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善與惡 早餐點外賣就是變懶?
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線下體驗集能量的新玩法,讓雙十一不僅在線上火爆,線下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雙十一狂歡的氣氛。
前不久,我們牛科技有幸參加了阿里巴巴雙十一線下新零售走訪活動,在走訪過程中阿里巴巴向我們全方位的展示了新零售給現代生活帶來的便利性。不過,在走訪結束後,我們在閒聊的時候突然講到了一個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同行的一位攝像大哥,在閒聊時跟我們談到了他眼中新零售。攝像大哥是這樣說的:我覺得新零售把人都變懶了,我們公司的一個小夥子,週末的時候連早餐都是點外賣,休息的時候完全宅在家裡,新零售讓他都不和人接觸越變越懶了。
這段話引起了我們的思考,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說新零售讓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可是在生活方便的同時,新零售卻讓人變得越來越懶,新零售發展到現在到底是善還是惡。
在此我們想和大家探討一下,新零售是否真如攝像大哥說的一樣,讓人變得越來越懶,它真的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嗎?
新零售的惡 讓人越變越懶
提起新零售,大家的第一反應估計都是外賣。外賣行業發展到現在,不僅僅是送吃的,我們曾採訪過一位外賣小哥,他說他不僅送吃的還送過充電器、花、藥品和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反正是“你有需要,我們肯定有人送”。
從這位外賣小哥的表述中,我們確實理解到了為什麼說新零售讓人變懶了。一個手機可以喊人給你送早餐、送禮物甚至倒垃圾這種,這就和《機器人總動員》裡面那些肥頭大耳的人類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不用幹。
除了外賣以外,伴隨著新零售出線的線上線下互通門店,也讓不少傳統實體經營者抱怨線下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特別是隨著天貓超市的強勢入場,傳統商超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大家更願意網上下單,讓快遞小哥幫自己完成日常採購流程,
新零售的誕生,讓外賣小哥和快遞小哥成為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新零售的發展,讓大家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越變越懶”已經大勢所趨。
新零售的善 讓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越變越懶,成為不少人對新零售最大的詬病,可是“懶”就一定是惡嗎?
首先,來談談外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對於整天跑外勤的攝像大哥來說,在路邊找個小店吃飯似乎要比外賣方便的多,可對於我們這種整天宅在辦公室裡寫程式碼敲文字的“網際網路民工”而言,出去吃飯的代價實在太大。
以我們牛科技辦公室為例,中午十二點準時午休,儲存手頭工作出門等電梯到樓下至少12點10分。走進樓下的快餐店排隊、點餐、等待一套流程大概十分鐘左右,也就是說最快12點20分我們可以吃到午餐。15分鐘吃完午餐,回公司的路途大概10分鐘左右,前前後後一算基本上最快也要12點45分才能完成整個午餐流程。
從時間來算45分鐘吃完一整套用餐流程也不算很長,但是這裡有一個前提,我們公司所處的是一個不那麼熱鬧的辦公樓。不需要排隊等電梯,不需要走很遠找店子、不需要排很長隊伍才能點餐。
我們來算一筆時間帳,出去吃飯需要45分鐘,點外賣的話我只需要考慮怎麼安排15分鐘的用餐時間。裡裡外外相差30分鐘時間,不說工作效率的差別,30分鐘至少能讓我多休息一會,難道這也是懶嗎?
對於“忙人”來說,外賣是提升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僅僅是一句“外賣讓人變懶”就認為新零售是一種惡,這種觀點多多少少有些何不肉糜。並且,新零售不僅僅只有外賣一種,口碑手機點餐、盒馬鮮生生鮮新玩法、銀泰喵街智慧系統,都是新零售的一種表現形式。
口碑手機點餐就不多說了,手機預約點餐免除了到店排隊的時間。提前下單,即來即吃,既方便又快捷,總不能說不願意排隊也是一種懶吧。
盒馬鮮生作為生鮮售賣的新模式,憑藉著店倉一體、餐飲購物與線上完美融合的優勢,讓使用者的消費體驗大幅升級。同時,種類繁多能夠近距離接觸生鮮的開放式櫃檯,也讓盒馬鮮生成為以吃的水族館,不少家長都會選擇週末帶小朋友過來邊玩邊吃。
銀泰作為國內最早進行新零售轉型的大型商超,憑藉著喵街智慧零售系統,推出了線下包郵(線下買單全國包郵)、線上同價(線下價格不得高於線上)和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
新零售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與其說變得更懶不如說變得更加方便和自由。對於沒工夫出去吃飯的人來說,可以選擇一份外賣讓自己多擠出幾分鐘自由時間;對於喜愛逛街的人來說,可以去盒馬鮮生和銀泰一逛逛一天,吃喝玩樂一條龍不用考慮轉場的煩惱;對於傳統商家而言,新零售給了他們一個拓展業務邊界的機會,從傳統商超轉型到線上線下互通店,新零售給了他們更大的機會。
把人越來越懶的原因強加到新零售身上,就像曾經書信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一樣。網際網路的發展勢必會讓人們的生活產生變革,但變革的關鍵是人而不是工具。在外賣誕生前深更半夜我們都是用泡麵解決溫飽問題的,24小時外賣的誕生讓我們有了更多選擇空間,這難道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