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產品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經過三個月開發,管家移動辦公APP-小城雲管家順利上線了,這是一款工具性的產品,涉及房產中介的日常工作。截止到目前,已經進行了一次大改版,兩次小迭代。除了buge修復,還有一些新需求上線。
判斷一款產品是不是好,依據有很多種,不是唯一的。針對工具性產品我有一條設計的心得——高效。

使用者懶得思考,只要機械的選擇就好。所以我儘量用選擇框,設定好內容,不做輸入框。
使用者喜歡簡單,所以我進行資訊分類,頁面設計越少越好。
使用者想要速度,所以我進行業務梳理,複雜頁面進行拆分剝離,入口明顯,操作簡單。

這樣的需求要求我在設計某個功能,某個頁面,某個彈窗,甚至某個按鈕的時候,都要考慮這個功能是不是使用者需要的?使用者學習的成本是不是低?關鍵資訊用詞是不是準確?
有了一定專案經驗,你也會潛移默化的把這種設計理念融入的你的產品設計中。
總結一下我在整個產品0-1及迭代過程中踩過的坑。分析一下產品需求分析對於產品經理的重要性!
1
經驗不足
工具性產品因涉及到具體的行業和業務知識,如託管、空置時間、空置期、付款方式,物業交割等名稱,因此要求產品人員具備較深的業務背景知識。
剛入行的產品新人,往往會因業務經驗不足導致需求分析無從下手;首先不要灰心,成長需要一個過程,可以先嚐試不涉及太多行業知識的需求進行入手,然後要做的是多請教、多學習積累行業經驗。
為此自己也當了好多次房客,真正體驗線下中介人員是如何帶客戶看房,以及看房之後的工作流程,這些體驗真正讓我體會到客戶找房的需求(房源資訊真實性,中介及時跟進,看房體驗評價),中介帶客戶看房的需求(客源資訊記錄,看房記錄,跟進提醒)
整個客戶帶看流程如下:(看頁面思考邏輯)

2
思維邏輯不夠嚴謹
思維邏輯不夠嚴謹主要體現在需求的分析和撰寫上,這種情況通常是考慮不到位或者不夠全面造成的。
其實產品人員很難保證說自己做的需求分析是絕對嚴謹的,但是我們能做的是儘量的嚴謹,注重細節多思考、多總結各種可能性,逐漸提升自己的思維嚴謹度。
這次改版上線測出的buge高達200多處,涉及我的問題主要一些頁面表達不清,開發人員理解錯誤。ios、安卓兩端,頁面不一致。花費了大量時間來修復、測試、驗收。
3
眉毛鬍子一把抓
出現這樣情況往往是沒有做深入的需求分析和評估引起的,分析不夠則判斷需求是否合理困難,不會做減法;缺少需求評估則缺少實現合理需求的優先順序排序。
這是年前設計管理後臺,開發到一半,年後放棄了,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時間資源。

避免該類的情況發生的方法是需求分析和需求評估。下篇文章詳細整理,敬請期待。關注個人微信公眾號:時光遇見生活
4
不加思考,全盤接受領導安排需求
領導提出的需求不一定全是合理的,產品人員要把控好每個需求,面對不合理的需求,要敢於提出來,多思考為什麼會提出這樣需求,這樣才能在共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溝通。
當然,這個時候你要有自己的理解。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產品經理優秀的表達能力這個時候就能幫到你。
5
不加思考,完全照搬需求
很多時候,從競品照搬需求貌似是一個省心省力的工作,但是若是不加思考的完全照搬則是一個不明智的做法,照搬的需求可能不一定適合產品的定位或者不是在本版本實現,這裡本人想提的是一定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過手的每個需求都是經過深度思考的。
我們的競品是自如,蛋殼,蘑菇租房等,我的手機裡至少裝了30個租房類APP,工具性的產品封閉性強,APP很少。僅有就是房天下的租房幫,自如的自如管家,水滴管家的房東助手,好公寓等。

