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紙筆情懷和數字化的便捷:柔記智慧手寫本體驗
紙筆這種記錄方式,至今仍然不落伍。要列舉紙筆優點的話,我們隨口都能說上來不少:
- 快速 :不用開啟 App,抽出紙筆就能寫。
- 靈活 :記錄形式自由多變,寫字、畫圖都行。
- 易用 :零學習成本,拿來就能用。
- ……
Adobe 首席設計師 Vinh 的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一項調查 表明,設計師最常用的工具還是紙筆。紙筆的受歡迎程度,從這些專業人士的選擇就能看出。

不過,當我們把目光轉向智慧裝置上的筆記工具,會發現它們在很多地方已經走到了紙筆的前面:
- 可編輯 :能夠重複編輯、加工創作。
- 可轉換 :能夠通過智慧手寫識別將筆記變成文字。
- 易分享 :能夠複製貼上、匯出各種格式、一鍵傳送到社交媒體。
- ……
即便是紙筆的擁躉,也不會拒絕電子筆記帶來的便利。
順理成章地,我們會想,有沒有一種產品 能結合紙筆與電子裝置兩者的優點 ?為了打破兩者之間的「次元壁」,廠商開發者做了很多努力:
- 電子墨水手寫屏
- 藍芽智慧手寫筆
- 紅外線手寫本
- ……
可惜的是,多數產品的體驗要麼和紙筆相去甚遠(手寫屏),要麼在紙筆和智慧應用之間轉換起來很吃力(拍照識別、掃描)。
iPad+Pro/">iPad Pro + Apple Pencil 可以說已經很接近紙筆了,可惜仍然沒有還原紙筆的質感。
上次看到老麥在一派 中分享的智慧手寫本「柔記」。原理是在傳統紙筆上搭載了感應模組,似乎可以兼顧手寫體驗與電子化的那些便利功能。
買來一試,效果竟意外地好:

目前大家對於這類手寫裝置,多半還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把它們劃入「新奇玩具」的範疇,會懷疑它們到底手感如何?精確度、同步速度好不好?具體有哪些應用場景?
而這篇文章,就是我最近使用柔記手寫本的體驗,希望能解答你對這類手寫裝置的疑問。
真實紙筆的書寫感
電子手寫本最基本的要求是 紙筆體驗 。不少廠商也都在追求這一點,方法基本分為兩派:
- 模擬紙筆 :通過電磁等技術模擬紙筆的感覺,iPad + Pencil/">Apple Pencil 是其中的代表。
- 真實紙筆 :直接用紙筆書寫,再通過各種感應或識別技術把筆跡傳輸到電子裝置上。
柔記就屬於後一派系——在紙上書寫,隨後在智慧裝置上同步書寫記錄。

柔記不只是在寫作時帶來真實紙筆的體驗,它整套裝置也是毫無「電子感」的。
紙 + 筆 + 板就是全套裝置。紙就是普通紙張;筆的替芯也是圓珠筆替芯,筆桿的粗細和手感和一般圓珠筆無異。除了墊板上用於指示的不顯眼的小燈之外,你不會覺得你是在用一款「電子產品」在做筆記。
而且這種帶有墊板的設計,可以讓我們在任何場景都可以記筆記,不管你是站著還是坐著,有桌子或是沒桌子。

