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決定EOS存亡?過去1個月,EOS遊戲被攻擊26次,損失55萬
剛過去的一個月裡,EOS共計發生26起競猜類遊戲遭黑客攻擊事件,開發者共計損失將近4萬個EOS,總價值超55萬元。不過,到了現在,大部分人都已經對“EOS被黑客攻擊”見怪不怪了。
黑客的攻擊會影響到EOS本身嗎?面對市場和投資者的疑問,石榴財經回顧了數鏈評級於2018年6月13日EOS主網上線前對EOS的投資分析評測。對於這個問題,報告中已經給出了極具先見之明的答案。
01
富貴險中求
數鏈評級就風險指標、收益指標、價值指標、交易量指標四個重要方面對EOS進行了客觀分析。報告指出,EOS波動率高,投資風險大。但是同樣的,EOS的投資回報率也不容小覷,在2018年的慘淡中獨樹一幟,為整個數字貨幣市場帶來了一劑強心劑。
△資料來源:數鏈評級
而最讓市場振奮,也為EOS帶來了一波高點的,無疑是 超級節點的競選 。
根據數鏈評級報告,2018年4-6月之間,EOS逆勢上漲,在一片低迷中異軍突起。而此時正是EOS超級節點激戰正酣之時,各家巨鯨正忙著囤積EOS,為之後的投票積累足夠的子彈。
巨鯨囤積EOS的主要原因在於EOS是競選超級節點時投票的關鍵。EOS採取DPOS共識機制,融合了拜占庭容錯BFT,構建了BFT-DPOS共識機制。根據持幣數量與時間來決定誰擁有更多的記帳權。這種共識機制的優點是可以避免能源消耗,提高效率,同時以議會選舉的方式來規避POS(權益證明法)機制中話語權都被持幣大戶掌握的風險。
而選出的21個超級節點,將獲得 EOS每年增發 5% 的收益中的大部分,大約每個節點每年可以獲得 238 萬個EOS幣的收益。在EOS最高點時,一個節點每年可以分到超過兩千萬美元的獎勵。價值人民幣過億。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時間“超級節點”成了各大莊家的爭奪物件。根據報道,僅在中國,加入EOS超級節點爭奪戰的就包括EOS聯盟、InBlockchain、ONO,還有老貓、火幣等等。而根據數鏈評級的圖圖表顯示,各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大陸的大戶們在EOS超級節點競爭中名列前茅。
在數鏈評級的報告中提到,EOS用有限節點解決速度問題,又用節點淘汰制、DPOS、隔離驗證、投票等機制去迴應中心化質疑。可以說,EOS 是犧牲了中心化才換來生態的繁榮和經濟體系的邏輯自洽。
△資料來源:數鏈評級報告內容
然而,2019年1月出現的攻擊行為近半數為交易阻塞攻擊(CVE-2019-6199),這是一種存在於競猜類遊戲上的共性問題,目前尚未全面得以修復,還存在進一步蔓延的可能。EOS的超級節點機制,對於這樣的阻塞攻擊似乎失靈了。
02
始亂終棄的BM, 開發者資源不足的EOS
數鏈評級給予了EOS團隊創始人BM很高的評價,而BM本人,也的確有著值得矚目的履歷。對於BM,數鏈評級以一詞評價, “靈魂人物” 。
數鏈評級的預言在2018年7月和11月29日分別應驗過。7月,BM退出EOS RAM電報群,當天,EOS應聲下跌;而11月29日,BM說了一番話,引發了BM退出猜測,又讓EOS跳了一波水。
BM說,“已找到解決隱私性和終極擴容的方法,使用該方法的加密貨幣能達到1000萬的TPS而且不需要手續費。不需要投票或者股權質押,抗通脹,比EOS更安全,並且沒有去中心化的問題”儘管之後BM澄清自己不會離開,但這的確也是對社群信心的一種動搖。
△EOS團隊創始人BM
大家之所以這樣草木皆兵,跟BM本身不無關係。BM的第一個專案是位元股,但是在2015年11月社群理事會投票表決中,調低交易費用的提案獲得更多支援,以7:4擊敗BM,BM發了長文,宣佈離開創立Steem;而2016年,由於Steem使用者行為違反了他構想初衷,BM放棄Steemit股份離開Steemit,宣佈辭職。Steemit則跌去了95%。
看起來BM對於“堅持下去”選擇似乎不做考慮,遇到困難就中途退出。也是因此,他有了個“割韭菜之王”的惡名。在建立EOS後,BM此次的言論,撂挑子不幹的可能性就大大上升了。
現在無論BM會不會急流勇退,他與EOS都已經牢牢綁定了,每一次傳言都影響投資者對EOS的信任,EOS的市場表現已與BM難以分割。更有媒體爆出,BM根本不懂安全,對安全的認知比較差。過度依賴不懂安全的創始人,這無疑也是EOS的風險之一。
EOS極其DAPP頻繁被攻擊,也反映出開發者參差不齊的問題。開發人員不足、開發人員不嚴謹、開原始碼稽核不嚴謹等問題屢見不鮮,EOS更為明顯。
03
目前 EOS 仍處於成長期的初級階段
數鏈評級當時的報告中對EOS的生長預期為: 目前EOS仍處於成長期的初級階段,對標同類Ethereum,後續成長空間較大。 以市值舉例,目前Ethereum市值527億美元,EOS市值97億美元,佔比僅為18%。另外,對於融資40億美元的明星區塊鏈專案,目前市值仍然較低。
△資料來源:數鏈評級
此外,報告中也指出了EOS存在的風險:交易量過度集中在少數交易所,可能存在價格操縱風險;核心成員現實中做專案的持久力和領導力令人存疑;較長的融資期限和較高的融資額與專案成本的相配度令人存疑。
△資料來源:數鏈評級
△資料來源:數鏈評級
但也需要看到,EOS的效能標準很高,可根據專業人士測算,EOS運作中的實際效能並沒有比目前的公鏈高出太多。
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公有鏈評估專案負責人蒲松濤曾在石榴財經訪談中指出:現在賽迪區塊鏈評估的34條公有鏈裡實際鏈上的交易TPS大於1的只有區區十條。還有很多的公有鏈的實際的交易不足0.1,這說明這些鏈是極度不活躍的。
這裡體現出的問題是: 高TPS必須和實際應用匹配才可以 。現在擁堵的公有鏈只有兩條,比特幣和以太坊,換句話說,其他鏈的活躍度都是不高的。
當然,這裡還涉及一個更重要的問題,由EOS而起,卻不僅僅侷限於EOS,而是關於整個區塊鏈領域下一步發展的問題:安全和效能,孰輕孰重?究竟應該如何取捨?
專業人士認為, 安全性始終是必須優先保證的第一要務 。任何情況下,只有保證了安全性,其他效能才有發展的可能。另一方面,大多數公鏈在EOS之後為了追求效率而使用DPoS、超級節點等設計,是否存在這個必要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