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科院“民族團結一家親”農技服務培訓基地做科技傳播者和農民貼心人
12月6日至7日,自治區機關事務管理局邀請來烏魯木齊的南疆親戚們入住新疆農業科學院“民族團結一家親”農技服務培訓基地。
通過實地參觀,親戚們非常感慨,紛紛表示此番來訪不虛此行,大開眼界,對回去今後搞好農業生產脫貧致富奔小康信心滿滿。
科技進步和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天山南北,從來不曾缺少新疆農業科學院科技工作者奮鬥的身影。
隨著“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各單位紛紛邀請親戚來烏魯木齊做客。那麼問題來了?吃哪?住哪?看哪?怎麼接待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呢?在烏魯木齊有這樣一個地方,這就是地處烏魯木齊北郊的新疆農業科學院“民族團結一家親”農技服務培訓基地。
為配合自治區“訪惠聚”農技服務,按照院黨委的要求,新疆農業科學院綜合試驗場充分發揮農業科研優勢,依託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平臺,創新形勢和方法,建立了新疆農業科學院“民族團結一家親”農技服務培訓基地,傾心打造了這個獨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新疆農業科學院“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品牌。
該農技服務培訓基地以“民族團結一家親”一站式管理服務為理念,今年初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心完善培訓基地設施,進行了環境整治、住宿樓裝修等,為自治區各廳局“民族團結一家親”結親戶來烏魯木齊走訪創造條件,形成了具有專業的服務團隊、實用的農業技術、配套的活動方案、一體的食宿服務的培訓基地。
新疆農業科學院綜合試驗場既是一個科研單位,又是一個農業單位,科技攻關和科技興農密不可分。在農技服務培訓基地內,展示有全疆最先進的農業科技成果;存欄800頭牛的國家級育肥牛養殖示範場;生產能力2t/h,加工量300萬穗/年的速凍玉米加工生產線;國際農業博覽會田間展示區;特色彩色苗木基地;大型有機特色採摘基地,還有庭院經濟的樣板等。
集約化、規模化是現代高效農牧業的發展方向,讓親戚們看到外面的世界,可以給他們直觀的感受,帶動他們提升搞好生產的決心和信心,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疆農業科學院“民族團結一家親”農技服務培訓基地總佔地面積有9705畝,主要承擔農業科研、試驗、示範和繁育等工作,進行農作物良種及種苗繁育生產、農特產品生產加工、農業生態旅遊、國家及自治區綜合專案實施等,具有一定的科研、生產、經營能力和實力,展示集“農、林、牧、農副產品加工、生態旅遊”為一體的現代迴圈農業。
僅2018年,新疆農業科學院“民族團結一家親”農技服務培訓基地接待自治區“訪惠聚”和“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有自治區機關事務管理局、新疆大學、中科院新疆分院、兵團農技推廣總站以及新疆農業科學院各研究所等25個單位,41場次,3000餘人次。
十四師一牧場一連的一名牧工參觀後感嘆道:“原來可以食用的蔬菜竟然有這麼多種,4個人就可以養500頭牛。我算是大開眼界了,回去後一定要把這次來烏魯木齊看到的一切宣講給身邊的農牧民朋友們聽”。
新疆農業科學院是自治區農業科研的領頭羊和主力軍,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這裡是“村黨支部培訓基地”、“烏魯木齊蔬菜觀摩點”、“國家育肥牛養殖示範場”、“國際農業博覽會田間展示區”;這裡有“農業部灰漠土檢測基地”、“農業部農作物新品種保護分中心”、“國家科技部赤眼蜂繁育中心”、“農業部小麥原原種”繁育基地,“農業部油料原原種”繁育基地,“農業部玉米原原種”繁育基地,“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實驗站等;每年開展科技培訓、農業觀光、科普教育等活動就達20萬人次。
基地展示的內容契合農民需求和農業實際,讓農民看了就有啟發,學了就能用的上,能夠提供最直接、最有效、最貼近農民的樣板。
基地不但有接待本單位親戚的全程體驗,還有豐富的接待外單位親戚的經驗,從而保證了服務的全程到位。
新疆農業科學院“民族團結一家親”農技服務培訓基地不但請進門服務,而且送服務上門。
2018年11月,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派出技術人員來到喀什疏勒縣,對園藝場蔬菜基地進行參觀調研、幫扶指導工作。種植戶艾尼江聞訊後立即趕來將技術員請到他的溫室蔬菜大棚進行指導,他說:“夏天去烏魯木齊到綜合試驗場蔬菜基地參觀,學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認識到了科學種植的好處,可以增加收入。這次綜合試驗場的技術員過來了,我高興的很,想求教專家關於溫室番茄病害的防治。”技術人員通過觀察,告訴艾尼江是番茄花葉病毒病,可以施用寧南黴素或者鹽酸嗎啉胍進行治療。
艾尼江非常感謝技術人員的“雪中送炭”,感激地說,新疆農科院的科技人員事事替我們農民著想,想方設法地幫我們農民增加收入。不但是科技的傳播者,更是我們農民的貼心人。
新疆農業科學院“民族團結一家親”農技服務培訓基地用自己的光和熱,點亮了農業科普的“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