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科學育種和工作犬選拔等應用場景,「萌寵基因」要為萌寵們建立基因檔案
根據 Euromonitor 2015 年的資料,目前有中國有8%的家庭養狗、3%家庭養貓,算下來至少有4730萬家庭裡面有狗或貓。不過,繁育基地盲目追求純種而採用近親繁育,讓寵物成了遺傳病發病的重災群體,科學家 僅在狗身上發現的遺傳病就有500多種(譬如拉布拉多有眼疾和關節問題、薩摩耶易患糖尿病、金毛易患癲癇等),整體發病率在25%以上;加之目前的臨床干預手段往往滯後且不夠精準,治療效果受影響。若能通過基因檢測實現科學育種或者進行疾病預防,或能大大降低寵物的發病率。
具體來說,寵物基因檢測能幫助養寵物認識獲取更全面的關於寵物遺傳基因的認知,同時,也能幫助到寵物醫師在其疾病預防和診療方面做出更科學的診斷;在健康繁育上,也可通過基因資料分析降低遺傳疾病的風險,培育出優質品種。此外,基因檢測還應用於工作犬的輔助篩選和培育;而傳統情況下,工作犬挑選只能以親代、體態、運動測試等作為判斷依據。
今天要介紹的 ofollow,noindex">萌寵基因 一家寵物基因檢測公司,成立於2016年6月。目前,它通過與晶片生產商Affymatrix合作,並利用Nature等期刊中發表的狗狗基因資料結合自主積累的狗狗基因資料庫——包括143種遺傳病的基因位點資訊的資料庫、130多個品種的SNP資料庫,設計開發了50K的基因分型晶片血統分析演算法模型,能夠一次檢測5萬個DNA位點。
目前,公司已面世一款產品名為愛寵兒(針對狗狗),內容包括:品種鑑定、血統祖源、遺傳特徵、健康風險、145項遺傳疾病、藥物指南、營養代謝、運動建議和醫療養護建議。另外,萌寵基因近期開發了貓基因檢測產品,採用二代測序技術,預計會在10月推出。
愛寵兒的一代產品
公司主要的盈利點是賣產品。 不過,目前國內的寵物市場發展仍處於較傳統的階段,直接通過C端獲客還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教育。王帆認為,對B端犬舍的科學繁育、寵物醫院的個性化治療、以及工作犬的科學選拔來說,基因檢測會成為“剛需”。因此,愛寵兒優先選擇B端渠道切入市場,使用場景包括犬舍、寵物醫院等。 另外,其產品也針對個人消費者售賣,目前的價格是1500元,未來會逐步降價到500元,甚至更低。
截止目前,公司已為5000只狗進行了基因檢測。渠道方面,萌寵基因現已與58心寵、香港LifeNcode Biotech、法牛犬舍、中國導盲犬基地,以及瑞鵬寵物醫院達成戰略合作。
從競對方面來看,根據 Nature 給出的資料,全球至少有19個實驗室在銷售寵物基因檢測產品。
其中比較知名的有:採用IonAmpliSeq技術的基因寵(來自華大),它針對寵物狗單基因遺傳病進行檢測,涉及視力、腎臟、骨骼、神經等方面的96個疾病位點;採用一代+二代基因測序技術的深知生物,在單基因遺傳病檢測方面可檢測160 多種犬類遺傳病突變點位和近 20 種貓類遺傳病突變;以及基於小型測序儀和DNA奈米球測序平臺檢測近200餘種已知遺傳疾病的寵耀基因等。 國外直接對標的則是美國的Embark(同為基因晶片技術),該公司去年獲得75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
總體來看,大家所採用的多是二代測序技術,愛寵兒採用的則是基因晶片。 據悉,前者能一次對大量的 DNA 分子進行序列測定,全面但耗時長;後者把大量已知序列探針整合在同一個基片上,通過比對樣本來快速確定有無相應症狀,用時快但擴充套件位點速度較慢。王帆表示 ,基於科學繁育和餵養的市場需求,基因晶片技術已基本夠用,且它的成本低很多(近乎十分之),易規模化複製,更適合市場教育不充分的當下。
不過 在我看來, 技術不成熟會讓檢測的疾病種類會受限,應用場景也比較少;重要的是,中國寵物市場依然處在低水平發展階段,離基因檢測市場需求被充分挖掘還有一段距離。
團隊方面, 創始人兼CEO王帆是投資人出身,此前負責華僑城集團、康佳集團早期專案投資,主要關注醫療領域;聯合創始人王俊力曾就職於華大基因,任多個動植物基因檢測專案的負責人;其它核心成員多是擁有中科院和華大基因背景的科學家。目前團隊規模10餘人。
萌寵基因計劃在今年10月啟動融資,計劃融資數百萬元用於市場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