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合作工廠的侵權,你準備好讓他付出代價了嗎?
世界經理人專欄
做 外貿 ,我經常強調的就是,不要忽視合作工廠。
工廠問題,要重視起來,篩選供應商的方法我也說了很多次。
我們做外貿,自然是希望能有個靠譜的好工廠,但往往事與願違,有的工廠拖後腿不說,更嚴重的還損害了公司的利益,這就無法忍受了。
做這一行的應該都知道夾在工廠和客戶之間是何等滋味,兩頭難做。
更嚴重的是,工廠在這裡面投機取巧,變著法的搶客戶,就更讓人難以容忍。
最近有個朋友遇到的問題給我的印象很深,今天我把它分享出來,希望大家今後在面對不靠譜的工廠時都能夠從容應對。
好了,現在開始。
01
面對 侵權
如何維護?
當時他的問題是這樣的:
毅冰老師,最近有個問題一直蠻困擾的,想了很久也沒什麼特別好的辦法,還是想麻煩你了,情況是這樣:
我們有款產品跟工廠合作,我們公司出模具費,工廠出證書費,即相當於這個專案80%的成本都是我公司出資的,當初合同寫明我們公司負責銷售,工廠負責生產。
後來發現工廠未經我們同意,將我們的這款產品放到了他們公司的阿里網站上。
因為當時已發現有好幾個廣交會上的客戶在跟我們談後,轉而又去工廠阿里上詢價。
我們每年2次廣交會攤位就要30多萬了,再加上其他的推廣費,感覺這是為工廠做嫁衣裳了。
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即要求他們撤下來,後來兩個老闆之間達成協議,產品可以繼續放,但是工廠不可以報價,價格只能通過我們公司。
現在問題來了,好幾個廣交會的客戶,都已經寄過樣品了,又轉而去向工廠詢價,但是工廠將郵件轉給我們的時候,客戶並不知道郵件已經轉給我們。
為了避免誤會,我打算寫這樣一封郵件:
“各位客戶,最近發現有人以XX(合作工廠)的名義對我們的產品進行報價, 我們再次鄭重申明,此產品是我們公司的產品,唯一有效的報價必須是我們公司出具的,其他任何公司的報價都是無效的。”
我是這樣想的,如果這樣的一封郵件,不指明具體的收件人名字,那也許就有這樣的效果:
1. 客戶收到後,心裡就明白工廠為何遲遲不報價給他的原因了,以後對工廠就不報希望了。
2. 雖然雙方都已心知肚明,但是避免直接告訴客戶,我已知道你轉而去向工廠詢價了,避免雙方尷尬。
我目前的問題是:
1)我該怎麼回覆客戶才不會尷尬呢?郵件這麼寫是否可行呢?
2)這種情況我該如何怎麼維護公司的權益呢?
02
利益為先
情感輔助
看了他的問題,我想說這根本不是郵件該怎麼寫的問題。
坦白講,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感覺,那就是你們從一開始就錯了!
明明有更好的處理手法,為什麼偏偏選擇了讓自己處於這麼被動的境地?
既然工廠侵權,你們就要做相關準備,蒐集相關證據,準備好談判籌碼。
我多次說過,該重視的問題絕不可心軟,商場就是商場。
回到這個案例,我當時是這麼回覆的:
1. 既然你們出了模具費,那就應該一開始跟工廠合同寫清楚,此款產品的所有權屬於你們。
然後保密協議,也是需要籤的。否則現在你們這麼被動,顯然是當初沒有把關好。
這類檔案,是需要律師來起草的,就是為了避免將來的糾紛,哪怕有糾紛,也是打官司一打一個準。
但是很遺憾,估計你們領導沒有這方面意識,本來幾千塊可以搞定的事情,弄得這麼麻煩。
希望這是一個教訓吧。
2. 如果是我,我就會去一次工廠,跟工廠老闆面談。
直接告訴老闆,其實這個專案的模具費,是你們一個美國客戶出的,你們是他的合夥人。
現在客戶這邊明確通知,立刻停止任何侵權行為。
如果你們不能撤下阿里上的相關推廣東西,不停止對外宣傳,不停止對外報價,那我們只能採取措施,停止合作,拿回模具,交給其他工廠來給我們生產。
3. 當然,他可以不讓步,我會採取法律途徑。
既然模具費都投入了,我還有更厲害的,我會註冊和申請外觀專利,然後針對工廠在阿里巴巴上所有的圖片,投訴侵權,海關備案,工商備案。
只要是沒經過我同意的出口,海關一律查驗後就封貨,然後通知我這個專利所有方。
我就可以跟侵權方談判了,來吧,比如這批貨付我20萬,我就通知海關放行。
否則,你就等著賠客戶錢吧,貨也會被海關銷燬。
在工作中,有些東西真的不用心軟,商場就是商場,不是一個講情感的地方。
一切都是利益和誠信為先,然後才是情感作為輔助。
合作,是建立在雙方守約的基礎之上,該維護的權益就必須維護。
這個道理,我想大家慢慢都會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