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要與現實和解,微軟或將要和Edge說再見了
最近一段時間裡,美國金融市場中各大科技股都遭遇了下跌的挫折,但是在這一片“跌跌不休”中,微軟的表現則是“FAANG”之中最亮眼的一個,而且還在上個月的最後一天裡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這一系列的表現,讓外界不禁驚呼那個曾經的PC時代霸主又回來了。
在新掌門Satya Nadella的帶領下,微軟在過去四年裡進行了一場脫胎換骨的變革,以Windows為中心的策略變為了以AI和Azure為主要支點的新戰略,而作為曾經的寵兒,Windows在近期又要被動了手術。
微軟欲棄用win10上的Edge
但事實上準確來說,應該是與Windows 10捆綁的Edge瀏覽器。日前,據Windows Central以及The Verge的相關報道顯示,微軟工程師已經提交程式碼給Chromium專案,微軟或將計劃放棄自家的Edge瀏覽器,並將搭建一個代號為“Anaheim(阿納海姆)”,基於Chromium引擎的新瀏覽器,用來取代目前的Microsoft Edge成為Windows 10的預設瀏覽器。
作為桌面端當之無愧的霸主,微軟要對自家的Windows系統做出變化,不僅牽動了許多前端程式設計師的心,不少吃瓜群眾也對此保持關注。在這裡需要點明的是,這個“Chromium引擎”正是之前引起極大風波“紅芯瀏覽器事件”中的主角,這個號稱“自主創新、自主可控、打破美國壟斷”的瀏覽器,則正是基於谷歌開源的chromium開源專案的換皮產品。這樣一看,微軟這是要為紅芯“正名”了。
三年前,微軟為Windows 10推出了全新的Edge瀏覽器,基本上是對原有的Internet Explorer的一個重新設計,以改進Windows預設瀏覽器的使用體驗,並意圖與最大競爭對手谷歌Chrome一較上下。
而目前微軟放棄Edge的傳言也並非空穴來風,這一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新產品,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表現得並不如人意。彼時,微軟為了推出這款在IE灰燼上重生的新瀏覽器,將其與Windows 10捆綁,一切看起來很美。不過到了實際操作上,微軟愕然發現,你們這些使用者怎麼不領我的情啊,用上新電腦之後首先做得居然就是開啟Edge下載Chrome。
被寄予厚望的Edeg卻難堪大用
使用者不領情也是有道理的,Edge現代化的UI設計和細節優化讓大家對於Internet Explorer 7/8“臃腫”和“老化‘等壞印象有所改觀,但其最根本的瀏覽器引擎(EdgeHTML)依舊難以比肩Chromium。這是因為EdgeHTML只是由微軟在IE瀏覽器的Trident核心基礎上,刪除了過時的舊程式碼,增加了對現代瀏覽器技術的支援而生。
Internet Explorer的歷史包袱真的難以甩掉,自從結束了與網景瀏覽器的紛爭之後,在世紀之初這一生態堪稱一統江湖。但是難逢敵手的境遇和大公司病讓其變得僵化,又卡、又慢、功能少介面醜,還時不時崩潰,最終更是在2011年位列“科技史上最糟糕的50大產品”的行列之中。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Edge嘗試修復此前IE留下的大量歷史包袱並沒有取得徹底成功。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微軟在“吹噓’自家Edge瀏覽器的時候,雖然號稱其效能更加出色,但在HTML5 TEST和Speedometer 2.0網頁響應測試工具的跑分上,Edge與Chrome的差距都是相當明顯的,在著名的“Can I use ”網站上的得分也不忍直視,因此即便比之前Internet Explorer要快很多,但是用一句在“飛奔中崩潰”來形容也頗為貼切。
同時,對於使用者體驗造成毀滅性打擊的一點是,Edge的更新策略異常“魚脣”。其更新是捆綁在Windows 10系統更新上,也就是說如果Windows 10沒有版本更新,那麼Edge瀏覽器也不會更新。因此即便運營團隊有什麼“goodidead”,也需要按照Windows 10的更新節奏來安排。這就非常要命了,在如今的移動網際網路市場,使用者的耐心絕對有限,沒有快速迭代以改進體驗也成為了一個致命傷。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Netmarketshare公佈的資料,也從客觀上佐證了Edge並不太受歡迎。截止到今年11月在瀏覽器市場上,谷歌Chrome一騎絕塵般擁有66%的市場份額,Edge的市場份額僅為4.25%,不僅落後於自家老舊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而且僅領先高度封閉的蘋果Safari僅0.5%。
微軟此舉禍福難料
需要指明的一點是,事實上從最早報道這件事的Windows Central網站的原文上看,被放棄的應該是EdgeHTML渲染引擎,但目前尚不清楚微軟是否會放棄這一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移動版Edge上,微軟就進行了類似的操作,Android版採用了Chromium引擎,並保持兩個月更新一次的新策略,因此新的“阿納海姆”專案,如無意外也極有可能會採用這種模式開發。
不過,儘管在短期內對於使用者和開發者來說都是利好,這次變化的烈度比不上從Internet Explorer到Edge,其中最亮眼的PDF閱讀功能也並不會受到影響,甚至介面UI也可能不會大幅變化。但對於前端開發者來說,將不用考慮相容Edge的需求,也不用擔心各種沒有來由的崩潰BUG如何修復。
但微軟放棄了自家的EdgeHTML引擎,對於整個網際網路的生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Firefox社群對此就表現出了明顯的擔憂,害怕出現Mozilla獨自對抗全世界的窘境出現。減少瀏覽器核心的選項確實可以使得Web前端開發者的相容成本下降,但恰恰是相容成本才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平衡木,這也意味著谷歌在Web標準上的話語權越來越重,而壟斷的結果,在如今整個世界都對網際網路加強監管的現狀之下可不是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