重新使用紙筆之後,我發現真實的紙筆的「穩定性」也是智慧裝置難以超越的。
我曾經試過開會時讓大家用我的 iPad Pro 和 Apple Pencil 記錄交流的思路,掏出來的時候大家會挺興奮的,但真用起來事就多了:「寫錯了橡皮在哪?」「哎呀我的字怎麼在螢幕上這麼難看?」「筆尖怎麼這麼滑。」「哎呀按到 Home 鍵了。」「彈出了尷尬的通知……」「碰到電源鍵了,你鎖屏密碼多少?」等等等等,電子裝置經常會重新這些不必要的小插曲,浪費時間,打破氛圍。
但因為柔記本子是純粹的紙筆,沒這麼多意外性,同事接過去就能用。大家可以圍坐在一塊兒,在紙上你添一筆,我刪一條。事情很快就能說明白,而資料也早已儲存了下來,只要我開啟 App,就能同步到我的裝置上。
說到這,就進入了智慧裝置的便利性這個方面。
智慧裝置的便利性
因為柔記用的就是真實紙筆,並且整套裝置毫無電子感,所以它已經完全可以勝任紙筆的筆記體驗和長處。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作為一款智慧裝置,柔記能不能繼承智慧裝置的特色了。
基本功:編輯、轉換和分享筆記
可編輯、可轉換、易分享,是電子筆記工具、App 的三個基基本功,也是它們區別於紙筆的三個基本特點。
無線同步,進一步編輯筆記
紙質筆記一旦同步到手機、平板上,變成數字格式,也就有了重新編輯的可能,能讓你告別塗改液和修正帶。柔記目前有兩種同步方式:
- 離線同步 :可以直接離線書寫,稍後開啟 App 同步書寫記錄。
- 實時同步 :在手寫本上書寫時,筆跡會實時出現在智慧裝置上。
其中離線記錄是我用得最多的功能,因為邊寫邊看手機比較讓人分心,開會時亮著手機還顯得不尊重同事。週末開選題會時,我就用手寫本在畫選題規範示意圖,記完後直接傳送回手機加工。有時我會東記一筆、西記一畫,好在柔記 App 提供了一個 長按合併筆記 的功能,可以 把多條筆記合在一起 ,幫我有效彙總了原本零碎的筆記。

文字識別,讓筆記變成文字
有時候想把筆記變成文字,過去得手打一遍,多花一次力氣。柔記 App 通過智慧手寫識別來將筆記轉換成文字,筆畫間連著一些「蜘蛛網」的文字也能正確識別,不過「草書」就愛莫能助了。

分享按鈕,讓筆記易分享
分享這件事,當然是一款 App 的必備功能,但是也很考驗細節。 柔記直接支援的分享方式和格式都不少 ,可以讓你少幾次 App 切換、格式轉換的操作,用起來更舒心。
- 分享方式多 :柔記 App 集成了微信、朋友圈等常用的分享視窗,對於沒有直接顯示出來的 App,也能呼叫系統分享選單來傳送。
- 支援格式多 :柔記 App 提供了圖片、PDF、文字文件等匯出格式,從朋友圈發圖到給同事傳 PDF 文件都能滿足。

柔記 App 的進階玩法
相比硬體上的剋制和極簡,柔記在軟體上的功能就豐富得多。在做好三大基本功的同時,柔記 App 也具備不少的特色功能,帶來的可玩性非常高。
筆跡調整
用紙筆記錄時,筆跡的顏色、粗細完全受制於筆的型號,我記手賬時只用黑紅兩種顏色,其實是因為不想隨身攜帶太多的筆。不過通過柔記 App,可以實現 筆跡調整 ,除了調節粗細和顏色,還能模擬出鋼筆、鉛筆或者毛筆的效果。

這個功能,可能有些人會產生誤會,以為只是為了繪畫準備的;其實,日常記錄中也用得上不同樣式的筆跡。少數派之前發起過一次精力記錄 的活動,有意思的是,絕大多數參與者都用 iPad 來畫記錄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Apple Pencil 可以一筆多用、畫出不同顏色的筆跡,便於 區分不同內容 。可見, 我們還是希望多一些筆跡樣式可供選擇 。
而柔記,就 通過軟體方式提供了豐富的筆跡樣式 。我有在手賬上畫時間餅來管理時間的習慣,以前受制於筆顏色太少,只能記錄最重要的幾件事,這次嘗試了用柔記來記錄,沒有顏色限制,終於可以把一天干過的事情都記上,這樣的時間管理資料才更全面。

其他需要不用顏色來做區分的場合,比如畫思維導圖、流程圖,筆跡調整的功能也可以發揮作用。
筆跡回放
筆跡回放是一個 好看又好用 的功能。
光是「好看」這一點,筆跡回放就足夠吸引人,去年少數派的視訊徵文比賽冠軍 @譚小熊 秀了一段 Apple Pencil 書寫過程視訊,獲得了一片點贊。

好看、好玩的同時,筆跡回放功能還很有實用性。課程錄製時插一段回放視訊,原本費盡口舌的操作一下子就讓人看懂:
- 展示腦圖的展開過程
- 展示漢字的書寫筆順
- 展示插畫的上色順序
- ……
不過,當你自己也想玩玩筆跡回放時,會發現目前提供回放功能的主要是 SketchBook 這類專業繪畫軟體,上手門檻不低。相比之下,柔記要簡單易用得多,它會自動記錄你的書寫過程,直接點選 App 裡的播放按鈕就能查看回放視訊。

