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編號為212795的小行星被命名為“房建成星”
12月5日上午,由何樑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以下簡稱:紫臺)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共同主辦的“房建成星”命名儀式暨北航大講堂在北京成功舉行。
段瑞春致辭並宣讀“房建成星”國際命名公報
命名儀式上,何樑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祕書長段瑞春致辭並宣讀“房建成星”國際命名公報;紫臺行星科學和深空探測研究部副主任、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首席科學家趙海斌研究員介紹“房建成星”發現經過和執行軌道並贈送“房建成星”執行光碟;紫臺臺長楊戟研究員頒發“房建成星”命名證書。
楊戟致辭
楊戟在致辭中對房建成和北航表示最熱烈的祝賀。他表示,以人士命名小行星,旨在彰顯被命名人士在科學、教育、文化、慈善等某個領域所作出的貢獻,表達社會對他們的敬重。小行星命名具有國際性和歷史性,是一項崇高的國際榮譽。房建成院士是中國慣性儀表與系統技術的領軍人物,中國磁懸浮慣性執行機構理論和實踐的奠基者。他充分肯定了房建成在領域內所做出的傑出貢獻,並指出“房建成星”命名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房建成院士科技成就的褒揚,表達了對他的崇高敬意。
趙海斌介紹“房建成星”發現經過和執行軌道
趙海斌介紹,“房建成星”是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於2007年10月9日,後續得到了萊蒙山天文臺,Catalina巡天計劃,美國林肯實驗室,斯特沃德天文臺等觀測臺站的多次觀測證實。國際小行星中心於2009年4月給予212795號國際永久編號。“房建成星”繞日執行軌道的偏心率為0.125度,軌道傾角為4.859度,軌道半長徑為2.23個天文單位。距太陽平均距離為3.35億公里,繞太陽一週需要3.33年。他表示,“房建成星”的發現與命名,對今後該天體的研究、探測和應用起了前驅和開拓的作用。隨著將來空間探測的不斷髮展,人們很有可能會登上太空中的“房建成星”等小行星上去探索它的奧祕,開發其資源,使之造福於人類。滿載著房建成院士光輝業跡的“房建成星”將永遠閃耀在宇宙星空之中。
楊戟向房建成頒發“房建成星”命名證書
房建成表示感謝,並表達了內心的激動之情:“作為一名祖國的科技工作者、一名教書育人的北航教師,這份殊榮對於我已經遠遠超出了獎勵的意義,彷彿是一種精神寄託。在浩瀚的宇宙中,這顆小行星就像陀螺一樣在不停地運轉著,遙望著中華大地上一群堅持自主創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北航人在不停地奮鬥著。”“如今,我仰望星空,那裡有一顆星辰以北航人命名,這份榮譽屬於北航的每一名科技工作者,屬於堅持不懈、服務國家的三代北航人,屬於我深愛著的祖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徐惠彬院士表示,“房建成星”命名是對北航科技工作者的極大激勵,北航人會繼續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奮勇向前,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