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與騰訊:沒有硝煙的戰爭
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人的有一個共識是:各行業之間的邊界已經非常模糊,競爭對手會從你想不到的方向切入進來,趕上你,甚至顛覆你。
所以,他們比傳統企業更有危機感,更有開拓進取精神。最典型的例子,如果有一張當前網際網路生態圖的話,你會發現,總會逃不掉bat的身影,他們要麼是親自下場,要麼會以投資的方式進入,甚至還有兩種方式同時進行的。
突然意識到創業其實就像是一場特殊的馬拉松,這個馬拉松沒有終點,是一場競爭超越的遊戲。
跑者就是一家家的企業,有很多因素可以使他們跑的比對手快一些,比如選擇更好的賽道,穿戴更好的裝備,甚至於有人蹬滑板、有人騎車子、有人開車,但他們都需要明確一點,沒有永遠的第一名,需要不斷的調整策略,不停的跑。
那這樣這場馬拉松還有意義嗎?當然有,能一直在路上本身就是一種很高的榮譽,人生路上也是。說回創業本身,在創業的路上創業者和創始團隊可能實現財務自由、可能找到自己的價值,企業創造更多社會價值,包括切不僅限於創造就業崗位、生產有用的東西、提供有價值的服務等等。
你可能注意到3月19日的一個關注度還挺高的新聞,頭條系的視訊社交app多閃向用戶傳送彈窗,稱由於騰訊方面的要求,希望使用者修改在多閃或者微信上的賬戶頭像與暱稱。
那我們把目光放到今日頭條和騰訊上,從他們的衝突中來聊聊競爭這件事。

我們不討論頭條和騰訊在這場爭議中誰對誰錯,這其實不是一個單一簡單的事件。把時間的尺度再拉長一些,會發現這其實只是頭條和騰訊戰爭中的一場戰役而已。
以下基於“虎嗅”專欄的資訊整理:
18年3月,微信“封殺”了抖音朋友圈連結,雙方開始發生衝突,
18年4月,由於外界大量聲音說騰訊惡意封殺,騰訊公關總監稱,“這個造謠過分了”
18年5月,張一鳴朋友圈發抖音喜訊,並說微信封殺、微視抄襲等,馬化騰留言去直接回復“可以理解為誹謗”
18年5月,抖音以侵犯名譽權訴騰訊,索賠100萬,騰訊公關總監發起迴應
18年6月,騰訊以不正當競爭投訴頭條洗,索賠1元
18年6月,今日頭條以壟斷採取不正當競爭為由反訴騰訊
18年6月,騰訊以黑公關為由向警方報案,暗指頭條
19年1月,頭條系新產品多閃上線被微信遮蔽
19年3月,騰訊訴頭條違規同步使用者資料給多閃,多閃向用戶發通知修改暱稱。
上面一個一個的新聞,顯示出頭條和騰訊的緊張關係,這場戰役還在持續當中。
以騰訊這麼龐大體量和地位,為何會一而再的和頭條陷入這些爭端當中呢?
我想是因為對競爭的敬畏和尊重,時刻危機感。
頭條系已經顯示出自己強大的實力,從今日頭條到內涵段子、西瓜視訊,再到抖音,就像開掛一般,在自己的領域中少有對手。
創業的競爭本質實際上不是打贏對手,而是贏得使用者。在網際網路領域更加的適用,網際網路的核心就是使用者流量,依託於此的廣告是很重要的一個商業盈利模式,而這些都和騰訊主打的社交和遊戲又很大的重疊。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騰訊為何會如此重視了。
我們來看騰訊基於此做了什麼,一個是在自己的圈子內做壓制,比如微信生態內對其他短視訊的傳播限制,一個是親自下場競爭,以短視訊為例,騰訊大力扶植微視,同時基於內部賽馬的傳統,又上線十幾款不同型別的短視訊app。
競爭還在持續,雙方最終誰可以獲勝不好判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基於競爭帶來的產品和業務升級,使用者會收穫享受更多的便利和服務。