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oin的自救運動
作者/龔荃宇
自2月份以來,FCoin平臺幣FT的價格最高上漲了近10倍,交易量資料再度成為全球第一,各大社交媒體對FCoin的討論也明顯增加。從訊息面來看,這主要由於FCoin新提出的可持續挖礦機制,以及對收入分配機制的調整,同時還有Fractal公鏈、推廣挖礦、理財挖礦等一系列動作。
去年,鏈捕手(ID:iqklbs)曾推出《FCoin模式正在透支交易所的未來》、《FCoin大潰敗》等多篇涉及FCoin的稿件,並引起區塊鏈行業的較高關注。
隨著FCoin再度出現在公眾視野內併發起陣陣行動,而這些動作究竟意味著什麼?FCoin又將走向何方?鏈捕手希望通過本文再度聚焦FCoin的發展現狀與戰略方向,並對前述問題進行探討,希望能增進讀者們對FCoin近期變化的理解。
01
改革FT
在FCoin的官方話語體系內,FT在其戰略中擁有至為關鍵的地位,不僅承載著FCoin分紅、投票等眾多權益,也是其探索通證經濟與社群化的基礎載體。
18年6月,FCoin在交易所行業一炮而紅,FT價格短時間內上漲數十倍,並引領整個行業進入交易挖礦的熱潮。相比過往的交易所,每名使用者在FCoin發生交易的手續費將會以等值FT的形式返還,同時FT持有者可以獲得平臺80%手續費分紅, 這意味著FCoin將平臺多數發展紅利都賦予給FT,平臺幣持有者與平臺之間的利益關係達成了更高程度的統一。
但正如鏈捕手6月下旬於《FCoin模式正在透支交易所的未來》提出的觀點, FCoin不設獎勵硬頂的挖礦機制意味著將長期的發展紅利在短期內集中釋放,並致使刷單套利團隊成為平臺主力群體與FT主要持有者,惡化了平臺生態系統。
這種情況下,投機者的離去、砸盤乃至FT幣價的暴跌都如同鏈捕手(ID:iqklbs)所預測那般相繼發生,與FCoin具有密切聯絡的FI、FCandy、FT權證、FJ等幣種都迎來暴跌。由於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FCoin被普遍認為在前述幣種市場存在砸盤與「割韭菜」的嫌疑。
18年8月中旬,FCoin最終決定停止交易挖礦,並銷燬所有未發行FT。此後,FCoin陸續推出槓桿交易、Fractal公鏈等,但都未能阻止FCoin整體頹勢,直到可持續挖礦方案的提出。
FCoin的公告欄已經被一系列挖礦方案佔據
在這個今年3月初通過的方案中, FCoin決定重啟交易挖礦,但不同於過去返還使用者所有交易手續費等值FT的規則,FCoin會根據使用者在主機板(13個幣種)交易量佔比返還FT,無論總交易量多少,每日總計返還100萬FT,而且所有通過可持續挖礦產生的FT均自動鎖倉一年。
此後FCoin還宣佈,鎖倉10000FT以上的使用者可享受理財挖礦,每週總計返還200萬FT,按使用者當週利息收入佔全體理財使用者當週利息收入總和的比例進行分配。此外,FCoin還推出了推廣挖礦、掛單挖礦等方案。
同時,FCoin仍然將80%的手續費收入用於FT分紅,但這部分分紅只有其中20%會每日返還給使用者,其餘80%分紅依據每年1月1日0點FT的持倉情況一次性分紅,並執行除息(據張健解釋,除息是傳統資本市場存在的概念,即一支股票在根據持股份額分配利潤後,第二天的開盤價將由前一天收盤價減去分紅金額,以避免第二天購買者收益遠低於前一天購買者的不公平現象)。
從上述舉措可見,FCoin如今在著重強調挖礦總量控制與使用者鎖倉,以實現所謂的「可持續挖礦」。 這也意味著FCoin徹底否定了早前的挖礦機制,並重新回到了交易挖礦的最初形態,即設有硬頂的挖礦機制,同時輔以鎖倉等機制對套利投機者形成較高門檻,激勵平臺使用者長期持有。
該機制看起來比FCoin最初的挖礦機制更加健康持續,但無論是硬頂挖礦還是鎖倉分紅在行業裡都有過許多先例,並沒有引起太多積極反饋,FCoin在幾乎敗光名譽後再嘗試這些機制,其影響力與實際效果或許都相當有限。
張健在3月初的社群直播還指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資訊,即從FT最高價開始計算,到FCoin停止挖礦,每個FT大概分紅了0.7美元。 「大家可能不關心你分紅分了多少,大家就關心你這個幣價跌了多少。其實如果把分紅算起,FT在這波熊市中幾乎應該算是價跌最少的。」張健頗為不平地說道。
