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標註產業化:“白鳥河”資料農民,認真耕耘AI“農場”

20歲的尹佑(C)是一家人工智慧農場的標註員
尹佑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是一個核心角色。他的體重略重超過60公斤,染色的頭髮,並戴著一頂印有“Dope Shit”字樣的連帽衫。但在AI時代,這位20歲的學生是一名扮演重要角色的步兵。
尹佑在百年河數碼城工作,這是一個位於中國西南部貴州省樹木覆蓋的山丘深處的科技中心。該地區傳統上以種植茶葉和生產火熱的茅臺酒而聞名,但今天它吸引著尹和數百名像他一樣的年輕中國人,在蓬勃發展的人工智慧或人工智慧領域工作。
每天八小時,他們坐在色彩鮮豔的轉椅上的計算機終端,有助於提高面部和語音識別軟體,無人駕駛汽車程式,甚至用於識別植物和昆蟲的移動應用程式的可靠性。
“我曾經認為人工智慧是美國科幻電影中的東西 - 許多機器人和 星球大戰 ,”尹佑說。“現在的AI遠未達到這個水平。 它需要學習。我的工作就是教它 。“
他通過在計算機顯示器上突出顯示影象中的物件來做到這一點。例如,為了幫助自動駕駛汽車演算法學習識別城市街道的共同特徵,尹佑點選公共汽車,人行道或行人的無盡影象。為了幫助語音識別軟體,他會聽到亂碼的人類發音並輸入正確的含義。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重複性的工作。
“人工智慧與你投入的勞動力一樣聰明,”負責尹佑工作的北京創辦公司蒙東科技有限公司的專案經理胡定祥說。
去年,中國國務院釋出下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計劃,到2030年將中國定為“首要的全球人工智慧創新中心”,預計中國的核心人工智慧產業將達到1480億美元,人工智慧相關領域將達到10倍能量。
“就像中東擁有大量石油一樣,中國可以成為世界人工智慧資料的中心,”執行長盛華表示,比如像百度,京東和阿里巴巴。
AI農場非常適合貴州這樣的貧困地區,那裡的土地和勞動力便宜,氣候溫度足以使大型機器執行而無需昂貴的冷卻系統。在基本的AI標記中訓練像尹佑這樣的工作者只需要兩天時間,或者在標記3D圖片的更復雜任務上花一週時間。
“由於廉價勞動力的成本,我們有很大的優勢,”胡說。

AI農民如是說:“我們就像技術上的農民”
百鳥河數碼城隸屬於貴州先行學院校園,這是一所政府資助的學校,根據鬱鬱蔥蔥的土地上張貼的巨型紅色廣告牌,為農村貧困學生提供“非營利性教育”。
該學院成立於2012年,擁有以人工智慧為主的課程。臺灣科技巨頭HTC是巨集基投資者。由於州獎學金,4000多名學生的三年制學位僅需支付1,500美元。此外,從二年級開始,他們可以通過在猛洞河或百鳥河的其他科技公司工作來抵消學費。
和造便宜貨物出口的嘈雜工廠相比,作為AI標籤的工作是穩定和安全的。辦公室乾淨舒適,可以定期休息。平均而言,尹佑每天標記約300張圖片,並且在一個班次中有個人記錄標記14,000輛汽車。
“自從接受這份工作後,我已經厭倦了看電腦螢幕而已停止玩視訊遊戲,”他說。“相反,我試著看遠處的東西讓我的眼睛感覺更舒服。”
每月平均收入3000元左右,遠遠超過典型的流水線工人。他與八位同事共用一間新的宿舍。他們一起生活和做飯,並將時間用於貴州著名的豬肥火鍋。
他的父母老一輩工作方式傳給了尹佑,他們都是農民工,根據季節和需求從農場到建築工地跳到工廠。如果不是人工智慧,尹佑可能會走他們的路。“今天,我是AI的移民工人,”他開玩笑說。“但這並不像在建築工地搬磚那麼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