另一個人互動…(不知道Pornhub會不會基於這個原理開發點兒什麼)
聽起來或許有些胡扯,但這並非么哥章口就萊。被稱為“矽谷預言帝”的凱文凱利也曾經預言過未來世界的樣子。
他說:
未來會出現一個映象世界(Mirror World),物理世界的每個東西都將出現虛擬的複製品。每一條街道、每一個燈柱、每一棟建築、每一間房間都將在映象世界中擁有全尺寸的數字景象……虛擬世界就像是物理世界的一面鏡子。
具體他是怎麼說的,有興趣的淺友可以自行學習,emmm……總之聽起來比我說的可玄乎多了。但只要世界真朝向充滿 VR、AR的方向發展,ToF 等深度攝像技術必不可少。
說回小米和榮耀的微博罵戰。
2月15日那天,榮耀副總裁熊軍民在微博上晒出一組榮耀V20手機的宣傳圖,主打3D美體。

隨後小米副總裁盧偉冰又轉發評論:

結合之前他口中 “是個噱頭,騙使用者瞎花錢”的說法,可以看出盧總可能並不是對 ToF技術本身有意見(否則小米也不會做技術預研了),而是他認為 ToF 用來做3D美體、體感遊戲等應用沒啥用,是個噱頭。所以他才諷刺使用者“你以為自己瘦了嗎?”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手機行業發生的幾件小事。
當年的手機行業五花八門,有的主打“發燒”,強調價效比,有的主打高效能順滑體驗,有的主打高階奢華,還有的主打砸核桃。但大家都不太看重拍照功能,更別說自拍和美顏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也忘了最早是 OPPO、VIVO 還是美圖手機,市面上忽然颳起了一股高清美顏自拍的風。
當時我們一幫直男朋友也在私底下聊天時嘲笑用這幾個品牌的使用者人傻錢多,因為它們看起來科技含量不高,價效比也不高,唯獨主打一個拍照效果好,簡直是噱頭,簡直是騙使用者的錢。
我們也抱怨美顏功能讓世界變得不真實了,也在心裡諷刺那些用相機美顏的人:“你真的以為變美了嗎?”
但後來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主打美顏拍照的幾款手機賣得風生水起,把當時我們那幫理工直男的臉都打腫了。
從那時我就明白了一件事:消費者就是喜歡柔光自拍,就是喜歡逆光也清晰,就喜歡照亮我的帥氣,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到了近幾年,美顏自拍、攝像功能更是成為各大手機廠商的主打功能之一。
愛美之心人皆有,類似的事在地球另一邊也發生過。可能不少朋友都聽過這款名叫 Boom JB(炸??)的國產手機,在非洲賣瘋了。
生產它的公司在非洲地區佔據超過40%的市場份額,擊敗蘋果、三星等一眾國際廠商,無人能敵,在非洲人民心中更是家喻戶曉。
但它確是最初來自深圳華強北的公司——Tecno ,傳音
據說,這款手機最受歡迎的兩大功能其實挺簡單:1.功放聲音大效果好,方便隨時隨地嗨起來 2.黑人朋友自拍能看清五官輪廓,面部有質感。

人類總是嚮往美好,所以甭管“美顏”還是“美體”,或許都比我們預想之中更重要。
這次榮耀和小米關於 ToF 的爭執,歸根結底還是在於兩家公司對使用者、和對技術發展方向上的理解不同。
這種差異沒辦法一較高下,就像你愛上樹摘蘋果吃,我愛彎腰撿草莓吃,本沒有高下之分,只是單純不同罷了。
但是這種差異一旦長期積累,卻會對某項單點技術造成影響。蘋果摘得多了,爬樹本領自然就強。
正如榮耀認為 ToF 很重要,所以大力投入研發,突破了核心問題,並實現量產,把它變成了V20手機上的3D美體、體感遊戲等功能;小米認為 ToF 噱頭,沒用,所以自然也就停留在技術預研階段,沒有真正應用。在 ToF 這個單點上,榮耀確實走在前面。
罵戰的最後,小米這邊也承認:ToF 確實是個大的行業方向。但基於各種考量決定暫時不投入量產,未來會在他們認為“合適的時間”做出來。

這些選擇是對是錯,商業世界變化萬千,誰又說得準?最終,時間將證明一切,人們會從自己的錢包裡掏出選票。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訊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