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快遞員底薪背後,京東自營電商的瓶頸
京東物流取消了快遞員的基本工資,並且要增加了收件任務,此外還下調了員工的公積金,風波四起,網友們紛紛將矛頭指向了京東對其口誅筆伐。
對此,京東物流官方微博特發表宣告向網友澄清此事,京東表示隨著其物流獨立運營後,除自家訂單外還有大量的外部訂單,這使得原有的薪酬結構滯後於目前的工作任務的統籌安排,此次試點將試行新型的業務提成模式,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此外關於下調公積金官方也為此作出迴應依舊保障在行業內的中等水平,官方迴應後風波逐漸平息。

確實,一直以來京東的員工福利都要強於大多數公司,試點調整後也差強人意,但京東為何要做出此番舉動,有網友分析說是國家政策調整,京東順勢而為。也有網友表示目前京東處境艱難,降低員工福利純屬自保。或者是根據目前京東多位高層離職的情況分析此舉是京東自上而下的整頓行為。但不難看出大多數網友對官方給出的說法不太信服,那咱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是否是因為目前京東物流的發展確實需要新的績效提成模式,還是其資金流出現了問題,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京東物流以往的大好福利
劉強東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京東的快遞員的平均工資是同行的1.5倍,對待工作5年以上的老員工都為其報銷醫藥費併為貧困家庭提供資金支援,此外京東還為自家員工開了一所幼兒園,對員工家0-3歲的孩子進行免費的託管。此外京東的快遞員工都是合同制的,併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而不是外包給合同工,雖然外包將會為其每年節省17億元的開支,但京東表示不願犧牲員工退休後的保命錢,表示那樣京東的存在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此外京東為員工購有商業險。據相關報道,京東每年為員工繳納近百億元的保險和公積金。此外,京東的員工宿舍和食堂在業內也是數一數二的,從各方面來說京東底層員工的福利都是不錯的,在此次官方迴應的微博中,公司也表示京東二三線城市的快遞員的平均工資都超過8000元。從相關的報道中我們也知道京東物流是率先一批為員工購買五險一金的快遞公司,並且劉強東也在多次的講座和活動中表示對底層快遞員工的關注,從各方面來看,京東的員工確實享有著不錯的福利。
局勢的逆轉與挑戰
京東物流在2017年4月份正式獨立,成為京東旗下的一個物流子公司,眾所周知,京東自營之所以能在電商時代佔的一席之地與其高速的物流配送有著莫大關係,這讓京東的B2C的商業運作模式得以迅速發展,所以京東把物流獨立出去的行為確實讓人費解。當時有相關人士表示,京東自建物流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並且隨著物流網路佈局的深入還需要持續的投資拿地、倉儲建設、物流隊伍完善擴張,這都讓京東物流的履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財報顯示也是連續虧損。但京東物流獨立融資後,其主公司股權佔有率逐步縮小,這樣就降低了並表後一直虧損的物流板塊對企業整體效益的影響。

讀到這些,大家可能就會疑惑了,為什麼別家的物流公司就能蒸蒸日上,京東物流為何一直飛流直下呢?歸根究底就是物流確實是非常燒錢的,尤其是買地建倉庫、建配送點、建自提站,而這些基本配置建立之後基本上都是為自家服務的。說到這裡可能大家就明白了就像有人口渴了,因此不惜就此打了一口井。確實,京東憑藉著優質的物流服務為其積攢了良好的口碑,但隨著物流行業的日益成熟,京東的物流板塊只能說越來越雞肋。所以,京東物流必須做出轉變來適應新的發展條件,我們也知道在京東物流獨立之時就曾表示將會逐漸開放其物流平臺,接受第三方訂單。所以說,京東物流獨立使其在發展瓶頸時的無奈之舉,並且京東物流的轉型後也會面臨現實中的諸多難題。
員工福利降低的背後
我們從京東物流的獨立困境不難看出物流板塊確實有些捉襟見肘,所以在獨立後京東迅速開放了自己的收件攬件業務,和三通一達搶起了生意。這時,我們可能會想到在這方面看的非常通透的阿里,阿里逐步構建菜鳥網路智慧物流網路系統,但阿里卻表示自家是做網際網路的,當下的大資料、AI是其擅長的領域,目前國內許多快遞公司都做的很好,不願插手做物流,可見,阿里對自身的定位很是精準。
那我們接著談一下京東,京東為員工提供良好的福利無可厚非,但我們來看一下相關的資料,根據草根證券的調研,京東快遞員的每日投件量為50-60件,這遠低於通達系普通投遞員的100-120件,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其訂單數量的限制,企業能夠穩定運轉的前提是有源源不斷的業務量,而之前京東的業務範圍實在太過狹隘。此外,京東在同城快遞上有著先天的優勢,這都是京東物流平臺開放後能夠迅速發展的助推器,這些也都表明公司正在像普通的快遞公司靠攏,這些讓京東做出取消員工底薪,按業務提成的方式提高業績並且新增快遞員收件業務的做法也有了合適的解釋。但這其中也必然也有其它的原因,目前京東因醜聞事件股票大幅度下跌,對其品牌也產生不小的影響,京東內部人員根據相關通知表示公司正在進行肅清,所以說此次試點取消快遞員底薪也可能是對京東物流的一次內部整頓。
特別宣告:本文為DoNews簽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絡DoNews專欄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