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搜尋到電商,善變的網易
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比網易老的沒幾家,跟網易同時代又能在市值上與其比肩的更幾乎沒有,原因是他們都沒有網易善變。
與網易同時代的新浪、搜狐雖然與時俱進地進行了多般變化,在搜尋、遊戲、視訊、微博等領域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創新,但都不及網易成功。
起初,網易是純正的網際網路門戶。隨著無線增值業務興起,廣告到2001年,收入佔比降至54%。這一年,兩大業務淨收入2603萬元,直接成本6006萬元,市場、行政、研發三項費用合計1.95億,淨虧損2.33億。當年網易股票完全是靠“市夢率”上市並交易的。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後,網易跌到1美元以下、瀕臨退市,
在生死存亡之際,無線增值服務救了網易的駕,2002年該業務營收暴增10倍達到1.61億元人民幣,佔該年總營收的73%;2003年收入再增74%,達到2.8億元人民幣。
無線增值服務徹底把網易從退市的邊緣拉了回來,這是網易的第一次重生。
網易利用增值服務帶來的喘息機會奮力開拓網路遊戲:2001年相關收入為零,2002年取得3700萬元營收,2003年2.03億元,2004年6.29億元、2005年13.8億元……同期,遊戲收入佔總營收的份額從0增加到將近90%。以至於在其後的10年間,網易被不少人視為遊戲公司,這是網易的第二次重生。
網易的第三次轉型是電商,當年探索網際網路變現模式之時,網易已經開始嘗試電商了,那是在2000年前後。十多年了,廣告、增值、遊戲輪番充當主力,電商只是“試驗田”。直到2014年,網易才開始在電商業務上發力。從這一年起,財報中“郵箱、增值服務及其它”的提法退役,代之以“郵箱、電商及其它”。
網易的心態是:有錢、有人、有技術、有平臺、有流量,看什麼有“錢途”就搞一下,放在“其它”這個筐裡。成功了可以再造一個網易,失敗了也不傷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