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屏手機元年:全球巨頭齊競速普及尚待時日

本報記者 駱軼琪 深圳報道
導讀
在創新潮起的手機行業,摺疊屏已經成為頭部廠商必爭的蛋糕,這不僅是對市場的佔位,也意味著頭部廠商的科研實力。在多方共同推動之下,摺疊屏的未來有待時間發酵出更多驚喜。
在即將到來的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正式開幕之前,各大品牌關於將釋出摺疊屏的風聲便陸續傳了出來。前有小米高管與柔宇高管的隔空嗆聲,後有以華為、OPPO為代表的頭部廠商加緊佈局。這也引發開年後二級市場中相關廠商股價紛紛大漲。
廣義來說,摺疊屏產品在2018年並非首次面市,但在手機整體市場創新不斷湧現的環境下,這一更大意義的變革,無疑引發更多市場關注。
不過,消費電子類產品創新元素的應用,歸根結底需要硬體與軟體的共同迭代後,才有更大推進空間。目前而言,真正一體化的單屏摺疊手機,在螢幕材料、彎曲半徑、鉸鏈等硬體核心部件方面仍面臨挑戰,而真正適合摺疊屏手機的殺手級應用也尚未出現。
落實到價格方面,雙倍的物料應用意味著不低的產出成本,目前的摺疊屏手機,定位人群顯然僅在於高階商務群體。這從此前中興推出的雙屏摺疊手機可見一斑。
當然,在創新潮起的手機行業,摺疊屏已經成為頭部廠商必爭的蛋糕,這不僅是對市場的佔位,也意味著頭部廠商的科研實力。在多方共同推動之下,摺疊屏的未來有待時間發酵出更多驚喜。
摺疊屏手機元年
回溯摺疊屏手機的發展,此前陸續有相關形態的產品出現,比如中興於2017年釋出的天機系列Axon M。這款被定義為摺疊雙屏的手機有兩款記憶體型號,採用驍龍821的CPU,春節促銷期間售價最高不到2500元。
不過不同於此後釋出的一體化單屏機型,中興該款產品為拼接式摺疊。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這款機型更多用於2B市場。此後中興方面也對升級版開始了研發。
2018年10月,深圳創業公司柔宇科技釋出搭載驍龍855CPU的首款摺疊屏手機柔派。此確為單屏產品,但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體驗過程中,發現產品尚不是十分穩定。比如僅看桌面情況下演示摺疊,切換便不是很順暢。目前柔宇科技官網顯示,柔派消費者版有三款記憶體可選擇,價格區間在9000-13000元。
之所以將2019年視為摺疊屏手機元年,是源於全球頭部廠商在此領域的密集攻佔。
三星在2018年12月的開發者大會上展示了摺疊屏手機概念機, 蘋果 也於近日申請了摺疊屏專利。當然,真正的起點應該還是MWC。
在此前的預熱會上,華為便宣告了將釋出摺疊屏的訊息,OPPO也在下發的MWC邀請函中暗示了“摺疊”元素。
從摺疊屏手機來看,分為內折和外折兩種技術手段。招商證券分析師方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市場主流採用的是內折方案。其從供應鏈體系瞭解到,市場認可的終極體驗,應當是兩個螢幕,內折時外部有小屏可顯示。
這也是三星此前展示的方案,即摺疊時,手機外側有4.58英寸的螢幕顯示,主要用於待機時給予機主提醒,或快捷回覆訊息等功能。展開後由內屏接近正方形,螢幕尺寸達7.3英寸。
集邦諮詢光電研究中心分析師範博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以手機使用體驗而言,外折比較直觀,不需額外增加外側螢幕,但會受制於保護玻璃或保護膜強度不足的風險。因此部分廠商會考慮內折設計,但就需要擔負外螢幕的成本。
