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熱錢”密集離場 產業整體“脫虛向實”
央廣網北京12月8日訊息(記者呂紅橋)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進入12月以來,比特幣延續了11月份的下跌行情,目前的交易價格已經下降到3400美元左右,還不到歷史最高價格的80%。不光是比特幣,區塊鏈今年以來整體呈現出退潮的趨勢,大量專案密集關閉退出,整個產業未來的發展值得觀察和思考。
區塊鏈產業相關專案相繼退出
今年以來,區塊鏈發展態勢鬥轉直下。作為區塊鏈的應用之一,有數字貨幣平臺顯示,全球加密貨幣市場從1月初達到峰值以來,已經蒸發超過7000億美元市值。在我國,區塊鏈產業相關資金和專案密集離場。有報道稱,近4成的區塊鏈專案目前已經關閉。記者向業內求證,創業專案“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沒有迴應這個數字是否準確,但他證實,的確有很多專案退出。他表示,很多專案退出的現象實際也反映了早期落地應用的一些嘗試有的失敗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至少是幫助後續的人瞭解了區塊鏈技術目前的侷限性以及一些潛在的風險。
三原因致區塊鏈專案離場
實際上,如果搜尋最近的訊息,可以對區塊鏈發展有更直接的認識。一段時間以來,網上已經很少出現區塊鏈專案融資成功或者釋出新計劃的訊息,這和去年形成鮮明對比。藍石區塊鏈實驗室主任金鍵分析,區塊鏈專案離場原因比較複雜:“一是本身這些專案可能做得並不好,並沒有去做實際的工作;二是可能大量的專案都是互相拷貝、模仿,比如做一些ICO發幣的專案,它本身和實際大的商業模式並沒有直接掛鉤;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在於大家對區塊鏈的發展太過樂觀,(區塊鏈)現在應該還處在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
區塊鏈產業加速“脫虛向實”
儘管區塊鏈資本、專案明顯退潮,但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速度似乎在加快。比如,湖南婁底上個月上線啟動了不動產區塊鏈資訊共享平臺,發放了全國首張不動產區塊鏈電子憑證。再比如,各大電商巨頭下半年以來紛紛上線區塊鏈商品溯源系統。於佳寧認為,這說明區塊鏈產業在“脫虛向實”。“實際上正是由於那些虛的專案被擠出了,它才把一些創新資源很好地釋放了出來,讓它迴歸到了真正能夠落地、能夠應用的領域中去。這方面不管是人才還是資金等,其實都在逐漸‘脫虛向實’。”於佳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