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的重要性
1 部落格已經成了荒原
已經可以看出來,很多沒有寫東西了,曾經還以為自己多麼厲害,寫東西肯定沒問題,經過兩次論文的訓練,加上現在自己懶得去寫論文來看,其實沒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寫。人在沒有知道的時候思想是貧乏的。而在思想貧乏的時候,是無法寫出很高質量的東西的。也許我能夠寫出部分東西來,跟自己的工作相關,跟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相關。我們大部分時候都覺得不得不做的事情不好,但好像大部分靈感來源於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 今天在做中巨集專案的時候,有些技術方面的東西需要深入研究,而這些深入研究如果沒有記錄最終可能也將不了了之。所以我對自己說要記錄。比如開發流程,即使只是簡單的文字記錄,也能夠幫助我回憶所寫程式碼的意義,因為程式碼沒有遵循特別的規範,所以只好註釋了救場了。 部落格這東西雖然已經老古董,雖然已經過時了,但不失為一個記錄的好地方,起碼我每次去查詢一些資料的時候這裡都是我優先考慮的地方。而印象筆記裡面收錄了太多的東西,並且開始的時候我以為使用gmail可以很好完成記錄,是的,完成了一些記錄,但在我去寧波的時候,超過20M的時候竟然郵件發不出去,同時163的郵箱也無法接收,這種情況是我不願意看到的。 想到這裡,好像我部落格的資料庫還未備份,先做個阿里雲的備份再回來吧。其實不光部落格的資料庫沒備份,連我上傳的附件好像也沒有備份,還是要加上備份的策略,儘管需要額外的費用
設定完又回來了,剛剛用Surface開啟阿里的複雜頁面,CPU還是有點吃力的
2 記錄的地方比較雜亂
我現在記錄的地方可以說比較多,會議的部分一般會在Google Docs,網上收集的部分會放印象筆記,而一些工作專案上的內容一般會用專案的名稱.txt然後放在Personal上,使用everything來搜尋。部落格已經好久沒有更新了,但一些舊的內容一般更新在部落格上。有時候一些私人的日記使用Gmail發郵件給163的方式來記錄。這些內容沒有分類,一般都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所以無法及時複習,無法及時去整體,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
3 學習未成體系
記錄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習成體系,我們的學習要有進步,不是昨天看的東西今天又忘記了,就像自已學習英語的狀態。所以記錄的地方一定要方便看到,現在我已經每天帶著Surface了,全功能(雖然效能不怎麼好)的電腦可以讓我多做很多的事情。有些筆記的整理工作在上面來進行還是非常方便的。連寫部落格上面的鍵盤也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所以需要將自己的知識分類,將需要公開發布的放在這裡,將一些只是自已看的部分,放在印象筆記,將txt中的部分儘量拿出來,這樣知識才能形成體系。然後把Google Docs裡面的會議記錄整理一下,如果不需要的就可以刪掉了 只有形成了自己的體系,才能形成思想,更好的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