“早先發布的多是雙屏拼接方式的摺疊手機,目前市場焦點在單屏式摺疊手機。未來如果產品設計得宜,有機會改變手機的使用形態,就可以強化與整合在生產力或娛樂功能上的體驗。”範博補充道。
普及有待時日
對於消費電子產業而言,一款創新產品的落地開花,前提還包括硬體條件的成熟和軟體適配。
從去年大熱的3D視覺技術應用可做類比。這項由蘋果引發的技術浪潮,目前無論是硬體的辨識準確度和安全度、還是軟體應用適配,仍在市場不斷除錯和探索過程中。而螢幕技術相對而言,是更加徹底的技術變革,其落地難度可想而知。
集邦諮詢光電研究中心就預計,2019年摺疊式手機將正式問世,其滲透率僅佔智慧手機市場的0.1%,到2021年將突破1%,達1.5%。
方競也向記者指出,經過對產業鏈的驗證,華為摺疊屏手機整個生命週期規劃在30萬臺以內;三星的摺疊屏手機量稍大,但也僅為70萬臺左右。“今年其他廠商沒有太多量產計劃,整個基本面大概100萬臺的量,落到中國市場不到20萬臺。這部分摺疊屏手機的目標使用者主打高階商務人群。”經預計,到2021年摺疊屏手機全球出貨量有望達到千萬級別。
IDC高階分析師王希向記者直指,對於全球14億臺的整體出貨量而言,百萬臺幾乎是微不足道的體量,短期不會對大盤產生明顯影響。“我們猜測8000-9000是能落實到最低的價格。這是柔派提出的,但也難以說服使用者使用。這是一種創新趨勢,但目前還在實驗探索階段。”
在技術層面來看,確係如此。如前所述,目前摺疊屏的實現仍面臨較多硬體技術難題。方競向記者舉例,在彎曲半徑方面,OLED屏是多層結構,包括保護層、偏光片、觸控模組等。層數越多,越難實現較小的彎曲半徑,直接影響到摺疊後的手機厚度,更嚴重則會使手機左右兩邊不平整或螢幕出現摺痕。
而過去的OLED屏採用玻璃蓋板,但摺疊屏手機無法採用玻璃作為保護層,意味著較易損傷,良率較低。成本更高的在於鉸鏈部分,摺疊屏中間的機械結構主要由鉸鏈連線,但目前良率同樣較低。其他問題還包括電池續航、摺疊厚度等。
不過招商證券研報顯示,目前 康寧 已在開發厚度僅為0.1mm的可摺疊玻璃,但量產時間未定;長盈精密也在為客戶研發摺疊屏的轉軸元件。
這顯示出國內廠商在供應鏈方面正快速跟進。為此,方競向記者表示,“供應鏈基本沒什麼差異, 京東 方的技術速度已經趕上。”他進一步解釋道,京東方在產能建設和技術實力上,已經趕上日韓,雖然與三星尚有距離,但也緊追其後。
王希則指出,良率是需要關注的方面,此外在畫素排列技術方面,國內也與三星的專利技術存在差距。
同樣重要的是,目前是否有匹配的軟體應用,非用這較高價格的摺疊屏不可?
王希舉例道,比如是否開發出了匹配摺疊屏的遊戲或社交軟體。由於普通手機匹配的軟體格式採用的主流為16:9或18:9,但摺疊屏開啟多為正方形比例,具體細節仍需匹配。“目前來看,較好的應用包括地圖導航,但還需要找更具備應用競爭力的場景。”
當然,摺疊屏不失為一個趨勢性的方向。王希向記者感慨道,2018年手機市場的創新力度,相比2017年的同比表現,提升了2個檔次不止。
“開腦洞想一想,未來5G高速傳輸速度之下,計算將未必在端側,而是多側同步。那麼是否就可以快速根據手機型號完成軟體適配,不需要大量人力去完成,而能夠更精細化。這是一個可想象的空間。此類邏輯如果可以實現,那也意味著摺疊屏手機(量)將起來了。”
(編輯:張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