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賭博傳聞 金立四面楚歌
11月23日,久未出現的金立發出一紙宣告,稱關於董事長劉立榮賭博的訊息系捏造事實,要求相關媒體刪除文章。從去年被曝出資金危機到現在,關於金立破產、工廠停工的訊息不斷,及至董事長賭博傳聞。同時,金立一直未找到願意出資的外部夥伴,而由於優質資產大多被抵押,且手機市場競爭加劇,留給金立的選擇並不多。
資金危機
針對近期愈演愈烈的“金立董事長劉立榮賭輸超過100億”傳聞,金立釋出宣告稱,文章捏造相關事實,嚴重侵害公司聲譽及公司法定代表人劉立榮的名譽,會嚴重影響金立重組程序。
事由介面釋出《覆盤金立死亡之謎》一文,援引接近金立股東人士的訊息稱,“劉立榮在賭博上輸了超過100億元,股東們推測過,劉立榮挪用公款的數目可能在60億元左右”。文章還稱,據一位近期見過劉立榮的人士透露,劉立榮曾親口承認過自己參與了賭博。
陷入資金危機以來,金立許久沒有公開發聲。從最近曝出的訊息看,金立依然處在生死邊緣。
一份疑似介紹金立財務狀況的檔案同時在網上流傳,檔案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金立總資產為201.2億元,總負債281.7億元,淨負債80.5億元,資不抵債。另外,金立在該時間段前的現金及等價物的餘額為76.9億元,其中人民幣餘額為1.6億元,99%的資金已受限制。
就在金立罕見發聲的當天,該公司召開了金融債權人會議,有60餘位代表出席。金立方面並未對外說明“股東決議”是什麼,不過,根據傳出的訊息,幾乎所有金融債權人都同意破產重組。近期,金立還將舉行經營性債權人代表會議,並徵求所有債權人意見。
儘管金立還在積極解決公司危機,但供應商們似乎已經失去信心。據悉,11月20日,有近20家金立供應商聚集在深圳中院,向法院提交對金立進行破產重整的申請。
停工傳聞
金立的資金問題,似乎已經影響到了公司的正常生產。目前,京東商城和天貓商城已經不見金立的官方旗艦店,目前還在出售手機的都是第三方店家。
雖然在京東商城和淘寶上,金立手機依然在售,很多金立專賣店還有交易記錄和最近的使用者評價,但由於一年未發新品,舊款手機都已經降價銷售,最高價為1000多元,大部分僅售幾百元,這與釋出時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價格不可同日而語,銷售數量也僅在幾百部,與華為、小米、OPPO等一線品牌幾萬十幾萬的銷售量差距甚遠。
此前,據第一財經報道,由於沒能及時向工人發放補償金,金立東莞廠區已經陷入“停工”狀態,生產線已好幾個月沒有生產金立的產品。
報道稱,有金立東莞工廠的內部人士透露,今年1-6月期間,東莞金立工廠先後為當地的東莞譽鑫塑膠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譽鑫”)和東莞元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昌”)代工。在金立資金鍊危機後,譽鑫有大量貨款未被償還,故譽鑫將東莞金立廠為其代工視為還債。“在今年6月之後,譽鑫、元昌與東莞金立工廠先後解約,東莞金立工廠開始進入無事可做的階段,目前廠區人數從原來的2000多人降至現在的300人。”
對於停工的訊息,北京商報記者試圖聯絡金立方面求證,但此前幾位市場負責人已經離職,目前負責人的微信則設定成不予通過。金立官方服務電話有工作人員接聽,但對於東莞工廠停工一事,她表示並不清楚。
其實,早在今年3月就有訊息稱,金立東莞工廠已經開始遣散員工,要求在4月底前完成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工作,當時還在職的金立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東莞工廠的人員調整已經和東莞勞動局溝通,與員工溝通一致,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標準嚴格按照勞動合同法操作。
破產謎局
在運營商世界網總編輯康釗看來,金立未來無外乎兩種結局,一種是破產重組,另一種是破產清算。他指出,破產重組與破產清算是兩回事,破產重組是指當企業資不抵債時,管理層可以向法院申請破產重組,法律允許由同一個企業的管理層向債權人提出一個重組方案,以金立來說,這種情況下,金立這個公司還可以存在,只是股東會變了。但恐怕還是沒人願意接盤,當這個股東。
產經觀察家、釘科技總編丁少將則認為,由於金立還具有一些優質資產,而且直接破產對供應鏈、債權方、渠道等都不利,因此推進債轉股、新的資本進入,實現重組還是存在可能。“金立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缺錢,無法有效組織產品研發和生產,但要看到,金立多年來積累的生產製造能力其實還在,在三四線城市及縣鄉市場品牌知名度也不錯,在印度等海外市場也有一定的基礎,如果重組得以實現,還是能夠保持二線品牌的地位。”
在7月11日的一場供應商溝通會上,金立副總裁徐黎在通報金立資產情況時表示,目前金立的固定資產包括前海科技大廈估值為35億元(18億抵押),南粵銀行股權為10億,微眾銀行股權25億(5億抵押),東莞金立工業園為10億元,金立以及其他房產3億元,重慶工業園土地為10億元,總計93億元。
但從被曝光的財務資料中可以看到,南粵銀行9.3%股份已抵押給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而微眾銀行2.1429%股份已抵押給北京泰隆興業房地產公司。此外,早在今年年初,劉立榮所持41.4%公司股權已經被法院凍結,凍結期為兩年。
“所以,很可能是另外一個方向,即破產清算。金立負債281.7億元,資不抵債,能質押的質押,該凍結的被凍結,能賣到多少錢也不好說。劉立榮肯定不願破產,但也無法阻止。破產清算在手機行業並不稀奇,當年我親身經歷過夏新手機的破產清算,夏新把土地廠房賣了,債權人大多拿到了一半的款,最後債務風波平息。”康釗坦言。
當然,這並不是供應商願意看到的結果,一位金立供應商表示,如果讓金立進入破產清算,收回貨款的比例確實很小,從債權人角度來說,願意給金立時間和機會讓其重整。“金立有這麼多的固定資產,如果進入破產清算,這些資產經過法院會大大貶值,所以,這是我們債權人不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