這些工具性APP,能夠給我提供設計的根據,僅做參考,因為每個產品業務不同,邏輯也就不一樣,例如:自如的管家分收房管家,和出房管家,APP分開獨立的,並且房產託管資金全部由公司出資,利益分成比例和我們公司的明顯不一樣。房東助手是面向所以的房主使用的。
6
PM自己創造需求,卻不驗證
很多時候,產品人會頭腦風暴產生需求,很多令使用者眼前的一亮的功能就是來源此,但是該類需求一定要做可用性測試快速驗證是否合理,避免出現閉門造成的情況。
在做物業交割的時候我犯過一個大錯誤,只是簡單的把線下的操作搬到線上來,手機頁面比較小,資訊多,操作反而更繁瑣,還好在需求評審的時候,夥伴們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和中介人員溝通,產品得到改正、優化了操作流程。
回想在整個產品設計階段,提到最多的詞就是使用者需求(使用者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執行什麼操作,得到什麼結果)。
我們回到設計的開始,針對某個功能,在工作中我們會收集到很多需求,有領導提出來的,有真實使用者的反饋的、有自己的主觀判斷的...哪些是迫切要做的,哪些是可以暫緩,哪些是不需要的,這個時候就會考驗產品經理的基本功——產品需求分析的能力。

一個好的產品是能高效的解決使用者問題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需求。是需求決定了流程和頁面,流程和頁面決定了互動。
由此可見產品需求的重要性。
而對於一些剛入門的產品經理,通常以上來就會沉浸在頁面實現中,而沒有理清楚需求,本末倒置。還有一些產品經理,是面向老闆設計產品,老闆說我要這個我要那個,就忙不及的去按照老闆的想法做,而不顧自己手中所有的開發資源和使用者的需求。
這樣做出來的產品往往是沒有人會使用的。 產品在日常的工作中所有的核心都是圍繞需求展開的,而需求往往來自於各個方面,一個好的產品應該是各個方面需求綜合作用的產物。
我也在產品社群搜尋關於需求分析的相關的文章,不是很多,主要原因是產品經理在工作中很少把需求分析當成規範性的操作流程,通常都是在腦海裡直接判斷需求,而且在絕大多數的公司裡,也沒有規範的需求分析標準,常常都是由諸多因素直接影響並決定了需求。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職業屬性決定的,問題出現了就要快速解決,工作帶有很多主觀性因素,產品常來背鍋的梗由此而來。

一個產品在不同階段需求的來源側重有所不同。在產品初始階段,主要的需求由產品經理來策劃,需求的型別更多地偏向功能類需求,當然這些功能需要向直屬領導彙報。目標是做出一個可用的產品;在成熟階段需要兼聽來自不同部門的同事、客戶、使用者的反饋,需求的型別偏向於運營類、設計類需求,目標是做出一個易用甚至好用的產品。

產品需求分析是在需求產生之後、產品實施之前的一箇中間環節,它有很多工作是和產品設計重疊的,因為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需求分析和決策在設計的過程中就直接完成了,所以需求分析的工作往往出現在產品迭代過程中。新產品進入迭代週期之後,會收到各個方面的需求反饋,這個時間就會出現很多需求,因此就需要對需求進行分析和判斷,決定需要實施的需求。
需求分析並決策是一個很快速的流程,特別創業型公司,不會將太多精力放在需求分析上,而是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就直接對需求進行了分析並決策,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其他工作人員的閒置。在大公司或者產品擁有眾多決策物件的時候才會細化並單獨進行需求分析。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大致的對產品需求分析在產品設計中的位置及其重要性有了基本認知。然而關於:
如何做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本質是什麼?
需求分析的角度和方法有哪些?
產品經理如何提升需求分析的能力?
產品經理如何進行需求管理?
將在下文中詳細介紹。關注公眾號:時光遇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