由於歷史資料量與計算量龐大,鏈捕手暫時未能證實該資料,但如若張健所言屬實,FCoin與FT所遭受爭議與指責可能的確過於嚴苛,FCoin一定程度上的確做到了將平臺紅利分享給FT持有者,特別是長期持有者。
不過就現實情況而言,FCoin致使大量散戶遭遇巨大損失也是事實,很少有使用者能持有FT達到3個月時間,並享受到這些分紅,而且由於FCoin早期交易量極高、FT流通量尚低,這些分紅也集中發放於平臺早期階段,中後期接盤者即便持有3個月,所獲分紅也會大大低於0.7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FCoin在釋出Fractal公鏈戰略後,還將FT從FCoin Token升級為FToken, 官方表示FT將成為公鏈Fractal的基礎Token,實現Token的發行、流通、分紅、及以投票為核心的各種社群治理功能,並志在成為未來通證經濟的基礎設施。
交易所開發公鏈並不稀奇,火幣、幣安、OKEx都已經公開了自己的公鏈計劃,幣安甚至已經發布了公鏈測試網,FCoin或許能在知名度上與前述交易所相媲美,但在活躍使用者量、技術水平方面可能相差好幾個等級,其公鏈的市場競爭力存疑。不過從FCoin的相關表述來看,「社群治理」、「投票」等場景可能是Fractal的主要目標,並服務於FCoin生態。
FT對FCoin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其在社群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FT持有者可以對FCoin重大事宜進行公投,例如選舉社群委員、決定FOne是否分拆,此外FCoin在社群化運作方面還有更多舉動。
02
探索社群化
社群化一直是FCoin與張健的重要目標乃至於執念,當然也被很多人認為是「團隊跑路」的藉口。去年7月底,張健就發表公開信表示,他要在3個月年內把FCoin從個人治理,真正變為社群治理,把FCoin還給社群。
此後FCoin基本法、FCoin社群委員會相繼制定或組建,儘管未能挽留FCoin的整體頹勢以及使用者的大量流失,但其社群基本框架在18年下半年基本建立完成。
在FCoin體系中,社委會的定位相當於最高決策與執行機構,負責對FCoin一切事宜進行起草、討論與決策,其中重大事宜會交由FT全體持有者公投決策,具體執行則交由社委會集中聘任與委派的團隊。據瞭解,FCoin社委會共15人,其中5人由FCoin官方委派,此外社群使用者5人、商家代表5人均由FT持有者選舉產生。
在FCoin的社群架構中,還設有顧問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兩個與社群委員會平級的機構,以及提案管理委員會、商家服務委員會等多個下設機構。
FCoin希望這些具體機制,極力營造並擴散「FCoin屬於社群」的理念,並有效保障FT持有者的各項權益、實現決策民主化科學化。
從實際效果來看,FCoin基本將它所宣稱的機制落實,至少是在形式上。在FCoin論壇,大部分使用者的建議貼都能看到官方人員跟進解決進度;除了常見的工作週報,FCoin還會公佈每次例會的議題內容與表決情況;同時社委會定期會有發言人出面與普通使用者溝通,解答使用者的各種疑問與質疑。
FCoin公開的會議詳情記錄之一
社群自治其實是區塊鏈行業的基本精神之一,但由於專案發展早期使用者量不足或者創始團隊掌控欲強等原因,只有比特幣、以太坊等極少數專案真正做到社群自治。 FCoin作為中心化專案,其對社群自治的探索一定程度上是對行業發展的有益補充,也有利於激發更多使用者參與社群推廣與建設。
在收穫一大批擁簇後,FCoin近期又推出幾項新計劃進一步發揮這些擁簇的宣傳價值。一方面,FCoin推出推廣挖礦機制,鼓勵使用者在各大媒體平臺釋出FCoin相關推廣內容,並根據所釋出的閱讀量等資料截圖獲取一定數量的FT獎勵;另一方面,FCoin以社群模式推進FToken城市節點建設,試圖通過各種線下活動擴大FCoin的影響範圍。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作為社委會主席的張健雖然很少參與FCoin具體事務,但保留有一票否決權,顯示著他仍然是這個自治社群中的絕對權威與領袖。
