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光:“精準資料”時代將至,傳統行業機遇叢生
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報道:To C領域的精準資料已被網際網路巨頭瓜分,巨大機遇存在於To B領域。

天風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 趙曉光
2019年4月17-19日,由投中網、投中資訊主辦,投中資本協辦的“第13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在上海外灘W酒店舉辦。本次會議主題為“看多中國”,來自國內外上百傢俬募股權機構匯聚一堂,對當前行業熱門話題展開討論。
在此次峰會上,趙曉光就“精準化資料時代和科研孵化時代”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他表示,未來所有的物體是通過“精準資料”這四個字實現,而To C領域的精準資料已被網際網路巨頭瓜分,巨大機遇存在於To B領域。
以下為趙曉光在“第13屆中國投資年會”精彩演講實錄,投中網整理。
今天,我的演講主要是想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想與各位在今年不斷學習各種新知識,過去是講比較簡單的“5G、物聯網、人工智慧和雲端計算”,今天開始進入了邊緣計算、網路切片,新的東西層出不窮。到底有沒有一個框架,有沒有一個思考產業的模式和思路,能夠將我們所有的東西以一個框架串起來,這是今天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資料思維驅動
首先,我們所有行業的技術進步,它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根本目的無論是在To C和To B的環節,提高生產力,提高品質,降低成本。
第二個,這個目的是靠什麼來實現的?當我們進入科技時代,傳統行業也是科技企業,資料思維是很重要的。我們所有技術的邏輯實際上是在經歷三個時代,從泛資料到大資料、到未來的精準資料,所有的思考都是基於資料思維。
第三個是進入精準資料時代,精準資料是怎樣的一個體系?如果我們把未來整個科學技術定位於一個大廈的話,這個科技大廈它一共幾層樓,每一層樓是什麼樣子?這是需要搞明白的。我們認為未來這一科技大廈實際上是“三層樓”:
第一層樓是是由5G搭建的通訊設施。什麼叫精準資料?第一個是全面的,第二個是及時的。過去很多行業為沒有精準資料,很多行業靠泛資料和大資料,因為它沒有全面和及時的資料。所以站在這一角度,你才能真正理解5G的意義。
第二層樓是由物聯網形成的各種閉環的資料體系。物聯網一定是滲透到各行各業,在滲透的過程中能夠拿到各行各業全面及時的資料。也就是解決了資料的來源,資料從哪裡來的問題。
第三層樓就是“人工智慧+雲”。我為什麼把這兩個放在一起,未來的人工智慧一定是雲的方式。
由一樓、二樓、三樓形成的工具性技術創新的組合,未來的使命是什麼?結合傳統的入口級的ERP企業,一起來為傳統行業服務。同時,未來所有的物體是通過“精準資料”這四個字實現,而精準資料,通過這三層樓來實現。
新時代的巨頭機遇
我們一定是以精準資料的思維來看To C的各個行業和To B的行業。
比較不幸的是,在To C領域,精準資料已經被網際網路巨頭瓜分完了。所以即使到了5G,To C領域不會出現很多新的公司了,因為資料不在你手中,我可以很容易秒殺你,但是未來一個月,雲遊戲行業會非常多,三大運營商都會發布遊戲的平臺。因為所有的資料都在雲端,都被巨頭們掌握了。他們會根據這些資料研發出最爆款的遊戲,而且賣給最需要他們的人們。
我們比較幸運地看到在To B領域,這一領域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各行各業、各個行業、職業都是靠經驗,而不是泛資料。好的優秀的人才就是有大資料,但是未來一樣會進入全面精準時代。
再給大家舉一個To B領域的例子。全球有一個很智慧的公司,我跟他們說我說你們做了這麼多的應用開發,給我推薦幾個你們在中國成功孵化出來的行業。他推薦了一家雲南的養花的企業,首先通過物聯網,通過各種感測器可以隨時地拿到這些花在生長過程中各種引數、各種資料,根據這些引數和資料利用他們無論是大資料也好、還是人工智慧的演算法,然後決定在每一個時點,要給它施多少肥,要給它多少陽光和空氣。所以它通過對精準資料的掌控,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以最低的成本養出最美的花,賣得最貴。
我想講這個案例的目的是什麼?告訴大家幾點:
第一個,過去養花是靠有經驗的農夫,經驗在資料面前都是扯淡。通過物聯網+計算,因為這還不到人工智慧的層面,你真正理解人工智慧各位去中科院的腦中心看看,那才叫人工智慧。現在80%打著人工智慧名義的公司都是大資料公司,沒有任何的疑問,我看過很多,都是大資料公司,不是人工智慧的公司,人工智哪是這樣的演算法。
第二個,未來所有的機會在傳統行業。誰是在傳統行業用這個技術的人?所以未來To B的各個領域,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一定是通訊設施加人工智慧。加網際網路,形成工具性閉環創新的組合,來將它重新定義,這就是我們所講的主要的一個框架。
製造業劇變
我在2014年,當時我還是跟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等一起去美國,當時今日頭條才5億美金的估值。我們去看特斯拉,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件事,我問特斯拉的HR,你們特斯拉的人員最多來自於哪裡?大家肯定想不到,最多的來自於Google,因為Google是做資訊化的人,它本身具有很強的資訊化能力,這些人過來就是幫它打造圍繞汽車工業的物聯網平臺。
我們未來擺上20個機器人、20個生產線,這20個裝置沒日沒夜地高效率地測試、試驗,那它的效率一定是遠超出工程師的。
所以,未來製造業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會出現少數的贏家巨頭。因為任何行業不是技術時代,所謂的技術時代就是泛資料,一旦進入資料時代,就像過去在移動網際網路看到的一樣,資料越多效果越好,效果越好用的人多,用的人多資料越多,然後資料越多效果越好。這是關於製造業的第一個推論,很多小的製造業企業都會被幹掉。
第二個,中國如果不加快工業物聯網的發展,會非常危險,前有追兵,後有堵截。美國已經加入了工業物聯網,而我們的5G是絕對領先的。
第三個重要的推論,我們過去看的所謂的技術創新,基本上都是在智慧手機產業鏈,它們本質上不是技術公司,實際上是在蘋果的指導下做工藝的大規模生產的製造業公司。
但是,未來從技術到產品的週期會大幅度地縮短,我們更加積極、樂觀地去看很多研發型的企業。整個製造業的架構從研發到產業化的週期會大幅度地縮短。
現在強調5G的重要性、中國5G很牛沒有意義了。什麼會是5G,這是最重要的話題。
移動網際網路告訴大家,最先起來的是通訊,先鋪完路,然後鋪完路是終端和電子。5G是應答模式,現在需要找附近的基站,保證基站根據我的需求馬上反饋,保證頻段不浪費。所以5G最大的受益是基站模式從過去的大基站變成了無數個小基站。
其次,5G終端肯定手機進行換機,看5—10年手機端基本上無處理和儲存了,手機就是互動平臺,輸入、輸出,所有的儲存和計算都在雲端。
第三部分是應用。我們可以看到,5G最早的應用是在遊戲行業,大家在未來一個月可以看到,這一應用可以加快。而遊戲行業最大的代表性,是遊戲從傳統的單機變成雲遊戲。所以遊戲行業發生的事情告訴我們,未來各個行業都往這個路徑發展,都會變成“在雲端”。
所以我講這麼多的目的是什麼?你做投資先研究好一樓,一樓沒搞好你搞三樓的事情,會把錢虧完。未來的大機會在各種傳統行業,而不在於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的公司。 同時,To B、To C的體系也將被重新定義。
(編輯:冉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