柔記的匯出格式也包含了加 速版的 10 秒微視訊和原始視訊 ,既可以滿足晒朋友圈、發微博的娛樂需求,也能進行進一步剪輯,把筆跡回放做成專業的課程。
其他值得注意的硬體特點
這整篇文章,都是源於「紙筆 or 電子」的思考,所以上文主要介紹柔記在紙筆、App 兩方面的特色。不過大家想必也很關心手寫本的硬體引數,這部分介紹都整理在本節中。
續航久不久?
既然要還原紙筆的體驗,續航就很重要。拿 Kindle 來說,它最討人喜歡的一個特點就是續航強,用上十天半個月都不是問題,甚至沒電關機了,使用者才會想起來「原來它還需要充電啊」。
柔記的續航能力不錯,我每天用上一個小時左右,斷斷續續用了一週,和官方宣稱的 8 小時續航 差不多。
其實使用柔記的這段時間,我基本已經忘了續航這回事,把它當作一本傳統的紙質本子來用。
體積重量怎麼樣?
柔記的「三圍」是 270×190×7.3mm,比 10.5 寸的 iPad Pro 稍微大一圈。本子重量 387g,和同樣尺寸的硬皮筆記簿差不多,拿在手上覺得挺紮實,不過同時也失去了一些便攜性。我自己習慣把手寫本擱在書桌上,要用的時候隨手拉過來,不過帶出去的機會並不多。

耗材好買嗎?
手寫本類的產品,一旦和「智慧」掛上鉤,大家可能就會擔心耗材太貴,但這也是讓我最驚喜的地方。
柔記的耗材是它的紙張和筆芯,但都很便宜:
另外,柔記也相容任何普通的紙,墊上去就能寫。但是為了保證最好的同步效果,建議購買 官方提供的內頁 ,平均下來不到 6 塊錢一本,也不貴。主要是官方已經帶有穿孔,可以直接固定在手寫本的夾子上,能保證板子可以正確讀取到你的手寫資訊。

筆芯也能自由更換,只要是標準型號的 D1 的油性筆芯都可以 。官方原配只是傳統圓珠筆芯,手感一般,如果使用者追求熱刀切黃油般的流暢書寫體驗就比較勉強了。未來能夠推出更多筆芯選擇的話,會更讓人喜歡一些。
黑白兩款可選
最近了解到,柔記在京東首發了一款白色的手寫本,比起我手頭這隻本子,硬體上又做了一些升級。
新配色被稱為「櫻雪白」,看上去比黑色的更乾淨簡潔,也更加百搭,開會自用都行。不過對我來說,白色最大的優點還是不怕粘灰。黑色本子每次往桌上擱一晚,第二天邊框上都會蒙上薄薄一層灰塵,用起來倒沒差,但就是看了不舒服,白色就沒這個問題。

白色手寫本的固定方式為磁吸式,方便拆下皮套、單獨攜帶手寫本,更加 便攜 。手寫筆的結構也有了提升,外觀上最明顯的改動的就是筆夾換成了類似 LAMY 鋼筆的大抱夾,比原先的筆夾更大氣,還可以防止從桌上滾落。值得一提的是, 筆夾變大的同時,手寫筆的整體重量倒是減輕了,書寫的時候感覺會更輕盈一些 。

另外,白色版柔記手寫本對配件進行了升級,標配 2 本原裝替換本(空白本、橫條本各一本)和 3 支備用筆芯,應該夠用上一段時間了。
結語
七年前蘋果為 iPad 2 拍攝過一則廣告,一句「抱歉了,手寫板」,展示了蘋果用平板電腦取代傳統手寫板的氣魄。七年過去,iPad 已經迭代了十幾款,書寫體驗也越來越棒,期間的智慧手寫裝置也不斷推陳出新。但它們都沒有讓我們真正忘記紙筆的體驗,離開紙筆。
我們貪心,希望寫在真實紙筆上,存在電子資料裡。而柔記也許是當下,將真實紙筆體驗,和智慧裝置功能結合得最好的一款產品。
現在,如果有一個靈感撞到我腦袋上,我第一反應已經不是拿出手賬或者手機,而是抽出手寫本抓下它。
如果你也有「紙筆」情懷,同時又想享受數字化為儲存帶來的便捷性,可以去柔記的京東旗艦店看看這款智慧手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