03
問題與前景
通過一系列舉措,FCoin正在儘可能將「通證經濟典範」與「社群自治」兩個概念與自身相繫結,並加快推進社群化、通證化的步伐。
同時,基於去年攢下的知名度與影響力,FCoin再度奠出「可持續挖礦」的新概念,一定程度扭轉了長久以來的頹勢,重新換髮出些許生機。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FCoin此後就能順風順水,它仍然面臨著許多內在外在問題。
去年七八月,FCoin就一度因為頻繁釋出公告甚至修改規則而被稱為「公告狂魔」, 如今來看FCoin喜好釋出新規則公告的習慣仍然照舊,且規則花樣越來越多,這無疑會對多數普通投資者形成認知門檻。
儘管在傳統資本市場,其規則可能要更加複雜繁瑣,但是出於合規等特殊原因,投資者也沒有其他選擇,而加密貨幣市場還有火幣、幣安等競爭對手,多數使用者只會偏好規則簡單明瞭、相對固定的平臺。
此外,當前階段交易所的核心競爭力其實在於優質資產,上幣稽核機制尤其重要,而FCoin官方几乎已經已經放棄上幣主導權。
FCoin目前的交易區主要有主機板交易區與FOne交易區,前者由FCoin決定是否上幣,不過長期只有十餘個主流幣種,更多的幣種分佈在FOne交易區。
該交易區由數十個保薦機構自主運營的交易區組成,保薦機構擁有對自己的交易區擁有完全的上幣權以及相關規則制定權,但這些機構質量參差不齊,大量打法野蠻的幣種由此登陸FCoin。
例如去年年底上線物流鏈SE,該幣種在上線前幾個月進行了大量空投,但此後持幣使用者試圖將空投幣充值至FCoin交易時遭遇轉賬失敗,SE官方表示使用者需要先在FCoin購買4倍比例的SE以申請解鎖,具體規則如下:
由上圖可推斷,這是一個明顯的「旁氏騙局」,利用投資者解鎖空投幣的「薅羊毛」心理提升幣種的需求量,但實際上都是這群使用者在相互接盤,隨著解鎖需求量的降低以及幣價的下滑,後入場的使用者都將成為「接盤俠」。從其最初數倍的幣價漲幅以及此後的暴跌來看,其策略顯然騙取了不少使用者。
這類低劣專案在FCoin的FOne交易區還有不少,這些資產或許能在短時間吸引相當數量的投機者前來,但無益於在長期的競爭市場中建立聲譽與品牌。從社群自治的角度而言,FCoin將上幣權交給社群或許有其邏輯所在,但如此全盤托出一定程度而言是對使用者與平臺的不負責或者說「偷懶」表現。
在合規化層面,FCoin更是沒有任何相關訊息傳出,落後於眾多主流交易所。
無論是通證經濟也好,還是社群自治也罷,FCoin本質上是一個數字資產交易平臺。或許FCoin已經不太在意它作為一個交易平臺能做得多大、能否超過火幣幣安,而是更多地在探索通證化與社群化並打出名聲,但前述問題顯然會長期制約FCoin的發展根基,並影響通證化與社群化的質量。
同時,FCoin的挖礦、公投等大部分探索在區塊鏈行業都有已有先例,更多地像是一個集大成者,尚且還缺乏真正健康可持續、具有爆點的創新機制,對各類挖礦機制似乎過於依賴,而FCoin近期的規模與行業影響力也尚未出現明顯增長,仍然以既有持幣使用者為主力。
當然,FCoin在通證化、社群化方面的探索與實踐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它的的確確走出了一條與幾乎所有交易所都不同的特殊發展路徑,並取得一定成效。倘若這個路徑具有可行性,FCoin未來或許能建立一個高度民主與自治的社群,並帶動交易所業務與公鏈業務取得行業領先地位,但如今距離這一願景還有很長距離與障礙,難度很高。
FCoin是幸運的,自面世就贏得大部分交易所不具備的影響力,但也是這些影響力所帶去的投機者擴大了交易挖礦機制的內在缺陷,繼而對FCoin形成毀滅性打擊,甚至影響到整個交易所行業。
如今FCoin試圖捲土重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或許都會作為一個複雜多元的樣本在加密貨幣交易所歷史上留下特殊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