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辦公,企業微信的一點思考
分析企業微信之前,我覺得有必要來說說現今中國的移動辦公平臺。
首先,什麼是移動辦公平臺?
是指企業使用者直接提供移動辦公SaaS應用,同時以Paas平臺整合第三方開發者擴大產品功能覆蓋的移動辦公軟體。
移動辦公平臺的優勢,也是價值所在。
那麼,價值點在哪?
1. 作為企業內外部的連線:解決企業內部和外部資訊傳遞和反饋不及時的痛點,降低平臺成本同時,提高工作流轉效率;
2. 移動化辦公,突破傳統pc端的辦公侷限,以此方便解決外勤,突發事件等多樣化場需求;
3. 平臺聚合自由功能和第三方應用,打通了企業多項業務,能夠同時在一個平臺上進行處理;
4. 關注業務管理的同時還能對員工進行管理和激勵,通過激勵實現對企業價值的貢獻。
中國移動辦公平臺的發展經歷了怎樣的階段?
從最初的傳統管理軟體(如CRM,OA,ERP等)逐漸走向移動化,移動辦公市場火熱。但由於各個辦公應用專注領域不同,企業不得不面對在多個應用之間切換,以處理不同的業務需求。隨著移動辦公的應用程度加深,移動辦公應用開始出現跨界發展。平臺型產品以高頻移動辦公需求為基礎,通過引入第三方服務商豐富產品功能以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
使用者群體是什麼樣?
2B使用者人群可分為3類,決策層使用者,管理層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
決策層使用者:許可權最多,但是使用頻次或對體驗可能不如後兩者,由於思考企業戰略和進行決策,對於此類產品的關注點:是否能夠很好的將自己的意圖傳達給下層?是否能夠獲取有價值的反饋(如資料分析等)?
管理層使用者:許可權較多,使用頻次最多也最深的使用者群體,作為一個連線上下層的群體,對於此類產品的關注點:是否能否給上層提供有效方案輔助決策?是否能夠解決管理企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個問題一方面來源於業務運轉方面的管控,另一方面來源於對下層員工工作成效的管控。
普通使用者:許可權較少,對產品部分功能體驗較深,對於此類產品的關注點:是否對當前工作提供便捷,提高工作效率?
2B同2C的差異,很大程度上體現在使用者群。由於企業存在不同業務部門,每個部門也會對應不同職能的人員,對於同一功能,又會衍生出不同需求。
接下來說說企業微信。
戰略分析:
企業微信定位在溝通工具,與微信保持著高度一致的使用體驗,在2.0版本中,與微信企業號進行合併,由微信外掛繼承原企業號的所有能力。除了承載溝通功能外,企業微信逐漸擴大業務,為使用者提供辦公協同,流程審批等通用型的青OA應用。針對公司的個性化需求,企業微信開放API介面,允許其直接接入自有IT系統,另一方面開放接入第三方應用商,提供更加更富的辦公應用。從張小龍在公開課可看出,企業微信的價值越發受到重視。
企業微信是企業的聯結器
1. 與人連線:
通過群,小程式,公眾號和各輕應用的深度合作,打通企業內部,連線傳統模式下的各個資訊孤島;
通過連線個人微信,與外界打通,連線整個微信生態。
2. 與應用連線:
提供開放的API介面,第三方服務商為員工提供與ERP,財務等各種應用的連線,進行資訊打通,使業務高度簡化,降低成本的同時,企業微信方通過應用市場,資金獎勵,宣傳支援等方式扶持服務商,為他們導流。
3. 與裝置連線:
企業微信支援各硬體裝置的接入,打通線上和線下生活,如考勤機等。

image
功能分析:
打卡功能是企業使用者使用過頻率最高的幾個功能之一,所以我以打卡功能為例,來進行分析:
(功能分析中以釘釘的打卡功能作為競品)
企業微信打卡流程圖:

image
企業微信和釘釘打卡流程大體相同,在正常上下班時間點前後提供打卡提醒推送,要打卡時,均通過反饋給後臺的時間和地理位置,對打卡型別(正常打卡,遲到,早退)進行判定。但企業微信在介面,互動,操作流程和功能上更加簡單,釘釘則將功能更加細化且完備,細分了多個場景,以便適應企業多樣化的需求。
例如,管理員設定打卡規則的過程中,企業微信在新增考勤人員一步時,只需在下一層級頁面勾選相應人員即可;而釘釘將其細分為部門,參與的人和無需參與的人三類,並且選擇每一項時,都要經歷“新增-->選擇新增的方式-->選擇/搜尋人員” 的流程,相對來說比較繁瑣,可能釘釘這種流程模式對於大規模的公司更為適用。
如果把設定考勤時間比做生產一批商品的流程的話,完成一個工作日所需所有的設定就像生產出貨一個完成的商品。企業微信是完成一個商品再完成下一個商品,而釘釘更像是先生產出所有商品的一種零件,下一步再生產完另一種零件,最後把零件拼湊成一個完整的商品。釘釘在設定時段前,對考勤組的型別劃分(固定,排版,自由),在此基礎上選擇可能需要時間段,再在每個工作日上選擇需要的時間段。相比與企業微信可自由新增任意個時間段,釘釘最多隻能新增3個,且入口較深。當然,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1-3個時間段的設定已經基本滿足現今絕大多數企業的需求,但不能排除非常規情況的出現,從產品的靈活性上,企業微信更勝一籌。另外釘釘對場景的劃分細緻很多,不僅可在app上完成考勤型別的劃分,還支援更為複雜的彈性班次,豐富了需求場景。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當然,企業微信在打卡功能上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1. 由於整體相對簡單,功能適用的場景也不如釘釘那麼豐富,比如彈性上下班制,晚走晚到等。
2. 介面上企業微信僅呈現一個狀態,如要打下班卡,已打下班卡等,釘釘則按時間順序從上到下呈現所有狀態,並且在忘記打卡時,在對應區域給予提示“補打申請”。
3. 在統計打卡資料上較為簡陋,體現在資料和資料的表現形式上。
4. 對於管理員,移動端相對釘釘的移動端功能略顯不足,額外功能僅能在pc端進行操作。(不過這一點問題不大,還是容易改進的)
一點小小的思考:
人都是有惰性的,企業打卡方式雖說是反人性的,但確實是有用處的。對於參與考勤的員工來說,一方面是對自身行為的約束(畢竟關乎小錢錢...),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量化員工投入的沉默成本,以此作為衡量一名員工對工作奉獻程度的因素之一,這樣一個標準是客觀和公平的。對於管理層,也是打卡功能受益最多的一方,出於對公司自我保護,管理的需要,在中國國情下,打卡確實是有必要的。
不過,打卡歸打卡,打卡的目的無非是希望提高員工效率,相比確認員工是否準時準點在工作地點呆著,更重要的應該是讓員工在這段上班時間裡進行有效投入工作,所以個人認為這個功能除了往如何讓員工更快更便捷的打卡上,更應該去思考如何讓打卡更人性化,消除員工的排斥感,比如怎樣的打卡時間範圍更人性?在打卡功能基礎上是否可以新增一些輔助性功能給予員工激勵和鼓勵?等等。。或者以一種更有效的方式代替打卡。
同時,如何讓其更有人情味,注入更多情感,提升使用者認同感,歸屬感不僅是企業微信的方向,更是其他移動辦公應用要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