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下沉考驗供應鏈和數字化能力
當一二線市場趨近飽和,電商巨頭不約而同將目光瞄向鄉鎮市場,並以標準化、客單價高的家電品類打頭陣。近年來,鄉鎮市場已吸引阿里、京東等眾多電商巨頭入局。不過,從村淘到新通路,尚未有掘金成功者。面對市場無限的小鎮經濟,電商下沉或因不夠了解市場而水土不服,或因不接地氣而未獲市場認可。蘇寧的打法又有什麼不同?近日,蘇寧零售雲集團總經理劉懷力接受了北京商報記者的專訪。他表示,零售雲將進入大規模擴張階段,2019年計劃新開2000-3000家門店。擴張過程中除繞不開的成本問題外,如何構建供應鏈及數字化能力則是發展關鍵。
據北京商報記者瞭解,由於採取加盟模式,租金成本幾乎都由加盟主承擔,零售雲主要承擔的是人工成本。一個小鎮平均有五六萬人口,基本以熟人經濟、實體零售為主,一鎮一店的配比基本已經飽和。籌備一家店的週期需要45天,按照現在的擴張規模,背後勢必首先需要至少幾百人的地推團隊,然後是總部的技術和管理人員,至少也要100人以上。
對於2019年,劉懷力認為零售雲主要有三個任務,首先是繼續做大規模。零售雲計劃2019年新開2000-3000家門店。在規模擴張以外,零售雲還要擴張店鋪型別,探索家電以外的母嬰店、家居品類店、快銷品類店等。與此同時,在已有的線下門店之外,零售雲將嘗試構建線上運營能力,實現流量變現。
據劉懷力透露,下沉鄉鎮市場的家電門店將作為蘇寧的流量入口,每一個加盟店都可以構建全場景平臺,通過拼團、社交電商等模式將鄉鎮消費者向線上導流。按照劉懷力的構想,未來,零售雲線下門店賣低頻、單價高、高毛利的家電、3C商品,而面向線上的場景,則有其他高頻低價的非家電產品進行互補。
從零售門店到全渠道平臺,電商企業對於縣鎮市場的野心不小,不過實現並不容易,背後也更加考驗企業的供應鏈構建、數字化能力。據劉懷力透露,目前零售雲主要會複用蘇寧的供應鏈和物流體系,隨著家電以外的品類擴充套件,也會搭建自己的供應鏈體系。而在數字化方面,由於鄉鎮市場的電商滲透率並不高,電商的使用率和客單價都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如何研發出更適合縣鎮使用者需求的數字化平臺和模式還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